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一百七十三章 太皇太后最后教誨

第一百七十三章太皇太后最后教誨  朱祁鎮知道楊士奇為什么這樣說。

  因為圣明無過陛下。

  皇帝從來是沒有錯,錯的只是大臣。

  這個政治原則從古代一直到現代,很多地方還有殘留。

  每一個皇帝承認錯誤,下罪己詔都是很嚴重的政治問題。當然了崇禎不算。即便如此,崇禎下罪己詔,每一次都是很大風波。

  朱祁鎮也不多說,親自攙扶著楊士奇出了文華殿。

  朱祁鎮送了走楊士奇之后。

  回到乾清宮之后,王振將各方奏疏在朱祁鎮的面前,分開來。

  朱祁鎮身側有好幾張桌子,分別是輕重緩急。

  這些奏折,先以輕重緩急分放在四個桌子上,任何在桌子上,以軍事,災異,民事,六部,兩京十三省,錦衣衛,東廠,分門別類的放開。

  每當朱祁鎮回到乾清宮之后,都能看見滿滿的好幾張桌子的奏折。

  朱祁鎮每日都是將這些奏折過了一遍。

  或者看累了,讓王振讀。

  隨即口授,讓王振代為朱批。

  甚至為了快速批閱,很多內閣意見無須推翻的話,朱祁鎮就在奏折最后畫一個圈。就代表同意。

  王振不知道朱祁鎮見楊士奇說了什么。來到朱祁鎮面前,說道“陛下,是否開始批閱奏折。”

  朱祁鎮擺擺手說,道“先放著吧。”

  此刻,朱祁鎮對自己有些懷疑。

  懷疑他之前那么勤勉的批閱奏折,到底是不是正確。

  朱祁鎮通過這些奏折,深切的了解了大明到底是怎么樣的情況。但是也讓看見了,千萬個要解決的問題。

  不管是刑部,兵部,戶部,禮部,工部,戶部,還是都察院,大理寺,還有五軍都督府,地方上的問題,太多了。

  朱祁鎮之前的思路,只是想辦法,見一個糾正一個,但是皇帝的精力就是浪費在糾正一個又一個問題上的嗎?

  之前,朱祁鎮覺得是。

  勤政,愛民。節儉,禮賢下士,就是一個皇帝。

  但是而今,被楊士奇這么一說。

  滿不是這么回事。

  他幾次,近乎赤膊上陣一般,推進朝廷改變。

  但是楊士奇怎么說?求治太急,用事太繁?

  這話對不對。

  說對,太皇太后在地震之中,放棄朝廷大權,安心在后宮做一婦人。朱祁鎮不過幾個月之間,就鬧出好大風波。

  這風波是各個方面的。

大方面,在整個國策之上。比如封建策,在  小的方面,比如朱祁鎮對北京治理的改變,讓五城兵馬司。處理六部與順天府之間的矛盾。

  等等。

  在朱祁鎮看來,他做的并不是太多,但是不要將后世官僚的效率,來要求這個時代的官員。在這個時代,京師之中,在冊的京官才一萬兩千人了。

  看起來很多,但是平心來問,負責大明兩京十三省,國防外交軍政民政等等事務的政治中心,一萬兩千人真的很多嗎?

  其中還有很多,一杯茶一本書,搖搖晃晃一整天的養老官職。行政效率能有多高。

  楊士奇就是很明白,自己下面的人是什么樣的人。

  改變不了下面的人,只能請朱祁鎮改變自己的節奏了。

  這就是現實。

  但是朱祁鎮真不甘心。

  朱祁鎮心中忽然想到了太皇太后。

  太皇太后雖然不管事了,但是朱祁鎮依然將太皇太后當做自己的靠山,遇見解決不了,或者說心中不解的問題,還是下意思的去見太皇太后。

  朱祁鎮說走就走。

  不多時,就來到了慈寧宮。

  卻見慈寧宮之中,一副副畫像,幾乎將整個慈寧宮給掛滿了。

  朱祁鎮心中有事,卻也好奇的問道“娘娘,你這什么,曬畫啊?”

