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一百一十七章 風帆爭雄

第一百一十七章風帆爭雄  大戰之中,誰能保重。

  張懋也不知道。

  此刻他也沒有時間想這個了。

  就在烽煙之中,一艘艘船只出海了。

  在海上很快的列出數隊,每一隊最多在二十多艘到三十艘之間。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海面上的指揮從來是一個很難的時間。

  這一戰的時間,是雙方共用決定的稱得上是風和日麗,海風徐徐,能見度極高,但是即便如此,在無數船只交戰之后,每一個將領能管理的船只,也不過是十幾艘而已。畢竟在沒有無線電的時代,海戰全靠旗語。

  旗語的傳播,全部靠在桅桿之上的旗手,傳達與接收命令。

  雖然說是眼觀六路,耳聽八方,但是真正打起來,有各種聲音的干擾,緊張的戰局之下,很難保證信息傳達。

  風帆時代之中,有太多戰例,都是因為看錯了旗語,而變成與主將南轅北轍的戰術行動。

  當然了,有些時候錯有錯招,反而打贏,但是有些時候,卻是一敗凃地不可再起。

  明軍合適的水戰將領稀少缺點,此刻再次暴漏無疑。

  張懋雖然爵位高,也不能算是無能之輩。但是張懋畢竟不是水戰出身。張懋也明白這一點。他更加明白了水戰的指揮難度。

  因為水戰之中指揮的最小單位,是船。

  而船與人不一樣。

  在陸地上交戰,如果張懋下令,讓一支軍隊停在某處,這一次軍隊就真能在某處固守,但是在海戰之中,這是逼死下面的人都做不到的事情。

  因為大海一直在動,不管是水流還是風向,都會讓船只一直在動。

  這就說明,雙方在海戰之中,根本沒有禁止的可能,雙方所有的隊形都是動態的,變化的。

  而且船只操控也是一個難題,就是一輛重型卡車,也不能說停就停下來的,更不要說一艘船了。

  張懋思來想去都不確定,他能將這一支船隊完全掌控在手中。也就是同樣本能覺得,這一戰打到最后一定是混戰。

  因為,大明水師素質,根本做不道數百艘協同作戰。

  還有戰場也未必能容納這樣大的會戰。

  所以,張懋決定加大基層將領的能力。將船隊分成一隊隊。在他不能掌控大局的時候,發揮下層將領的能力。

  只是,他發現,大明基層將領,也就是有戰斗經驗的船只也是不多的。

  畢竟大明何曾與人打過這么大規模的水戰。

上一次  ,恐怕還是鄱陽湖大戰,太祖皇帝對陣陳友諒。

  他本來想以十艘為一隊,降低下層將領的指揮壓力,但是不得已以二十艘三十艘為一隊,并一數隊統轄在一軍之下,陳銳與王英分別為左右翼。他統率中軍在。

  就這樣在北大年港外,一艘艘帆船調整位置,用了大概一個時辰才算是將各自的隊形列好了。

  只是這個時候,滿刺加的船隊也出現在海平面之上了。

  張懋深吸一口氣,憑欄遠望,卻見好像是東南海面出現了一片烏云一般,黑壓壓的覆壓在海面之上。

  “報。汪直將軍請戰。”他身邊的侍衛大聲說道。

  張懋轉眼一看,卻見汪直座艦上面旗手,正在向他打著請戰的旗語。

  張懋想了想,說道:“好,就讓他試試吧。”

