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二百二十八章 列車為城

第二百二十八章列車為城  大軍休息了一日,繼續跟隨瓦刺的蹤跡向西而去。

  在陽和衛東,與瓦刺主力相遇。

  此刻的瓦刺大軍正在圍攻陽和衛。

  陽和衛與天成衛,都是大同東北方向的衛所。將這兩個衛所拔了,其他一些小堡,就不足為懼了。

  除卻大同西南方向的云川衛之外,大同附近的藩籬盡喪。

  瓦刺未必一定會強攻大同,但擺出強攻的姿態,一點都不難。

  而且比起天成衛城,陽和衛城這些城池之外,大同城卻是朝廷必須保全的。也是孟瑛心中的底線。

  無他,以瓦刺能力,不攻破大同,他們是在宣大站不住腳的,但是一旦攻破大同城,說不得,瓦刺大軍今年冬天就不走了。

  所以瓦刺大軍對大同的進攻,是可虛可實的,如果真沒有人來管大同,說不得也先真要碰一碰大同的城防。

  但是而今孟瑛來了,也先自然有別的心思。

  而孟瑛開始一路逼近也先大軍,但是卻是以攻為守,名為進攻,實際上卻是防守。

  當然了,雙方的布置都會根據對方的變化而變化。

  就好像此刻,也先派人送了一封書信,與一身女人衣服,給孟瑛。

  書信之中寫了什么,孟瑛根本就沒有看,徑直撕了,至于女人衣服,直接扔進火盆之中,瓦刺的使者,見都沒有見一面,依舊按著自己的節奏來。

  大軍將外圍瓦刺大軍,看做無物,一步步的向陽和城而去。

  但是雙方外圍交鋒卻一日比一日密集。

  大量瓦刺騎兵毫不猶豫壓上,而明軍騎兵也猬集在一群,夾雜在大隊步隊之中,不敢再單獨出戰了。

  保定侯孟瑛這一出征,一古腦將整個馳道系統給征召了。

  因為雖然明軍步卒之中多有戰車,但是總體來說,明軍有騎兵的掩護,戰車作用不大,只能做為運輸工具居多。

  但是而今明軍騎兵優勢不能發揮出來,故而保定侯孟瑛為了防護需要,對戰場的需求很多,但是一時間哪里有那么多戰車。

  唯獨馳道系統這幾年發展不錯,奔馳在北京到宣府,從宣府到大同,從北京到大同這三條線上的馬車從來不少,而且為了增加容量,馳道的馬車都是雙馬。載重量很大,所以大軍可以吃三個月的糧食,就裝載馬車之上,供應大軍糧食。

  如果沒有大量馬車的存在,孟瑛也不敢這樣大大咧咧的行軍。遠遠的看去,明軍士卒除卻一下精銳甲士,部屬在關鍵地方之外,都沒有步行的,大多都在馬車之上。

  而一兩兩馬車上,固定著長矛,火銃,弓箭,一輛馬車上有五六個士卒,似乎馬車成為明軍最基礎的作戰單位。甚至有一系馬車上還有炮,雖然不大,但是幾十步之內散彈,還是能一打一大片的。

  一隊隊馬車之間,并非嚴絲合縫,有一道道缺口,有的缺口有甲士封堵。這些甲士都身披重甲,長槍大刀,而甲士之前,自然是火銃兵。

  這些缺口之間,也是錯開的。也就是想要進去,馬隊必須轉好幾個彎才行。

  這就是太宗皇帝定下的規矩,臨陣神機營在前。

  所謂神機營,固然是指三大營之中的神機營,也是指每一支部隊之中的火器兵。

  而這樣的陣勢,固然有孟瑛的功勞,更是有大明鼎鼎的神機營為班底,也打造不出來。

  畢竟,馬車上各式各樣的火器火銃火炮,也只有神機營有這樣的存活,也只有神機營有如此多的數量操作人員了。

  孟瑛不過是將神機營搬打了車上。

  一隊隊馬車就好像是移動的城墻,如果瓦刺想沖到中間,雖少要沖破三道馬車車隊。而瓦刺騎兵只要敢進入馬車車隊的缺口之處,且不說傷亡如何,明軍騎兵就敢反身做戰。在兩側的火力夾擊之下,又被馬車夾逼的狹長通道之中,數量優勢發揮出來,又被數面圍攻,根本沒有勝算。

