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四十六章 于公湖

第四十六章于公湖  三角淀北邊的老龍王廟處,而今有達官貴人上香,卻見百余彪形大漢,已經攔住了所有的香客。

  讓很多百姓怨聲載道。卻也沒有辦法,紛紛傳聞這個上香的達官顯貴之豪爽,一口氣拿出來個五十兩大元寶,幾乎能比得上很多百姓一輩子賺得都多了。

  廟祝見了此等豪客,自然知道得罪不起,就將百姓清空,只留豪客一個人參拜。

  沒錯,這個豪客就是朱祁鎮。

  與很多人想的微服私訪不一樣。

  微服私訪的事情,朱祁鎮敢想,丘浚也不敢讓朱祁鎮做。

  所以朱祁鎮出來,貼身侍衛從來沒有少過一百人,每一個人外罩青衫,內穿甲胄,看上鼓鼓囊囊的,就是一個彪形大漢的形象。

  而在朱祁鎮為中心十里之內,定然有數百騎兵等候,只要花炮一響,片刻之內,就會有大隊騎兵而來。甚至不止一隊。

  一旦出事,盞茶時分,就有一個哨的人馬出現,一個時辰之內,就會有一個營五千人馬出現。、

  即便是在草原之上,只有一個哨五百人,具有有利地形,即便是瓦刺騎兵未必能在一個時辰之內吃掉。

  更不要說,在大明境內。

  朱祁鎮的安全,可以說萬無一失。

  這一切都是石璟安排的。

  朱祁鎮對這個姐夫還是可以信任的。

  不過,朱祁鎮此刻沒有心思想別的。他此刻又看見了于謙。

  只是于謙已經是廟里面的泥塑了。

  而做這個泥塑的人,一定是見過于謙的。這個泥塑體現出于謙七分相貌,只是更顯得神圣多了,反而讓朱祁鎮有些陌生。

  朱祁鎮來這里并不是來看這個廟的,他是要看蒸汽機的運用。

  三角淀的周圍,乃是蒸汽機大規模運用的地方。在三角淀周圍有好多渠道的源頭都是用蒸汽機從三角淀之中提水。

  有了蒸汽機后,周圍百姓對三角淀之中水利用率大大提升了。

  之前說過,很多時候旱災,并不是河道里面一點水都沒有,而是河道或者湖泊之中有水,但是并不能灌溉到田地之中。

  這樣的情況之下,有水與沒有水并沒有什么區別。

  可以說蒸汽機的出現,對河北農業區產量增收是很大的助力,因為可利用的水源增加,就意味著,更多旱田可以改為水澆田了。

  這是一種普遍的增長。

  糧食是全靠水,特別是快要成熟的時候,有經驗的農民都知道,這多澆一次水,就能多打幾百斤糧食。

  蒸汽機的運用對大明農業有多重要,根本不用多說了。朱祁鎮又豈能不重視。而三角淀周圍,也堪稱是示范區了。

  朱祁鎮路過這里豈能不來看看。

  只是他剛剛在三角淀哪里看過之后,遠遠的看見了這里,一問名字,就忍不住來了。

  這里就是當初于謙南下的時候到過的龍王廟。

  但是而今已經是老龍王廟了。此刻已經改為的于公祠堂了。

  至于龍王廟已經搬遷到其他地方另造了。

  朱祁鎮站在于謙像前很久,早已白發蒼蒼的在他面前喋喋不休的說著于謙當初的故事,甚至有些顛三倒四了。

  朱祁鎮卻也聽著。

  他很明顯的聽出了這些話語之中有些不盡不實的事情。畢竟民間傳說就是這樣一代接著一代傳了下來。

  朱祁鎮也不在意。

  他卻深刻的感受到了這片土地上人民對于謙的眷戀。

  朱祁鎮此刻深刻理解了,什么叫做有些人死,他還活著,有些人活著,他已經死了。

  朱祁鎮心中暗道:“于先生,你在天之靈,也可以安慰,只是朕不知道,朕的身后名又是怎么樣的?”

  “明君,昏君?”

