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二十五章 十八子主神器

  三月十五,號稱‘天下之險’的居庸關城門大開,一隊隊騎兵從中穿過,他們打著各種各樣的旗幟和儀仗,上面依稀可以見到一些‘大順’的字樣,還有一班樂隊跟在后面奏樂,長長的隊伍綿延十余里。

  原大明總兵唐通和監軍太監杜之秩此時正站在道路一旁,微微低垂著頭,不敢朝大軍張望,只是二人此時神情卻多多少少有些忐忑,似乎為自己的命運有些憂心。

  過了些許時候,又是一隊隊騎兵穿過了居庸關,不過不同于前面的那些騎兵,這些人穿著整齊的盔甲,馬匹也十分精壯,旗幟鮮明,卻是一副精銳的模樣。

  “你們抬起頭來,額有話要問你們!”

  不知何時,一道粗豪的聲音響了起來,純正的西北方言里帶著些許的不耐煩,卻是讓唐通和杜之秩心頭一顫,他們不由得紛紛抬起頭來,卻是看到一群大順騎兵正簇擁著一名看上去三十多歲的漢子,正死死地盯著他們。

  那說話的漢子是一個大高個,相貌頗為奇特,生得一副深眼窩高顴骨的相貌,鼻梁也十分高挺,帶著幾分鷹鉤鼻的樣子,與尋常西北漢人多有不同,而更讓唐通和杜之秩印象深刻的是,此人的眼神十分銳利,就像一只翱翔的蒼鷹,在盯著自己的獵物。

  杜之秩卻是連忙撲通跪下,道:“大人有什么吩咐,盡管問。”他并不知道對方的身份,只得含糊得叫一聲大人。

  漢子哈哈大笑,他傲然道:“額就是你們一直尋哈的李自成,怎么今天見了額,就不認識了?”

  唐通心中一驚,他也連忙跪下,道:“罪臣唐通不識王上龍相,竟敢直視天顏,實在該死.......”

  一旁的杜之秩也是心中大驚,不敢多說話,只得一直磕頭。

  李自成似乎并沒有將適才二人的表現放在心里,他笑道:“你們都是聰明人,知曉天數,乖乖獻上了居庸關,額也就不為難你們了,但是你們要跟額說清楚,那朱家的天子還在不在京城?”

  唐通和杜之秩從三月初六就出了京城,便再也沒有得到京城的最新消息,因此他們也只能茫然地回答道:“崇禎遲遲未能決斷,此時應該還在京城。”

  李自成放聲大笑,對身邊的人說道:“當年宋卿曾經跟額說過一句話,叫‘十八子主神器’,又有詩句言稱‘李繼朱’三字,看來天命有歸并不是一句虛言,這大好的江山,額李自成也總算是能坐上一坐了。”

  旁邊那名四十多歲左右的中年文士卻是笑了笑,道:“王上乃順天應命之人,合該終結亂世,還天下一個太平,將來也是天下萬民之福。”

  李自成滿意地笑了笑,他不再看向跪在地上的唐通和杜之秩,而是抬頭望向了遠方,他似乎已經看到了京城,看到了大明的皇宮,也看到了正在瑟瑟發抖的朱家天子。

  對于李自成而言,他的人生也的確達到了巔峰時刻,自從崇禎二年起兵開始,他已經結結實實地在生死邊緣打磨了十幾年,也逐漸從原來一名一錢不值的驛卒,成長為了擁兵數十萬縱橫天下的闖王。

  在這十幾年當中,李自成不好酒色,也不喜奢靡,他每天都同士卒們一樣吃粗米飯,而與此同時像其他的義軍首領們,大多都已經坐擁數十妻妾,被服紈綺,沉迷于酒色享受當中,唯獨只有李自成一直都在咬牙堅持著,努力地擴張勢力,招募人才。

  而之所以讓老李如此忍耐的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推翻大明的江山,將那些魚肉百姓的大明宗室和官員們全部殺掉,還天下百姓一個郎朗乾坤!

