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一百六十六章 古圣府邸

  符箓的威能散盡,裊裊霧氣,在湖心亭擴散開來。

  “結束了……么?”

  顧謙怔怔看著湖心亭,憑欄處有風兒喧囂,棋盤落子啷當作響,最終一切歸于平寂。

  那位蜀山山主,什么都沒有留下?

  在顧謙的眼中,那位山主從“出現”,到“消失”,留下來的有效信息就只有抬手捻棋子的動作,最后那道空中劃過的曲線似乎蘊含著什么秘密。

  只可惜他參悟不到了。

  東三一,北七九,南二四,西五零……陸圣口中的那四個方位,只有寧奕聽到了。

  丫頭猶豫不定的望向寧奕,眼神對接之后,她立刻冷靜下來,兩個人在西嶺從小到大,心有靈犀,只需要一眼交互,她就能明白發生了什么。

  符箓合并之后的“山主”,對寧奕傳遞了某些信息。

  其他人都是外人。

  讓丫頭覺得饒有興趣想要探究的,是這背后的“原理”,陸圣難道真是神人,強大到可以看破五百年后的未來?還是說,憑借完整的劍骨來判定……只有寧奕手中持有的“細雪”才是完整品,張君令空有符箓,自己空有紅燭劍身,二者均是有所缺損。

  應該是了。

  裴靈素思索之時,聽到了不遠處的張君令沉吟聲音。

  “寧先生,師尊賜我劍時,曾告訴過我……世上諸事,皆有因果。”

  “我因‘傘劍’,在昆海洞天領悟了劍氣第七層。”

  青衣女子說話之時,聲音輕柔,那兩張懸在空中的符箓,失去了外力作用,自主萌發的靈智,使其各自掠回兩方陣營,“紅燭”的劍骨此刻就懸在張君令面前,距離三尺左右,伸出手掌便可一把攥住。

  張君令手中拎著那柄失去劍骨只為凡劍的“青傘”。

  她笑了笑,兩根手指伸出,抵在符箓之前,指尖如觸湖水,虛空泛起漣漪。

  “有因有果,這張符箓,便還給寧先生了。”

  發力。

  符箓緩慢掠出。

  寧奕怔了一怔。

  這青衣女子……袁淳的閉關弟子,竟然有如此決斷魄力?

  這可不是凡品!

  此乃陸圣的劍骨符箓,若是流傳出去,大隋天下不知有多少人甘愿為此頭破血流……這張符箓貼在青傘內,可讓張君令的修為上升一個大臺階,憑借第七層劍意,可與星君一戰。

  “袁淳先生……信奉‘因果之道’么?”寧奕神情凝重,眼中浮現一抹敬意,不僅僅是對于袁淳的敬意,他揖了一禮,并沒有拒絕,那張符箓破開虛空層層漣漪,已被張君令親手抹除了這些年積攢的意念,化為一張無主符箓。

  “有因有果,有舍有得。”

  寧奕認真道:“張姑娘大智慧,大魄力。”

  張君令不以為意的笑了笑。

  裴靈素伸手攥攏符紙,瞬間青芒化為游魚,鉆入劍藏的洞天之中,與那柄“紅燭”合二為一。

  符箓融入紅燭傘中。

  外界并沒有絲毫的波瀾。

  但小衍山界已經掀起了一場劍氣風暴……以紅燭的威勢,劍骨合一,一柄不亞于“細雪”的神兵便重新問世,這場浩蕩風暴在小洞天內肆意席卷,裴靈素雙袖顫抖的攏后,閉上雙眼,深深吸了一口氣。

  張君令注意到了丫頭接過符紙的細節,她挑了挑眉,頗有些意味深長的笑道:“看來我的選擇很正確呢,這張符箓找到了正主。”

  顧謙說道:“當年天都血案,徐藏負劍殺人,道侶聶紅綾葬身風雪原,蜀山紫山這對神仙道侶,與二人佩劍的結局一樣……終不能成眷侶。”

  他嘆了口氣。

  他當然知道,紫山的楚綃山主有把紅傘,劍身極其堅韌,幾乎不可摧損……那是陸圣留給她極其重要的“信物”,而如今楚綃只有一位弟子。

  裴靈素。

  那把紅傘,想必就是張君令手中“符箓”的真正歸宿了。

  今日,合一了。

  顧謙望向張君令,心中微微感嘆,這女人難道真的從來沒有來過人間嗎,單單是信奉因果之道,就能在冥冥之中,做出最正確的選擇?實在是難以置信,張君令必然不知曉紅燭的情報……贈符一事,超乎常理也超乎意料。

  一縷縷劍氣,不受控制的跳躍,在湖面上如雨絲一般,擊打出連綿的波紋。

  “啪嗒。”

  “啪嗒。”

  裴靈素有些恍惚,她聽了顧謙的話,腦海中不由自主,浮現出自己師尊哀傷的面容。

  有一日,風雪原的女童,盤膝坐在漫天霜草之中。

  仰望穹頂。

  輕撫掌中紅傘。

  “那一日,陸圣贈傘于我,便是最后一面……”

  “我花了五百年才參透,紅燭細雪,原來從不曾在一起過。”

  因為空有劍身,心卻不在。

  所以陸圣是想告訴師尊,不要再等了么?

