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一百零五章 理財圣手

第一百零五章理財圣手  王直微微捻須,說道:“周忱是一個能臣,這一點,不僅僅朝廷之上誰都知道,否則也不會讓他在江南巡撫的位置上,一坐就是這么年,細細想來,卻是宣德五年,臨危受命之后,就沒有挪過位置了。”

  朱祁鎮說道:“臨危受命?”

  “正是。”王直語氣之中帶著幾分回憶的神態,說道:“臣記得,宣德年間免去江南錢糧大概有一千一百萬石之多。”

  “我朝每年賦稅才多少,不過二千多萬石,但是各處錢糧具有去處,每年能夠結余二三百萬石糧食,就算是好年成了,在永樂年間,更有入不敷出之態,江南錢糧才朝廷根基所在,連續數次,征收不力,不得不面去欠糧,當時可以說是朝野震動。”

  “宣宗皇帝,多次召大臣密對,商議的就是如果處置江南錢糧。”

  “當時東里公力勸宣宗皇帝,啟用周忱。”

  “周忱受命之后,奔馳數千里,青衣葛布一驢而已。遍訪江南,結果官場算時間,都知道新任巡撫要到了,卻不知道在何處。他自己換了官袍,獨身登門,滿座皆驚,卻不知道新任巡撫已經到了大半個月了。”

  “周忱當時的上奏,臣還記得一二,‘有重負之名,無征輸之實,’‘重負則民逃,蘇州民戶逃亡過半,人地為空。’”

  “面對江南的情況,他一方面請陛下免錢糧,另外一方面卻是實行平米,折納兩法。”

  “所謂平米,卻是將加耗列入正項之中,太祖皇帝與民休息,大明賦稅不重,即便是江南重賦,但江南百姓最苦之處,非是納糧,而是運糧,特別是北京遷都之后,江南之糧千里迢迢運到京師,足以讓百姓破家破產。他與平江伯陳瑄商議,改民運為官運,百姓只需到江陰納糧即可,并且將這種路上的消耗,稱之為耗米,加在正項之上。”

  朱祁鎮一聽,頓時皺眉,心中暗道:“這不是加稅,百姓怎么能樂意?”

  朱祁鎮也不是不食人間煙火的神人,也是了解升斗小民是一個什么心態,你做的再好,但是關于錢的問題上,只要加了一毫,他們都能怨聲載道。

  怎么可能,一邊加稅,一邊讓百姓稱贊。

  這根本是不可能的。

  王直似乎看出了朱祁鎮的心思,說道:“陛下有所不知,江南民間苦于運,而今加征耗米,各家就不用出丁了,百姓自然樂意,而且周忱加征耗米,也是有分寸的。官田少加,于民田多加,有意均賦。”

  朱祁鎮微微皺眉,說道:“怎么回事?我記得朝廷在江南有好幾十萬頃官田,難道官田賦稅重于民田?”

  朱祁鎮對此還是很清楚的,太祖皇帝下江南的時候,將前朝官田,也就是宋元官田,還有張士誠家族的田地都列為官田。

  但是官田征收與民田沒有什么差別,不過是朝廷多收了一分地租而已,但是普通百姓佃種別人家的田,也是要收地租的。不過是將地租交給朝廷而已。

  除此之外,并沒有多征了。

  王直說道:“陛下,江南官田早就不是開國之初了,而今不知道轉手了多少次了,佃種官田的百姓,不僅僅要交官府的賦稅,地租之外,還要給地主交分子。可以說是苦不堪言。”

  朱祁鎮一聽,心中暗罵道:“二房東這種事情,在古代也有。”

  本來在國初的時候,就是百姓直接從朝廷這里租官田,而今官田早就不清楚了,只是官田上的地租也名存實亡,成為土地另外一種附加稅而已。

  朱祁鎮用腳趾頭想,這里面一定有不知道有多少交易。

  為什么朝廷幾十萬頃的官田,就變成了這個樣子。朱祁鎮本來想問,但是一看王直低頭垂目,默默的捏著自己的胡子,不言不語。

  朱祁鎮心中一愣,心中暗道:“果然是‘潁川、弘農可問,河南、南陽不可問。’而今江南官田,果不可問。”

