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一百零一章 韓王請封建

第一百零一章韓王請封建  韓雍的心情如何平復,就不需要細言。

  不過,政治人物的決斷,從來不是情緒所左右。

  韓雍身后不僅僅有自己,還有韓系一大幫人馬,從這個角度看。他需要時間來調整,在自己下位之后,保持自己人在核心的權力。

  所以,他不能拒絕朱祁鎮的意見。

  于是,不過三天之后,一封奏疏到了內閣。朱祁鎮批閱之后,又被下部議處。

  這封奏疏的內容。就是大明韓王請封國南洋,以鎮遠方。

  朱祁鎮自然知道,這一封奏疏乃是韓雍的手段。

  因為此韓王已經非彼韓王了。

  當那位精于騎射,想要建功立業的韓王已經不在了。他的謚號乃是韓惠王。而今的韓王乃是韓惠王之子,說起來在輩分上應該叫朱祁鎮為叔叔。

  他也是剛剛封王不久,雖然被韓惠王教育出來的。也是大本堂武學一路畢業。

  只是他倒是有沒有韓惠王建功立業之心,卻是不知道了。

  只是一個在京師的王爺,雖然貴為親王,畢竟是天子疏宗,一個當權的首輔,想要拿捏實在是太容易了。

  所以,韓王這一封奏疏,自然是韓雍暗地里做的事情。

  一下部論處,就引發各方面的討論。

  很快韓雍就在明報上公開發文支持藩王遠封,以有三大利而除三弊之論。并很快批準了韓王遠封。

  就解渤泥之地為韓地。

  并令有司勘探婆羅洲土地河流,朝廷出錢在婆羅洲合適的地方,為韓王建造王府。其實也就是一座城城池。

  并準備撥給韓王數萬百姓,令起就封。

  這數萬百姓,自然是各地流民。

  不得不說,雖然朱祁鎮一直以來賑災得力,并且一次又一次招來流民,各地安居。從于謙在河北水利建設的時候,就招徠了大量河南江淮山東的流民。

  但是一次又一次安置流民,根本就是揚湯止沸。只是平靜數年,又會出來一批。

  朱祁鎮也無能為力。

  這是大明根子里的痼疾。

  承平百年,人口滋生。一方面大明經濟高速發展,特別是各種手工業工廠化,乃至于蒸汽機的運用。

  另外一方面也是最底層的百姓紛紛破產。

  甚至這種破產,還有地域性。

  有錢的更有錢。沒錢的更沒錢。

  在家上天災人禍,水旱蝗震,一次又一次,百姓那一點積蓄根本不可能支撐。即便朝廷再賑濟,也不可賠償百姓的損失。

  也賠償不起。

  所以,雖然下面都不向上報流民數量,但是朱祁鎮也知道,朝廷要收攏幾十萬災民,從來不是什么難事。

  各方流離失所的百姓,只比這個數量多,不會比這個數量少。

  韓王事情一定下來。

  韓雍立即上奏,請修改大明宗室分封之策,也就是將大明封在國內十幾個王爺,還有還在京師三個王爺,一并都封在南洋去。

  這一下子就引起了渲染大波。

  各方藩王一下子炸鍋了。

  要知道,幾代富貴下來。大明藩王早就沒有了當初的心力。也沒有在異域開拓的能力,此刻將他們分到南洋,將他們從原本的舒舒服服的封地。趕到了南洋這不毛之地,其中的心理落差,就等于將人從北上廣,趕到西南大山山溝溝里,說不定還沒有信號。