  參透這一切的丫頭,神情黯然,喃喃開口。

  “原來,紅燭和細雪并沒有真正的在一起過……”

  一只有力而溫暖的手,握住丫頭的掌心。

  一句話直擊心底最深處。

  寧奕望著前方,一字一句道:

  “細雪和紅燭,現在在一起了。”

  “寧先生,無須感謝我,你我都只是順應‘因果線’前進的凡人,一日不超脫桎梏,一日就不可忤逆大道。”

  湖心亭重新恢復了平靜。

  四人重新對坐喝茶,張君令淡淡道:“至于‘贈符’這件事……當然也只是因果線的一部分。”

  因果線的說法,倒是頗有意思。

  寧奕笑著問道:“按照這種說法,一飲一啄皆由天定,修行者吸納星輝,吐納呼吸,卻是逆天而為,因果在眼前,不遵從又當如何?”

  張君令沒有歷經一毫思考的說道:“不遵從,也是因果。”

  寧奕怔住了。

  因果……前進是果,后退也是,向左,向右,都是某條無形絲線操縱的路徑。

  “與其稱之為‘因果’大道,不如說是‘順延心意’。”張君令微笑道:“今日想要贈符,那便贈符,想要打架,那便打架,想要找寧先生討要某樣東西,那便討要某樣東西……贈符的人情,與討要東西,不是一條因果,哪怕前后缺失,仍然不影響其中某一件事的發生。”

  玄而又玄。

  但寧奕聽懂了。

  他無奈道:“張姑娘不想我承你的人情,那便是想‘討要’的東西很大了。”

  “是。”張君令直截了當道:“我想借寧先生的力,破境。”

  ……“在昆海洞天閉關之時,我是稚子,一無所知,只知道出關之后,要找一個人,那個人能解答我的所有疑惑,所有難題,所有不解……而順著師尊的提示,我找到了這里。”

  張君令那張蒙著白布的面頰,微微傾斜,帶著三分困惑。

  她在打量。

  打量寧奕。

  然而后者的臉上,并沒有寫著什么東西,至少她沒有從寧奕的臉上,看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寧奕啼笑皆非,與其說這位張姑娘是稚子,不如說她是襁褓中的嬰兒,一張雪白干凈的白紙,光明磊落的來到這人世間,一無所知,可為什么袁淳先生讓她千里迢迢跑來找自己。

  “為什么找我?”

  沉默。

  良久的沉默。

  張君令皺著眉頭,似乎也在思考這個問題。

  片刻之后,她很篤定的開口,“因為你是持傘人,因為你是持劍者。”

  后面三個字,讓寧奕瞳孔猛地收縮,裴丫頭一只手輕輕搭在他的小臂之上,極其隨意自然的壓住,另外一只手抬起,萬分鎮定的端起茶水抿了一口,淡然道:“持傘人,持劍者?這是什么意思?”

  張君令搖了搖頭,“目光”投向寧奕橫在桌案上的細雪,道:“自然是字面意思。”

  寧奕緊繃的精神才緩慢放松。

  以張君令的“單純”程度,應當不可能知道“執劍者”的存在才是,剛剛只不過是純粹的巧合而已。

  張君令忽然不說話了。

  女子雙手捧著茶盞,纖細的眉尖緩緩挑起,上揚,那張線條柔和的面頰,頓時便生出了兩三分的凌厲之氣,她盯著古樸棋盤……先前并沒有仔細觀看,而當她此刻認真去“凝視”的時候,腦海之中忽然多出了風雷的縈繞聲音。

  師尊告訴自己的那句話。

  “這世界上,存在著雙眼無法看清的東西。”

  要用心看。

  凝視棋盤的張君令,神海不再平靜,腰間的兩囊黑白棋子,忽然嘩啦啦翻覆起來。

  兩個纖長的手指,捻住一枚白色棋子,落在棋盤天元之上。

  “嗖”的一聲,落子之處,一縷勁風升起,接著是第二枚黑子,落子迸發出“轟隆隆”的輕微雷鳴,而當這副異象誕生之時,湖心亭外的風波再起,屋檐檐角懸掛的風鈴鐺啷鐺啷的搖晃,清脆的聲音頓時被水波淹沒。

  寧奕和裴靈素對望一眼,眼中均是有駭然之色。

  水波擰轉,風雷交加。

  眼前的這一幕,與先前寧奕以“道宗秘術”破開府邸禁制的畫面,幾乎如出一轍,這股熟悉的感覺,只不過帶入到天清池主神海畫面中的那個人,是此刻正在不斷落棋的青衣女子。

  張君令的神情一片黯然哀傷,她的發絲灑落,似乎感受到了什么悲哀的畫面,落子速度逐漸變緩,這局棋局的復盤到了最后階段,這根本就不是某場著名博弈,雙方的棋藝都是平平。

  所以天都書庫里沒有任何一局棋鋪有所記錄。

  但這局對弈,卻是天清池主生前最重要的回憶。

  不知何年。

  不知何月。

  不知何人。

  顧謙神情蒼白,回過頭來,看著身后,那座橫隔水面,立于陽光之中的府邸,正門之處,緩慢發出悠長之音。

  “門……開了。”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