  太皇太后微微一笑,說道“說什么啊,這就是當年靖難功臣那些不能封爵的功臣家中適齡的女子。”

  “是給你選皇后。”

  太皇太后圈定了朱祁鎮的聯姻范圍,祖宗家法,不能娶大戶人家。但是太皇太后還是想為朱祁鎮謀求多一點政治利益。

  靖難功臣乃是軍中最大的團體。

  可以說,但凡而今活躍在軍中的將領,他們共同的履歷,一定會有四個字“靖難功臣。”即便不是靖難功臣,也是靖難功臣之后。

  故而雖然不能娶大戶,但是從中下軍官聯姻,還是能鞏固朱祁鎮的地位。

  當然了,太皇太后覺得是中下,其實就與石璟家中差不多,石璟家里說不好,也有一個世襲副千戶。

  再往下面就不行了。

  太皇太后不覺得一些世襲百戶家里的女兒,真有多大的能耐駕馭得了六宮。

  太皇太后對孫太后失望之極,他之所以讓朱祁鎮抓緊成親,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將后宮大權直接交給了皇后。

  不想讓孫太后染指。

  朱祁鎮這才發現,這些話都是人物畫,近乎后世的仕女圖。

  一個個工筆畫下來,非常傳神。每一個女子或站在涼亭之中,或站在花草之前。各有儀態的。不能說畫的不好。

  只是朱祁鎮后世可是見過不知道多少美女照片,特別是那些真真假假的。但是不管是真假,但是最少在視覺效應之上,非常好。

  照片比本人好看好幾個數量級,難道不好嗎?

  朱祁鎮對這畫像上的美人并不感興趣,但是對畫本身卻有一絲觸動。

  太皇太后見朱祁鎮有些發愣,說道“皇帝,怎么了?”

  朱祁鎮說道“這是宮中戴大家的手筆吧。父皇在的時候,曾經向戴大家學藝,孫兒看得眼熟。”

  在明初畫壇上風行這浙派,而戴大家,就是戴進。也是其中風云人物,并成為宮中待詔。一等一的大畫家。

  宣宗皇帝也常常與這些宮廷畫家討論,習畫。

  只是朱祁鎮登基之后,太皇太后將這些人都遣散了。

  畢竟太皇太后從來不覺得畫畫是什么正途,特別是對于皇帝來說。

  太皇太后聽朱祁鎮說起宣宗,心中微微一嘆,說道“如果你父親在,這一件事情,也無須我來管。”

  “說說吧,又遇見什么難事了,你是無事不登三寶殿。”

  朱祁鎮聽了,立即說道“孫兒不孝。”

  太皇太后說道“有什么孝不孝的,真正的孝順,在于你能不能廣大祖宗基業。而不是在來不來見我這個老婆子,你這一段時間,常常在乾清宮忙到深夜,你年紀尚小,要注意身體,將來日子還長的,讓王振代你批閱一些也行的。”

  太皇太后雖然不管事了,但是畢竟不是聾子瞎子,宮中宮外大小事務,沒有能瞞得過太皇太后的。

  只是太皇太后不管而已。

  朱祁鎮說道“孫兒明白。”

  太皇太后說道“楊士奇給你說什么了?”

  朱祁鎮隨即將楊士奇所言一五一十的說了出來。朱祁鎮說道“孫兒一時迷茫,不知道該如何處置。”

  太皇太后聽了,輕輕一笑說道“楊士奇所說的沒錯。太祖皇帝在的時候,即便日以繼夜,又能看多少奏折,處理多少事務,而太宗皇帝數次親征,與后方隔絕,也沒有見出什么事情?”

  “可見這天下,太祖皇帝是一個治法,太宗皇帝又是另外一個治法。”

  朱祁鎮說道“孫兒明白,朝政當以用人為要,只是而今朝中大臣,也多不合我意。”

  太皇太后說道“于謙如何?”

  朱祁鎮口中緩緩的咀嚼道“于謙。是能臣干吏,但是卻不是宰相之才,將他放在內閣首輔的位置上,孫兒恐怕不能與他善始終了。”

  朱祁鎮本想將于謙當做未來的內閣首輔,但是而今看來,卻是不行了。

  請記住本書域名:

  筆趣閣手機版:m.cc148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