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兩百一十九章 過河拆橋

  李曄進入洛陽時,天色已亮,城內亂象被控制。

  街面被戒嚴,洛陽軍被分散堵在大營之內,眼神驚恐。

  百姓更是關緊門窗。

  整個洛陽城如同一座死城,靜悄悄的,只有偶爾穿過騎兵,帶來一絲聲響。

  張浚帶著一個年輕將領迎接李曄的到來,“臣拜見陛下。”兩人一起行禮。

  “你便是張繼祚?”李曄好奇的看著年輕將領。

  此人一臉得意神色,“正是末將。”

  張全義能在李克用、朱溫兩個梟雄之間,穩坐洛陽,也算一時人杰,沒想到最終栽到自己親生兒子手中。

  “老臣幸不辱命,洛陽全城拱手奉上。”張浚大喇喇的把功勞全往身上攬,引得張繼祚頻頻側目,神色間大為不滿。

  即使過去這么長時間,李曄看著張浚的一張老臉還是來氣。

  話說若不是他當初忽悠昭宗去打李克用,現在的李曄也不至于這么艱難。

  “兩位功勞,朕不會忘記,但不知張全義張使君現在何處?”這兩人加在一起,在李曄心目中還沒有張全義重要。

  “張使君正在府中靜養,陛下不必介懷,有老臣在,洛陽安如泰山。”張浚三句兩句就吹上了。

  聽到張全義沒死,李曄剛松一口氣,一騎飛奔而來,“報陛下,張使君在聚一家老小于干柴之上,親持火把,我軍不敢靠近,特來請陛下裁斷。”

  “什么?”李曄大驚失色。

  如今關中百廢待興,一個元景成顯然不夠,正缺張全義這樣的人才。

  瞥了一眼張繼祚,臉上神情凄惶,卻無動于衷。

  李曄心中一聲嘆息,這時代到處都是這樣生性涼薄之人,當然,他若不是這種性格,也不會做出這樣的事情。

  “張使君這又是何必呢?”張浚嘆氣道。

  李曄趕緊翻身上馬,帶著十幾騎親衛跟著騎兵往城北而去。

  心急如焚之下,也顧不上瞻仰洛陽城的風貌。

  一盞茶功夫,已至張府。

  士卒里三圈外三圈圍住,里面啼哭聲不斷。

  “逆子、逆子!”張全義在里面咬牙切齒怒罵。

  “張使君何必如此?”李曄大步入內,只見張家老老小小一百多口人全都坐在干柴之上,隔著老遠就聞到一股火油氣味,張全義手持火把,站在柴堆前,十幾名死忠的親衛持刀環立左右。

  “臣家教不嚴,羞見陛下。”張全義以袖遮臉。

  聽到是皇帝,張家家眷在柴垛上哭喊跪拜,“陛下饒命,陛下饒命啊。”

  李曄一愣,我他嗎沒想殺人啊。

  張全義渾身顫抖,顯然也在作劇烈的思想斗爭。

  柴垛上,唯有一少女不哭不鬧,反而一雙清眸,上下打量李曄。

  觸及李曄眼神,閃電般的縮回,臉上浮起一朵紅云。

  李曄火急火燎的,覺得這少女清新脫俗,在后世大概也就高三或者大一的年紀吧。

  這一把火下去,香消玉殞。

  “當年使君棄暗投明,投的是大唐,不是朱溫,使君夾在李克用、朱溫之間,能保一方水土,恢復洛陽,功莫大焉。”李曄實話實說。

  一切都是利益權衡,張全義若是大張旗鼓的效忠唐廷,也活不到現在。

  不依附朱溫,早被李罕之、李存孝弄死了。

  這世道能站在臺前的,都不是簡單人物。

  “陛、陛下……”張全義終于敢看李曄了,老淚縱橫,拿著火把的手抖啊抖的。

  李曄生怕他手抓不住,火把掉進柴堆。

  “天下板蕩,大唐社稷傾危,遍地豺狼虎豹,使君若無問鼎之志,何妨助朕一臂之力,復興大唐,流芳千古,全你我君臣之義?”

  這時代狼子野心之輩大有人在,但也有很多像張全義一樣腦子清醒之人。

  “陛下恩德,臣沒齒難忘。”張全義終于跪下了。

  身后死士也跟著跪下,一家老小也顫顫巍巍從柴垛上下來。

  沒人想死,李曄不是什么窮兇極惡的人,張全義也并非罪大惡極之人。

  “小女子拜謝陛下。”剛才偷偷打量李曄的少女走到李曄面前,斂衽施禮,天鵝一般優雅。

  一陣少女的香風迎面襲來,李曄昏昏沉沉的腦子為之一清。

  “免禮。”能在生死存亡之際面不改色,也算是奇女子。

  “陛下面前豈容你放肆,還不下去。”張全義低聲斥責。

  少女退后。

  李曄一腦瓜的軍國大事,也沒多想,“洛陽四戰之地,非是安身立命之所,朕欲遷徙百姓入關中。”

  洛陽重地,朱溫不可能沒有動作,北面河陽,南邊汝州,東面武牢關,西南荊襄,名義上屬于朱溫,梁軍若是大舉入侵,唐軍根本守不住,也耗不起。

  張全義眼神中透出無限蕭索之意,“全憑陛下做主,只望陛下善待百姓。”

  “這是自然,天下百姓皆是朕之子民,留在洛陽,遲早被戰火侵沒。”

  朱溫不是什么心慈手軟之人,攻打山東,動不動就屠城。

  “令郎求請東都留守、荊襄招討使,不知使君意下如何?”

  張全義和張繼祚之間,李曄肯定選張全義,東都留守可以考慮,但荊襄招討使的位子給張繼祚,趙匡凝怎么想?

  張全義全身又顫抖起來,跪在李曄面前,聲淚俱下,“犬子一介愚夫,受妖人鼓動,若非遇見陛下,臣全家死無葬生之地,求陛下將犬子交由臣處置,也算保了臣一世清名。”

  “這……”畢竟張繼祚也算有功于唐廷,若是李曄把他交出去,就有點過河拆橋的意思。

  “陛下若是用他,是害了臣下,也是害了陛下。”張全義頭磕在地上,“咚咚”作響。

  知子莫若父。

  李曄連忙扶起他,“朕知道了,只是使君不可傷他性命。”

  “臣多謝陛下關愛。”

  張繼祚做夢也沒想到,自己轉了一個圈,還是回到張全義手中。

  李曄也想通了,無論是東都留守,還是荊襄招討使,張繼祚都沒這個本事當,荊襄趙匡凝手下都是蔡州兵,想當東都留守,只怕過不了兩天朱溫提著刀子就來了。

  有了張全義的配合,洛陽城中的大小問題快速解決。

  亂軍直接投降,愿意從軍,先整編為輔軍,回興唐府再做篩選,不愿從軍,可為民壯,在關中分發土地。

  除了一些老邁軍士,絕大部分都愿意從軍,這年頭扛起刀矛,見了血,很少有愿意過安分日子的。

  特別是聽到輔軍的待遇之后,更沒有人走。

  城中百姓,也在張全義的勸導下,愿意遷往關中,他們本來就是流民,洛陽收七成賦稅,已經算是輕徭薄賦,關中收六成,更是令他們向往。

  請:m.biqiuge8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