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兩百四十六章 開荒之爭

  乾寧三年三月初十,皇子李禔、李佑出生。

  李曄原本想弄個響亮的名字,比如李匡、李元章之類的,一看就是不得了之人的名字。

  后來發現皇子取名早有規則,如皇長子李裕,二子李祤,三子李禊,弄個李匡出來反而不倫不類。

  再說取個好名不見得就能有多好的兆頭,宋武帝小名寄奴,照樣氣吞萬里如虎,后來兒孫名字都響當當,卻有好幾個畜生。

  唐末第一代的藩鎮都是英雄豪杰,但第二代大部分都是胡作非為的二世祖。

  兒子的出身,也讓李曄考慮到了繼承人的問題。

  皇長子德王李裕無疑是呼聲最高的之人,朝中清流和世家也向他靠攏。

  李曄不喜歡他身上的儒懦之氣,總感覺他像一個被牽著走的傀儡。

  其他幾個皇子也在妃子的攛掇下上躥下跳。

  沒有把手伸進軍隊里,就都在李曄的容忍范圍之內。

  有唐一代,科舉的含金量極高,歷次錄取人數不超過三十人,初唐之時,政治清明,人才還能來自底層讀書人,但中晚唐,科舉就越來越不公正了,后來干脆弄出一個門蔭入仕,世家子弟連科舉這道程序都免了。

  考上進士,并不等于高官厚祿,走上人生巔峰。

  還要經過吏部、禮部、尚書省、中書省的層層選拔,評定等級,才能出現在天子堂前。

  經過的程序越多,可操作的空間就越大。

  這也是為什么李曄看到朝堂的上官員,姓氏越來越單一的原因。

  唐末,基本沒有寒門子弟在朝的。

  李曄裁撤三省六部,也就省去這些有名無實的東西,如同去年恩科,一律去輔軍中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

  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不適應這個時代。

  勞動才是最好的導師。

  包括王師范和崔源照,無一例外。

  劉潯被招入驍騎軍中,成為都頭。

  “眼下春耕在即,臣請陛下詔令開荒,凡開荒之土地,皆歸開荒者所有,三年內免賦。”趙崇凝諫言道。

  不同于盛唐,也不同于后世,現在關中最大的問題就是地廣人稀,渭北良田,鳳翔等地充為皇莊,但仍然有很多土地處于荒廢狀態。

  李曄剛要答應,韓偓道:“陛下不可,開荒土地不能為民有,此舉是加強地方豪族勢力,試問移民如何爭的過當地土豪?此舉短期有利,長遠看,實則動搖國本。”

  趙崇凝沒想到自己的學生會頂撞他,有些下不來臺,斥道:“如今關中何來豪強之說?不開荒何以養民?何以充盈國庫?”

  李曄心中一動,地方豪強永遠不可能消失,宗族大姓,是地方的豪強,而世家門閥,就是朝堂上的政治豪強。

  開荒令一下,外遷而來的移民怎么可能競爭的過他們?

  韓偓沖李曄拱手道:“開荒令可下,但開荒的田地不能為開荒者所有,全部計入皇莊之內,一年免賦,第二年七成賦稅,第三年六成,第四年五成,此后皆以五成上繳。不能兼并土地,則土豪不會參入,流民反而可以放開手腳,以量取勝。”

  李曄皺眉道:“第二年就收七成賦稅,會不會太高了?”

  韓偓道:“移民充入皇莊,可征用農社耕牛、鐵犁等器具,耕作積極性高,三年之后,收獲超過自耕農。”

  趙崇凝怒道:“治國之策,在于一視同仁,厚此薄彼,恐非長久之道。”

  李曄笑道:“先生何必如此動怒?致光之策,短期內辛苦移民,長遠還是對移民有利的。”

  “陛下,關中人口三百萬,移民才四十萬,孰輕孰重,愿陛下思之。”趙崇凝道。

  “朕沒說不讓關中原有百姓開荒啊,三年之后,稅賦五成,對他們同樣有吸引力,此事就此定論,一事不煩二主,致光,開荒之事朕交給你去辦!”

  “臣遵旨!”韓偓沒有推辭。

  看了一眼趙崇凝,李曄想起一事,“趙侍郎,關中人口流動較大,新的戶籍整理工作,你可要抓緊。”

  “臣遵旨。”

  目前關中的人口初步統計工作完成,但編戶仍未完成。

  沒有登錄在案的戶籍,就無法確定賦稅,各州各縣的操作空間就來了。

  李曄治國的理念是,人性本惡,人心難測,什么事都往壞處想,真出了壞事,也不至于措手不及。

  唐末是最壞最黑暗的時代,但挺過了最艱難的時期,李曄忽然發現如今的大唐就是一張白紙。

  世家門閥遭受沉重打擊,處于茍延殘喘階段,政治影響力不大。

  皇親國戚也被不斷的兵變殺了不少,李曄自己都砍了幾個作亂王爺的腦袋。

  曾經困擾關中最大的問題,人口超過負載,現在反過來了,地廣人稀。

  如果把目光集中在關東,北面李克用、劉仁恭,東面朱溫、楊行密,南面錢镠馬殷王建,沒有一個是好惹的,全都是死人堆里爬出來的。

  唐廷若是加入內卷,肯定卷不過他們。

  但若是把眼光從中土挪出來,一個更大的天下出現在視野里。

  曾經的打生打死的吐蕃帝國,比大唐崩的更快,也跟徹底,而且以后都不可能成為李曄的對手。

  北面回鶻也崩的更徹底,被黠戛斯人攻破王都,西遷至甘肅西州一帶。

  但黠戛斯人因為人口不足,并未因此崛起,草原同樣是四分五裂狀態。

  東北面的契丹人剛剛興起,手暫時沒有伸到中土來。

  唐廷以渭北、興唐府、鳳翔、興元、朔方為基本盤,向東不足,向北向西卻是大有可為。

  從乾寧三年的春天起,天下仿佛都回歸平靜之中。

  李克用數攻沁州不下之后,偃旗息鼓,開荒種田去了。

  劉仁恭剛剛接盤盧龍,更是低調發育。

  朱溫親自坐鎮徐州,壓制楊行密與朱瑾,山東之地也迎來難得的休養之機。

  楊行密贏得清口大捷之后,膨脹最快,但受到南方數鎮的牽制,特別是錢镠,死守杭州,擋住了楊行密席卷江南的步伐,杭州數攻不下,錢镠手下大將顧全武攻滅董昌之后,挾大勝之勢回軍,楊行密只能退軍回宣州。

  乾寧二年剛過,湖南的武安軍節度使劉建鋒沒管住褲腰帶,私通部下陳贍之妻,被陳贍所殺,眾將殺死陳贍,推舉馬殷為武安軍留后。

  蜀中王建攻下東川大部分城池之后,也在繼續實力,發展生產。

  整個中土仿佛都累了,全都消停下來。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