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四十九章 貢品

第四十九章貢品  朱祁鎮說道:“我豈能不知道,但是開弓沒有回頭箭,形勢所迫,停不下來了。”

  劉定之也明白而今的機會難得。

  也先在草原的殺戮,瓦刺是強盛之前的虛弱。

  再過幾年,也先能鞏固自己的地位,那么孛兒只斤家族,反而真有可能變成歷史,到了那個時候,整合漠北西域的瓦刺,恐怕真能動員出蒙古草原的極限兵力,四五十萬騎之多。

  瓦刺也真能從一個部落聯盟轉換成了草原帝國了。

  如此一來,即便朱祁鎮想要滅掉瓦刺,就要更廢心力了。

  更重要的是,朱祁鎮已經對連綿不斷的天災,已經不報什么希望了。

  之前他是希望有幾個好年景,好休養生息,屯兵積谷。再大舉北上,但是而今,朱祁鎮所想相反的,就是想打敗瓦刺,最少解除邊疆不利形勢,然后再轉過頭來,好好休整全國的水利已經基礎設施。

  劉定之說道:“自古以來,天下課稅,無非,租調庸,鹽鐵茶酒專賣,市津之稅而已。”

  “天下田稅,太祖以來概有定額,不可妄動,陛下修水利,治阡陌,而今每年在二千五百萬石上下。用之養百官,賑濟災民,贍養大內,供給藩王,即便每天風調雨順,可以結余不過,數百萬石而已。”

  “陛下,治海關,清理鹽政,每年可得千二百萬石,用之,修水利,養京營,邊軍,犒勞三軍,賞賜天下,皆從此中出。”

  “而今大戰頻頻也沒有絲毫結余。”

  “陛下欲求賦稅,而不傷百姓,唯有兩方,一是鐵器專賣,二是茶馬之利。除此二途之外,雖有薄利,無足于朝廷大事。”

  朱祁鎮細細思量。

  鐵課的問題,朱祁鎮也細細想過,如果實行天下鐵器專賣,固然能拿上一筆錢,但是會嚴重的打擊鐵業生產。

  畢竟,雖然遵化鐵廠在少府的領導之下,產量驚人,足夠供應京營以及邊軍武器,乃至剩余的產量,也足夠讓北京乃至河北各地百姓皆用遵化之鐵。

  但是比起整個大明的生產與需要,一個遵化鐵廠還是太少了一點。

  除非朱祁鎮,一口氣在大明各省開出好幾個鐵廠,才能供應全國。

  如果真能這樣做,朱祁鎮也不用下什么禁令了。

  畢竟,而今朱祁鎮雖然沒有下什么禁令,但是北京附近也沒有什么產鐵大戶。其實少府供應大軍武器過程中,已經實際擁有了北京附近鐵器專營的權力。

  而且朱祁鎮也明白,未來的時代是建立在鹽與煤之上的,任何壓制冶鐵業的,都會帶來反作用。

  朱祁鎮說道:“說說,茶馬之利吧。”

  劉定之理財之能,比不上周忱,但也是下了大功夫的,并非沒有準備過。故而,他說道:“以開國之初,茶馬之利就是國用大宗。”

  “國初法度嚴苛,即便是駙馬之尊,盜茶馬之利,亦處以極刑。所以茶馬之利,成為朝廷用兵大項。”

  “只是洪熙之后,法度松弛。茶馬之法敗壞,不復當初。故而朝廷所得利潤減少,不堪為用。而今陛下派一能臣干吏,重整茶馬法度,必能每年為朝廷得良馬數萬,錢糧百萬以上,可以供朝廷緩急之用。”

  朱祁鎮沉吟了一會兒,說道:“朕昧于此事,然茶馬之利,真能當百萬之數?”