  漢光武帝派人度田,結果就出現這個結果,河南就是京畿,南陽乃是帝鄉,各種權貴盤根錯節,自然不是不可問的。

  而今江南官田的問題也如此。

  年代久遠,發展到現在的情況,并非一日兩日的情況,參與進去的人,也不是一個兩個。

  查未必能查清楚,但是能查清楚又如何?他們沒有少納半點錢糧,不過是苦了百姓而已。

  而且有些人已經死了,怎么處置?真要血洗江南不成。

  朱祁鎮嘆息一聲,不再問了。

  王直見朱祁鎮平靜下來,繼續說道:“而且這耗米之用,不在官府,而是設濟農倉,但凡鄉里之用,皆從中出。則百姓雖然出了耗米,但是徭役減輕了不少,他們自然樂意了。”

  朱祁鎮聽了之后,腦中忽然冒出一絲火花,說道:“你的意思,這耗米之處,可以代役?”

  王直說道:“不能完全代替,但是耗米之用,多在軍需物料,驛馬傳夫,荒年賑濟,修建河道,等等。”

  朱祁鎮一時間暗嘆道:“民生多艱。”朱祁鎮怎么不明白,這所謂的等等,大多都是沒有名目的負擔。

  說實話,如果真正進入國家正稅的賦稅,其實并不算太多,但是就怕那種沒名沒分的雜項,說不出一個所以然,但是就是要交的錢。

  周忱名義上加了一項賦稅,就是耗米。但是實際上是減了不知道多少沒有名目的苛捐雜稅。

  周忱為什么會被江南百姓稱為青天,朱祁鎮也算是明白了。

  王直繼續說道:“平米之法,正稅在官,加耗在民,可謂官民兩便。”

  朱祁鎮微微一皺眉,說道:“等等,你說加耗在民,這濟農倉是誰主持的?”

  王直說道:“是地方官負責。”

  朱祁鎮心中不知道再想些什么,微微愣神片刻,說道:“先生繼續說折納吧。”

  王直說道:“折納之事,其實并不是周忱開創的,只是周忱手中才大規模推行,在太祖的時候,就有賦稅折銀,但是總體來說,數量不多。”

  “但是江南米糧本意是供應京師百官俸祿,但是遷都之后,將米糧從江南運到京師,糧食消耗太多了,這才推行折銀之法,將官田米糧折成現銀,送往京師,如此一來,百姓負擔就降低多了。而京師百官俸祿,也可以直接用銀了。”

  “而且周忱在江南所推行的,也比僅僅是折銀,也有折布,可以讓百姓少交錢糧,便于運輸,公私兩便,特別是在松江,松江布甲天下。各種折納之中,百姓所折的米價,總是比當地米價要高一點。如此百姓就輕松多了。”

  朱祁鎮起身踱步,喃喃的說道:“平米,折納。”

  這四個字,讓朱祁鎮想了很多。

  將一切賦稅折銀,這是什么?是一條鞭法。

  免除力役,交納錢糧,這是什么?這是攤丁入畝。

  這都是后世大名鼎鼎的財政政策,甚至要寫在歷史教科書之中的,但是而今看來,周忱的所做所為都有了苗頭。

  不管是因為周忱到底是怎么想的。朱祁鎮對周忱的看法,已經完全不同了。他心中暗道:“卻不知道周忱是不是朕的王安石?”

  王直說道:“陛下,臣剛剛說過周忱名聲不好,陛下大概以為周大人得罪豪強了?但是如果單單是如此,臣也不會在陛下面前出此言。”

  朱祁鎮說道:“這周忱卻是做了什么事情,讓先生如此看不慣?”

  請記住本書域名:

  筆趣閣手機版:m.cc148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