  不得不說,李自成同學其實是一個非常有追求有抱負的反賊——不對,實際上他已經在正月初一時正式在西安稱王,并改西安為長安,正式成立大順,改元永昌,而為了這一天,李自成甚至將名字改成了自晟。

  在大順成立以后,李自成設天佑殿大學士,以牛金星來擔任,另外還增設了六尚書官制,設弘文館、文諭院、諫議、直指使、從政、統會、尚契司、驗馬寺、知政使、書寫房等官,讓乾州宋企郊為吏政尚書、平湖陸之祺為戶政尚書、真寧鞏火育為禮政尚書、歸安張嶙然為兵政尚書。

  此外李自成還在西安大肆封賞功臣,將劉宗敏以下等九人封侯,劉體純等以下七十二人封伯,還封了三十個子,和五十五個男,一時間整個闖軍將領中,幾乎人人都有官做,人人都有爵位。

  因此,當大順成立以后,李自成也開始履行自己的諾言,也就是堅持‘三年免征’的賦稅政策,那么維持軍隊和官僚運轉的錢從哪里來呢?

  很簡單,李自成通過沒收明朝內帑、宗室、勛戚、太監的家產的方式,對明朝官員進行大規模追贓助餉,像那些大順新納入的領土中,大順的地方官吏嚴格遵守李自成的命令,搜捕明朝的宗室和各府、州、縣的士紳,并且嚴刑拷打,強迫他們獻出金銀,充作軍餉,還有很多糧食就直接散給災民。

  可問題就在于,像李自成這么個干法,卻幾乎把所有地主士紳階層逼到了對立面,唯獨只有各地的百姓們歡迎來了不納糧的闖王。

  隨著李自成進入居庸關以后,一支長長的軍隊沿著道路慢慢前行,他們的目光中透著堅定,帶著希望。

  .........

  灤州,素有‘關西第一州’的稱呼,距離京城的距離也只剩下了短短四百里地。

  城外,一隊隊大明士兵們朝著城內進發,在漫無邊際的隊列當中,常常能夠看到各種號令旗幟,其中數量最多的旗幟都寫著一個大大的‘吳’字,還有一部分則寫著‘黎’和‘高’,他們都是如今從山海關趕來的大明遼東兵馬。

  在那些兵丁之后,則是許許多多攜家帶口的民眾,這些人都是從遼東一直跟著吳三桂的百姓們,自從吳三桂決定入關勤王以來,關外的土地無論從名義上還是實際上都已經相當于被放棄,因此遼東系的官紳家屬和相當一部分遼東百姓便一起跟隨進關。

  兵民混雜一處,自然是吵吵鬧鬧,甚至有些雞飛狗跳,整個灤州都變得亂哄哄的,讓人看了都忍不住皺起眉頭。

  然而灤州府衙卻十分安靜,畢竟這里已經成為了平西伯吳三桂的臨時駐地,像遼東巡撫黎玉田和山海關總兵高第則是住在旁邊的衙門當中,至于眾人的親衛們則是分駐兵營,還在空地上搭起了許多帳篷。

  府衙堂上,一名巨耳隆準、面白無須的三十出頭漢子端坐正中間,他的一雙眼睛睛炯炯有神,瞻視顧盼,尊嚴若神,而此人正是當今大明朝平西伯吳三桂。

  “函中兄,這一次千歲爺要讓我們抓緊時間進入京城,說要將拖欠的餉銀全部都歸置到位,還說要賜下開拔費......你覺得,這件事能成嗎?”

  坐在吳三桂下首右手邊的一名老者,乃遼東巡撫黎玉田,他輕輕撫須笑道:“平西伯,既然是千歲爺親自下的教令,自然不會有假,可是老夫就擔心,這銀子他不好拿呀.......”

  吳三桂似乎臉上沒有任何驚訝之色,“沒想到函中兄這是這樣的想法,不知道函中兄以為,我等眼下到底應該如何?”

  黎玉田收斂神情,道:“眼下局勢并不明朗,老夫心中亦是一團亂麻,還請平西伯見諒。”

  吳三桂輕輕嘆了一口氣,若有所思地說道:“聽我父親的意思,他好像很欣賞咱們這位太子爺.......可是大明的江山,依然是一團霧啊......”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