  朱祁鎮對財政上也下了大功夫。

  雖然他不能稱為大明的財政專家,但是他對大明茶稅的基本收入還是有印象的,數目不大,大概有幾萬兩,甚至不足浙江,福建的礦稅,這些銀礦,每年還有七萬兩進入內庫之中。

  他此刻想來,也覺得不對。

  茶作為大宗商品,也是百姓日常的必須品,所謂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茶稅如果不應該比鹽稅高,但是也不會低到這個離譜吧。

  從財政結構上來看,這個現象,就好像后世煙草稅,比不上某一個金礦的產出。

  這里面絕對有問題。

  但是朱祁鎮懷疑,這茶稅正能有百萬之數。

  不要看,很多花費動則百萬,就以為百萬兩銀子不算是大錢了。恰恰相反,百萬兩決計是一個大數目,大明各省納稅超過百萬的,沒有幾個,大抵也就南直隸了。

  要知道南直隸看似是一個省,其實是兩個省。

  所以,茶稅上面或許有空間,但也不會有這么大吧,難道朝廷每年有數以百萬的稅款都納入私人腰包之中了。

  朱祁鎮微微斂目,眼睛之中透出一絲殺意。

  劉定之說道:“天下茶葉,可分為三種,貢茶,官茶,商茶。其中貢茶雖然不多,但是為百姓最苦之時,本來以祖宗制法本意。取地方之有余用之,宮中足用,民不覺苦。然有奸猾之輩上下其手,層層加碼,動則以朝廷旨意,陛下圣喻論之,于宮中論之,貢茶不過區區四千斤,供給宮中,并賞賜群臣,并不為多,但是從地方征收,誠不知其數也,地方官員,皆不敢問,至于借貢茶之名,通過關卡,免除商稅,更是數不勝數。”

  “故,宮中需茶,雖然每年四千斤之數,然對于南方百姓,卻不啻于千萬之數。”

  朱祁鎮聽了,看著手中的茶水,似乎是福建紅茶。也不知道是不是所謂之大紅袍,畢竟朱祁鎮對吃喝上并沒有什么講究。

  畢竟,他是皇帝,他不講究有人替他來講究。

  但是此刻,他才感覺手中茶湯,哪里是茶,分明是血。

  朱祁鎮說道:“傳旨意,從今日起,免天下貢茶。宮中需要茶葉,在世面上采買便是了。”

  劉定之立即跪倒說道:“臣替福建,浙江,江西,南直隸百姓謝陛下隆恩。”

  朱祁鎮說道:“這本就是朕之過。只是,”他微微一頓,說道:“其他供物都是如此嗎?”

  太祖皇帝對各地貢物索求并不多,甚至當時是很低的,太祖皇帝覺得,宋代的龍鳳團茶,制作太過費工夫,所以才改為了散茶,而今我們和的茶葉,還是受到了太祖皇帝的影響。

  這就是為了減輕百姓負擔。

  單單看四千斤茶,這個數量很多嗎?

  一點也不多。皇宮上下一兩萬人,再加上百官什么的,皇帝大宴了,賞賜了,等等,都要用茶葉。而這四千斤茶葉分攤到各省也不多。、

畢竟,整個中國幾乎都產茶葉,即便是北方,也不過是數量的問題,而四千斤茶葉攤派到除卻北方河北,山西等幾個省之外,每一個省負責幾百斤,分攤到某一個縣,大抵不過幾十斤上百斤。手機\端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這多嗎?

  對每一個縣來說,這負擔都不大。

  但是貢茶其實是沒有什么標準的,雖然宮中要的是上好的茶葉,但是多好算上好,多好不算上好,卻在辦事的太監手中的,不借此狠狠的刮上一層地皮,是決計不可能收手的。

  這都成為慣例了。

  朱祁鎮本想改一改,但是他細細想來,怎么改能改好,他又不可能督辦每一個出去辦事的太監。

  不管多嚴密的制度,在這個時代的通訊運輸先天限制之下,都是漏洞百出。

  所謂天高皇帝遠,可不是一句假話。

  朱祁鎮想來想去,還是一刀切,將這些都給廢了。才是最好的解決辦法,直接在京城用錢賣茶就行了。

  方便省事,即便其中有些太監上下其手,朱祁鎮損失的也不過一些錢財而已。不傷及百姓。也能減輕百姓負擔。反正京城百業興旺,不怕賣不到茶葉。即便多花一點錢,在朱祁鎮看來,也是值得的。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