  但是孟瑛如此布置,并非沒有問題的。

  最大的問題,就是馬。

  雖然孟瑛一口氣將馳道系統,哪至于其他方面的馱馬,都帶過來了。孟瑛全軍的馬匹加上數萬騎兵的戰馬,超過了十萬匹已上。

  這些馱馬,卻不是戰馬。

  雖然孟瑛做了很多準備,比如將馬耳朵給刺聾,給馬帶上眼罩,但是依然不能完全保證,在戰斗的時候,不會因為這些馱馬的問題,弄出什么亂子來。

  所以,一旦遇見瓦刺大隊騎兵出現,明軍第一個命令,就是停車,將馱馬安置好,不允許亂動,如果非要亂動的話,就地處決了,吃一頓馬肉。

  不過,瓦刺軍隊面對這個局面,也早就有所準備了。

  他們的準備不是別的,是火。

  大隊瓦刺騎兵在距離戰車幾十步外的距離呼嘯而過,一根根火箭射向馬車,還有就是瓦刺士卒用長索吊著一塊沾了火油,或者是包裹著易燃物的石頭,點燃之后,掄遠甩開,然后松手,這個火球就越過幾十步的空間砸在馬車之上,或者是砸在馬車之下。

  不管是落在馬車之上,還是落在馬車之下,都足夠給明軍造成威脅。

  不管是為了運輸也好,還是為壓倉,不讓馬車被輕易的推倒,外圍的馬車都是重載,上面多是糧食。

  只是明軍多用火器,軍中火藥的數量也是相當之多的。

  不管糧食還是火藥都是易燃物,即便沒有砸在馬車之上,如果落在馬身上了,局面也沒有好到什么地方去。

  這些馱馬不是戰馬,沒有多復雜情況的忍受能力,一旦被火燒到了,即便是戰馬也很保持理智聽命令。

  畢竟馬兒即便再聰明,也是畜生。很難抗拒本能反應的。

  更不要說,瓦刺騎兵很聰明的選擇在上風口進攻,只要點燃一輛馬車,馬車火焰就會向里面燒去。

  雖然馬車之間有間距,但是如果一陣狂風,說不得就能造成火燒連營的效果。

  不過,想做到這一點,并不容易。

  最對射之中,反而是瓦刺騎兵吃虧比較多。

  比較明軍火器之犀利,遠一點或許感受不到,但是陣前幾十步,正在射程范圍之內,更不要說,明軍之中,火銃并不盛行。

  即便是朱祁鎮打造了不少火銃,神機營上下也都不喜歡。

  并不是質量不好,比較少府出品,不僅僅朱祁鎮盯著,劉定之一手負責,質量上從來不是問題。問題是神機營覺得火銃威力太小了。

  明軍想來喜歡用炮,那種能扛著走的小炮。還有能一打一片的火箭,如一窩蜂,白虎齊奔一般。

  這種作戰思路,就是從這樣與游牧民族對射的時候,得出的經驗。在西方火銃追求射得更遠,明軍更喜歡打得更廣的小炮。就是在這種場合之中,火炮能發揮出必火銃更強大的威力了。

  當然了,明軍后來有這樣的趨勢,也是因為明軍武器裝備質量越來越差勁。

  火銃質量要比如虎蹲炮要差更多,畢竟火銃需要更精細一點,但是虎蹲炮這樣的小炮,鑄造要求比火銃低多了。

  在質量上火銃更容易炸膛,但是火炮卻不用了,畢竟火銃做太重,人都舉不起來了,而這種小炮是放在地面上的,重量并不是那么敏感。

  所以,朱祁鎮命少府打出來的精良火銃,根本沒有用。

  雙方對射了兩個時辰,更有傷亡。明軍看上去凄慘多了,好幾輛馬車起火,有好幾匹馱馬受驚,不過被立即殺了,沒有造成更大的問題。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