  朱祁鎮嘆息一聲,準備走。

  這廟祝有些惱怒,重重的用拐杖砸在地面之上,說道:“這位老爺,你來于公祠,怎么能不上香就走,這太無禮了吧。”

  朱祁鎮聽了,心中一動,暗道:“當了,這么多年皇帝?我都忘記了。”

  朱祁鎮剛剛登基的時候,還處處以皇帝的身份要求自己,可以說言必稱朕。但是這么多年過去了,朱祁鎮已經不再言必稱朕,以強調自己的皇帝身份。

  但是已經將皇帝這個身份融入骨髓之中。

  作為皇帝,他當初也跟隨太皇太后上過香。他從來入廟不拜,入佛寺不上香,他除卻祭拜天地祖宗之外,從不低頭。

  因為從儒家的法理上,天子乃是上天之子,位格在很多神仙之上。自然不能以上拜下,以尊拜賤。

  朱祁鎮說道:“我的確是忘記了。”隨即拈香就準備下拜,石璟見了,說道:“老爺”

  朱祁鎮說道:“無妨,于公也是我的老師。”

  朱祁鎮上了香之后,隨即就離去了。騎馬回程,又遠遠的看見了波光粼粼的三角淀。朱祁鎮嘆息一聲,說道:“此湖景色甚美,只是名字太過俗。傳令下去,從今日起,這個湖就叫做于公湖吧。”

  朱祁鎮心中暗道:“于先生,這是我給你最后的禮物了。”

朱祁鎮一聲令  下,將三角淀改名,不過是朱祁鎮南巡的一件插曲的,但是在這一代卻成為了永恒的民間傳說。

  就這樣,朱祁鎮的車架以固定的速度南下,而朱祁鎮卻視沿途的情況,提前或者拖延一段時間,帶著數千士卒的護持之下,去參觀了很多地方。

  這些地方大多都是重要的水利樞紐。

  比如說山東張秋鎮。

  歷史上山東張秋鎮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水利樞紐,但是而今的張秋鎮要比歷史上要重要太多了。

  因為而今的張秋鎮就是黃河河道與運河河道相交的地方。

  是一座非常繁雜的水上立交橋。

  如果黃河水位固定,這里的閘門也就常年開啟,但是很遺憾,黃河水位季節性是非常明顯的,夏季與春冬時期是完全不一樣的。

  所以,很長一段時間,運河在這里,就要換船,換成在黃河里面航行的船只,到了對面之后,然后再換一次船。

  于是南北客商就被迫在這里停留,或等船。很多人干脆將這里將貨物發賣了。于是乎張秋鎮就越發繁華起來。

  成為運河經濟帶的一個重要節點。

  一路上沿著運河南下,視察了運河沿岸大部分地區,這畢竟是大明最繁華的地帶。雖然運河在大明官方運輸的重要性大幅度下降,但是民間利用運河的商人卻變得更多,似乎大明放棄漕運大部分走運河的行為,并不妨礙運河沿岸的繁華。

  當然了,這也與馳道也是走這一條路的有著密切的原因。

  不過,朱祁鎮也發現一個問題。

  大明行政區調整之上,也有一些滯后,特別運河沿岸很多鎮,人口比一些偏遠地方的縣人口都多上不少。

  但是每一個鎮上的常駐管理人員并不多。

  這還是好的。

  這是因為吏員改革之后,府縣的人手多了,這才是管理人員并不高,而不是根本沒有人怎么管理,鎮子上幾個大家族,商議一下,就能將這一件事情給定下來。

  所以,朱祁鎮給韓雍寫了一封書信,就是討論一些地方的是不是要增設縣數量。其實運河沿岸的情況,并不是單單是運河沿岸的問題,而是很多經濟高速發展的地方都有這樣的問題。

  一條鞭法之后,土地對農民的束縛大大減輕,與此同時城市化自然會開啟了。

  當然了,這個時代城市化,與后世的城市化根本無法相比,但是道理卻是一樣,在江南,浙江北部很多小鎮都有好幾萬人之多。

  這些小鎮該不該設縣?

  這個問題,朱祁鎮一時間也沒有答案。只能與韓雍商議。

  最新網址: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