  汪直就負責一船隊,下面只有二十艘船,船雖然有一點少,卻不是張懋對汪直的打壓,而是張懋對他的照顧。

  畢竟,汪直是太子的親信。張懋即便不看僧面也要看佛面。

  這二十艘船都是剛剛下水兩年的新船,都是太子決定參與南洋戰事之后,在夷洲造成船。

  都是大號福船。

  是專門的戰船。即便是張懋的座艦,也不過比汪直的船只稍稍大上一號。但是如張懋這樣的大船,造的比較麻煩。

  而且在火炮的威力沒有被確認的時候,船造的太大,也不是太好的。

  因為船只大了,運轉就不方便了,很容易被小船抓住痛腳,或者被放火船盯上。所以當時很多人看來,真正作戰中堅,反而不是大船。

  不過,這個時代鄭和時期的造船技術是完完全全的繼承下來的,不要說別的,航海侯王英之所以起家,就是因為他繼承了西洋船隊人力物力。

  所以,在大明看來的并不大的中型船只,其實也不小。

  就拿汪直所部的船只來說。

  用現代的尺寸來說,長三十米上下,寬十米上下。吃水在四五米上下。有十三個水密艙。還在船后側建立了一層閣樓,就形成了兩層火炮。

  也就是單艦火炮在五十門上下。

  當然了,這也是這個時代火炮還是比較原始的,體積還比較小。

  但是即便如此,放在大航海時代,雖然不是主力船型。,但是作為輔助船型,越是可以的。

  這樣的船只,整個船隊之中有一百艘上下。

  這都是歷年造出來的。

除卻這些主力福船之外,還有一些廣船。本來還想從北洋水師之中抽調來一些沙船。只是沙船平地,吃不住南海的風浪  張懋麾下船只總計雖然有五百艘上下,但是有一些船只根本不被張懋計算在戰斗力范圍之內,要么太小。

  要么。單純民船,連火炮都沒有加裝。

  此刻,張懋也不想看看大明水師到底與南洋三國的水師實力對比如何。

  畢竟,他當初破渤泥水師一戰,根本不能作為證明。

  汪直仗著身后有太子,從來是無法無天的主。此刻有了命令,更是沒有一絲的猶豫,一聲令下。

  汪直船隊所有帆都拉滿了。

  福船上面都是硬帆。

  船只軟帆與硬帆之間,各有所長。

  軟帆對風力的利用率更好,很多西方帆船,將帆放出去,看上去比下面的船體積大多了。但是在操縱上更繁瑣一點。

  而中國硬帆還有一個優點,那就是善用八面風。此刻海面上的風并不大,而是東北向西南方向。

  對雙方一個從東南而來,一個從西北而來,都談不上什么正風向。

  所以船只的速度都不算快。

  即便如此,當張懋放開汪直的限制,汪直的船只在高超的操縱技術下來,速度一點點的提高,就好像是一支利箭向東南而去,沖在所有船只的最前方。

  汪直站在船頭。

  中國的船只都與樓船有著很大的淵源,福船也不例外,福船的船首就不是尖的,而是平的。

  如果從上面俯視的話,就會發現這個時代的船,與后世那種魚梭形相差很大,更接近于方形。

  而汪直此刻就站在船頭的護欄之上,這護欄上面還有一層鐵皮。

  這也是戰船的另外一個特性,在很多關鍵地方,運用了大量的金屬構件。當然了,這也是大明鐵業在朱祁鎮的推進之下大發展,才讓戰船外圍,也就是船舷上面不接觸海水的部分,釘上一層鐵皮。

  就是用來防御弓箭的。

  不過這是一個很奢侈的行為,因為海水的鹽度,這一層鐵皮,不過幾個月,就會繡的不成樣子。

  更換頻率會很高的。

  至于耐海水的鋼鐵,大明是沒有這玩意的。

  而這個時代大部分地方,鐵都是相當值錢的。這種一年好幾層更換的成本,是大多數國家承受不起的。

  也唯有大明的國力豪橫,根本沒有在乎過這一點。

  汪直看著眼前的船只越來越近,越來越近,緩緩的從手中抽出了自己的腰刀,舉在頭頂,陽光從刀尖流淌下來,就好像是一縷金絲,緩緩的蔓延到汪直的眼睛之中,以及汪直眼睛之中,越來越大的三角帆。

  請記住本書域名:

  筆趣閣手機版:m.cc148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