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一百七十三章 蒸汽機下鄉

第一百七十三章蒸汽機下鄉  天下之大,人的境遇各不相同。

  就在伊犁城之中的百姓,在大軍圍困之下,苦苦支撐的時候。

  而在整個華北卻是另外的問題。

  保定縣。

  有一個奇怪的問題。

  在明代,保定縣并不在保定府。

  保定縣是順天府下轄,后來劃分出來天津府,將順天府東南,河間府北部。如此保定縣雖然與保定府相隔一線,但是卻是天津府所轄。

  而整個三角淀就在天津府西部,保定縣南邊。

  總體來說,以順天府為中心的水利工程,是大明最好之一。

  另外水利工程做好的地方,就是江南。

  江南乃是幾百年來的積累。

  而順天府附近,卻是朱祁鎮這些年來,孜孜不倦的加磚添瓦。天津府是當初五河三湖工程的重點地區。

  甚至天津府本身就是因為治水而分出來的。

  每年工部下撥的維護費用,就有好幾萬兩,頂很多偏遠省份一個省,而順天府更不用說了,它是首先完成吏員改革,直接收取房稅,商鋪稅,等等,雜七雜八的商業稅,隨著北京越來越繁華,順天府的賦稅也越來越多。

  最好的年景,結余十萬兩,超過貴州這樣的一個省了。

  戶部還專門討論過要不要增加順天府賦稅上交的份額,最后被朱祁鎮給否定了。

  但是即便如此,順天府的錢也不是順天府官員的錢,在天子叫腳下,都察院,錦衣衛,東廠,刑部,都盯著。

  所以當順天府官員任職時間短,轉任頻繁,很多時候最大的問題,就是花錢。

  所以,維護北京城的市貌,修繕水利,這些事情,都是歷代順天府尹都喜歡做的。

  單單是盧溝橋就翻修了好幾次。

  并不是盧溝橋不好,畢竟盧溝橋是永樂十年重修過的,才幾十年,正統初年也做過一次大的修繕。

  而是盧溝橋有些不能容納人流了。

  每一次重修都是擴寬了橋面。

  一般來說水利修繕的好,蝗災就不容易爆發。就好像是建國之后,蝗災幾乎在中國絕跡了,就是仰賴于建國之后,大規模水利建設。

  而且蝗蟲的運動是有軌跡的。

  東亞蝗蟲一般來說,是從北向南飛,飛到更溫暖的地方去。

  第一波東亞蝗蟲應該在蒙古草原上發育然后南下,在黃淮一帶產卵,第二波爆發,然后繼續南下,到達海南島的已經是第四波了。

而這一次蝗災  爆發,卻是從山東開始的。

  所以,即便是蝗蟲四處遷徙,向北的幾率也不是太大的。

  但是,這并不能說明,這里就沒有問題了。

  這里最大的問題,就是旱。

  碧波數百里的三角淀還在,看上去還是讓人心曠神怡。雖然因為大旱,這一個人造湖泊小了不少,但是依然有不知道多少萬噸水。

  只是,水再多,不能灌溉在耕地里面,都是沒有一點用處的。

  即便有人奮力人工打水,一擔子,一擔子的挑水,但也是杯水車薪,起不了什么作用。

  看著水位線原來痕跡,與現在的痕跡,雖然不過一兩丈,卻足以讓所有人水車什么的,都沒有一點用處。

  如果平日這個樣子,或許真束手無策了。

  而今保定縣這里卻看見了新東西。

  “一二三,哎吆嗨,一二三,哎吆嗨。”整齊的拍子打著,在官道之上,無數人簇擁在一起,看著百余名大汗,光著膀子,甚至有人只是拿一塊白布裹著下腹之處而已。

  每一個人都渾身大汗,熱氣蒸騰,血脈泵張,一個個挨著在一起,讓空氣之中充斥著男性的荷爾蒙。

  好幾根可以作為橫梁的大木,作為支架,將一個抱著羊毛墊布的東西吊起來。

  這東西并不是太大的。