  這根本是讓人拼命。

  于是,秦王首先上奏。

  一上奏就出大招,以韓雍為人臣,不思勸圣上親親之道,而聽異端邪說,害骨肉之情,請誅之以謝天下。

  于是乎,其他藩王紛紛上書,一時間要將韓雍給批臭打死的感覺。

  對于這樣的反對浪潮,不管是韓雍,還是朱祁鎮都是有心理準備的。

  韓雍既然有了心理準備,自然是絲毫不退讓。

  在明報上舌戰群儒,將各地藩王的奏疏一一紕漏,韓雍從太祖分封之本意,從藩王拱衛帝室用意,逐條批駁,將所有藩王的意見批駁的一文不值。

  作為一個文官,筆頭上的功夫,那根本就是基本功。

  更不要說,韓雍身后有幾乎整個士大夫集團的支持,原因很簡單。畢竟各地藩王在府各地,大多都沒有做什么好事。

  即便有些藩王名聲不錯,比如蜀王。

  但是這些藩王在各地占據了最好的土地與資源,如果這些藩王遷走,自然是有人能接盤。

  這接盤的人不會是勛貴。

  雖然朱祁鎮對勛貴集團大力支持,但是真要說起來,勛貴的勢力范圍,大多都在南北兩京,以及原來的九邊西南地區。

  在腹地之中,勛貴的力量非常之薄弱。

  這些好處自然是落在當地士大夫手中了。

  不過,韓雍也知道,很多時候勝也是敗,敗也是敗。

  儒家的親親之道在哪里放著的,韓雍再怎么正義,也是一個外人。而這些藩王再怎么混蛋,也是朱家的人。

  所以,他將所有藩王給強迫答應遠封的時候,就是他給朝野上下,還有這些藩王一個交代的時候了。

  如果不是韓雍做出了去位的心理準備,他是絕對不會做這一件事情的。

  不過既然韓雍有了這個心思。就不會有半步退縮。

  他很快下了另外一個命令。

  就是召襄王入京,擔任宗人令。

  襄王是第一個封在外的藩王,而今已經是第二代了,占據了云南橫斷山脈以西,而今就是緬甸北部的大片土地。

  民戶百萬,經制之兵也有三四萬之多。

  不是襄王不能征召更多的士卒,而是襄王養不起。

  雖然有云南方面給予很多的方便,但是麓川的根底依舊比不上云南。再加上當地百姓襄王的統治,也不是太服順的。

  所以襄王零零星星的戰事一直都有。

  不過,襄王的設立還是給云南外面增加一個屏障。

  對于緬甸方向的一些亂事,根本影響不到藩王,比如這些年孟密與孟養兩個土司之間矛盾不小。

  這些亂事都被襄王擋下來了。

  韓雍之所以將襄王調入京師之中,就是向天下豎立一個外封藩王的榜樣。

  朱祁鎮也同意了。

  不過朱祁鎮的同意卻有一些不大一樣。

  那就是朱祁鎮已經意思到大明內閣的權力越來越大了。

  很多事情就是如此的矛盾。

  太祖為了集中權力,將丞相給廢了。讓大明中樞運行一直處于一種低效之中,如此也保證了大明皇帝至高無上的權力。但是同樣的問題,有明之無善治,從廢丞相開始。

  皇帝一個人乾綱獨斷,看上去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但是現實實踐卻告訴世,以一人治天下,是絕對不可能做好的。

  朱祁鎮為了推行改革,為了提高行政效率,自然要理清中樞權力結構,內閣本質上與唐宋之政事堂,雖然有所區別,但也相差不大了。

  這個時候,朱祁鎮接越發感覺到了,自己手中的權力一點點的流失到內閣之中。

  楊洪對朱祁鎮的提醒,朱祁鎮不能不放在眼里。

  朱祁鎮自然是不在乎的。他自然是有底氣的。但是在他之后的皇帝卻怎么撼動一個強大的內閣。

  朱祁鎮一直在引入其他力量制衡。

  單單勛貴或者說軍方,是很難制衡大明文官勢力的。

  朱祁鎮分封各王的時候,就有這個想法。那就是將藩王的力量引入中樞。

  當然了,而今混吃等死的藩王是沒有什么用的,但是等各路藩王在南洋站穩腳跟之后,如果每一個藩王的實力都有襄王的實力,幾十個藩王,也就有幾十萬大軍,就有足夠的話語權了。

  足夠保證皇帝一直是姓朱的。

  當然了引入藩王另外一個好處,就是保持大明對外的統治。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