  但是卻有萬斤之重,純鐵打造的,不是別的,就是蒸汽機。

  這蒸汽機為了能讓馬車在軌道上拉動,在設計上也有所減重,但是再怎么減重,也要比大炮什么的重多了。

  從遵化將這個蒸汽機運到這里,先是上馳道,然后馳道下了之后,上官道,本來最好用大木墊著在下面,一點點的滾動。

  但是押運的人卻疏忽了這一點。

  下面墊的木頭也要很結實的硬木才是,只能臨時從天津賣。

  只是百姓心急如焚,而今保定附近的麥田之中,大片大片的麥子就要枯死了。很多麥葉從葉尖部分,一點點向上干枯的發黃。

  而今已經減產了,然后此刻能澆上水,或許還能保住口糧,但是如果,再耽擱下去,根本就沒救了。

  百姓們心急如焚,哪里等什么原木啊?

  不就是幾萬斤嗎?一聲號令,自然有男丁出列,就這樣硬抗著往家走,有一百多里路,就這樣咬著牙,撐著腿,肩膀死扛著,喊著號子,一步一拍,往家里扛。

  作為這一次行動的總指揮,乃是陳翼。

  他是水利學院正統十九年那一屆的第一名,而今已經是保定縣縣丞,專門負責關于三角淀的水利事務。

這一次他  來接這個新鮮家伙。

  他看得分明,走了一兩里,這一撥百姓的氣力耗盡了。他立即招呼另外一批壯丁換上去。

  就這樣,一撥接著一波,一百多里路,晝夜不停。

  陳翼剛剛開始還喊著拍子,后來用哨子,一聲接著一聲嘹亮的哨子,在黑夜與白天之中響起,在陽光與火把的光芒之下,從不停歇。

  終于三角淀終于到了。

  卻見一個老者早就在這里。

  這位就是大明待詔蒯祥。

  他也是蒸汽機的研發者之一,甚至在貝琳加入之前,是主要研發者之一,貝琳加入之中,主要解決了很多思路與計算的問題。

  但是真正將這大鐵家伙,一點點的打造出來,卻還是如蒯祥這樣手藝玩的出神入化的老工匠。

  之前蒸汽機的種種研發,都還沒有大規模試用。不過是在遵化用了而已,這一次旱情,朱祁鎮召見貝琳,要求蒸汽機投入抗旱之中。

  皇帝的命令,貝琳等人自然是高度重視。

  將參與研究蒸汽機的所有人都派了出去督促,蒯祥也在其中。

  畢竟這蒸汽機還不成熟,鬼知道千里迢迢運過去了,中間出了什么問題,裝不起來了,那可就不好辦了。

  每一個派過去,都肩負著如果出問題,想辦法將這蒸汽機修好的責任。

  蒯祥是跟隨蒸汽機一起來的,但是從馳道下來,他就將蒸汽丟給這些運,他不顧年老之軀,騎馬先到了安裝地點,在短短時間之內,用盡一切辦法,甚至將保定縣城墻給拆了一段,才修建好這一個機房。

  倒不是蒯祥專門找城墻來拆,而是大明前期河北很多縣,都是沒有城墻的。

  歷史上土木堡之變后,北直隸才大規模修建城墻,真正遍布城墻,卻是正德年間劉六劉七之亂后了。

  而今正統十四年情況遠遠沒有歷史上危急。

  瓦刺連入關都沒有。

  所以北直隸修建城墻的欲望并不高。

  只是北直隸這些年慢慢富庶起來。雖然不敢與江南比,但是縣里也是有些錢的,在地方縣政之中,營造是很大的加分項。

  甚至不知道是誰開始的,河北各縣都陸陸續續修建起城墻了。

  當然了朝廷不會撥款的,只靠各縣的財力,就存在這樣的情況,有錢的縣修得快一些,沒有錢的縣修得慢一點。

  很多縣都斷斷續續的修,而保定縣就是其一。

  修了大半拉城墻了。很多磚石都在哪里放著。又是官家的,最方便取用。

  蒯祥趕時間,自然是怎么快就怎么快的。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