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一百六十九章 飛蝗

第一百六十九章飛蝗  李秉的內心轉化之后。

  而這一場京察的嚴苛程度,更加提高,從一開始,就干掉一個國子監祭酒,與吏部侍郎,這兩個職位,固然比不上六部尚書,與內閣閣老那么顯貴,但在百官之中,也算是中堅的。

  但是這僅僅是開始。

  這一場風暴,又在掃清各部之后,直接向翰林院沖了過來。

  翰林院掌院彭時,也首當其在。

  不過,這一場風波還在體制內部。另一場風暴已經在山東醞釀了。

  山東,濟南府。黃河大堤。

  于謙修建的黃河大堤,就好像是兩道城墻一般,聳立在黃河兩岸,只是而今它的敵人,并沒有出現。

  本來滔滔不絕的黃河水,只剩下盈盈一線,退卻的黃河水流下了寬得十幾里的黃河灘。

  雖然黃河斷流,是不大可能。卻已經被分成數道河流,在黃河堤壩之中,分分合合,似乎將黃河河道分割出一個個小島。

  看似平靜的河道之中,細細看土壤下面,卻有一個個卵都在動彈,一個個蝗蟲的幼蟲,從土壤下面冒了出來,一只一只,對土地之上自有的空氣,不住的振翅。

在農歷三月之后,這些蝗蟲開始大片大片的聚集在一起  如果說在之前,當地的政府還帶著百姓,撲殺蝗蟲的幼蟲,但是而今這個形式徹底轉變了。分散的蝗蟲是怕人的,但是在聚集一起之后,這些蝗蟲是一怕人的。

  干旱的天氣,給了它們最佳的繁衍時期。大片片的蝗蟲,從各出飛出來,從山東,河北,乃至遼東,陜西。

  一時間,整個北方中國都傳遞著一個聲音。

  就是無數飛蝗振翅的聲音。還有飛蝗啃食植被的聲音,沙沙,沙沙,就好像下雪一般,但是在這樣的雪下,不管是莊稼還是樹木,都不能留下一絲生機。

  這是除卻朱祁鎮親政之后,那一場的大蝗災之后,朱祁鎮遇見的最大的一場蝗災。

  甚至這一次連河北都不能幸免。

  河北地區大修水利之中,那種河道灘涂大量減少,有利于蝗蟲繁衍的自然環境,被破壞,有力的遏制的蝗災的發生。

  即便是有蝗災。

  也大多數是,山東,河南飛過來的蝗蟲。

  一般出現在南部各縣,保定,順天府都是少。

  無他。

  朱祁鎮對河北的重視超過其他身份,而對順天府,也就是北京的重視,更是勝過了河北其他府縣。

  所以,在河北水利各項共工程之中,對順天府附近的水系治理,要比其他各地的水系治理更加看重。

  并不是說,在河北水利修建成功之后,就沒有蝗災了,只是大多不會發生在北京附近。

  而今,這樣也不行了。

  原因很簡單。

  這一次大旱,連于謙修建的水利體系也有些支持不住了。三個湖都有大量的萎縮,露出了不少土地。

  當然了。

  這不僅僅是水利工程的問題。

  也要明白地質演化。

  總體上來說,河北這一塊土地,不過是下面地殼也好,還是土地泥沙淤積也好,都說明了一個事實,那就是河北的土地,正在緩慢的變高。

  這種情況,也讓河北的湖泊,濕地等地貌,一點點變少,再加上人類活動的影響,這是一種必然。

  于謙修建的水利工程,在當時固然是一個偉大的壯舉。

  但是一個水利工程,能保證二十多年不出問題,已經相當不錯了。

  不是那一個水利工程都是都江堰的。

  這一次,河北很多地方,如保定,河間,都有蝗災,與其他地方的蝗災,夾雜在一起。連紫禁城之中,也多出了不少蝗蟲。

  不得不派出大小太監宮女去捕捉,驅逐。

  就在這些太監,宮女奮力將這些侵入紫禁城的小東西給趕出去的時候,就在數墻之隔之中。

  朱祁鎮召開了御前會議,商議如何面對如此嚴重的局面。

劉定之咳嗽一聲,說道:“陛下,而今局面,京察  朱祁鎮微微沉默,隨即斬釘截鐵的說道:“從已經審查過的衙門抽調人手,或者干脆招募吏員,這一件事情是不能半途而廢。”

  朱祁鎮自然知道,京察這一件事情的壓力有多大。

  朱祁鎮開頭弄下來國子監祭酒,吏部侍郎,官場之中,有很多人人自危。又遇見了而今的局面,很多人借助天人感應的說法,勸朱祁鎮改弦易轍。

  朱祁鎮怎么可能讓步。

  朱祁鎮其實也知道,而今大明內憂外患,說起來,是最好朝廷上下精誠團結,才好渡過難關的。

  但是朱祁鎮更知道。

  最佳的情況,一般情況之下,都不會發生的。

  朱祁鎮這一次讓步了,很多事情都前功盡棄了。

  所以,朱祁鎮倔強也好,頑固也好,反正在推行變法這一件事情上,他不允許有絲毫動搖,縱然因為他而今所做所為,從而不能讓大明朝廷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在賑災,救災之中,從而令更多的人死去。

  朱祁鎮也顧不得了。

  只是朱祁鎮心中也是有不忍之心,微微一頓,說道:“先京察吧,至于外察,就等等在說吧。”

  朱祁鎮很明白,京城之中即便亂一點,他還是可以忍受的,因為真正賑災的第一線從來不是在京城的這些京官。

  而是外面的地方州縣官。

  真正做事的人是他們。

  外察是萬萬不可能立即做的。

  劉定之微微松了一口氣,說道:“陛下英明。”

  朱祁鎮說道:“賑災準備的怎么樣了?”

  劉定之說道:“臣已經與戶部侍郎談過了,這一次朝廷可以抽出一千萬石救災,分別從各個倉庫運出,也不用全面依賴京倉。”

  朱祁鎮深吸一口氣,心中暗道:“真是福無雙至禍不單行。”

  很多時候,壞消息要么不來,要么一來就是好多一起來,讓朱祁鎮應接不暇。手忙腳亂。

  所有情況,只有更壞沒有最壞。

  朱祁鎮此刻就要感謝,朱祁鎮建立的倉庫體系了。

  還沒有為推行一條鞭法做出貢獻,反而為救災做出了貢獻,畢竟地方的倉庫體系,也就是洪武時代的預備倉體系早就不在了。

  很多電視劇之中,遇見災荒的時候,官員不請旨開倉放糧,但有時候也要有倉庫與糧食才行的。

  “這一次受災的省份,最嚴重的是河北,河南,山東,山西,陜西稍稍好一點。”

  “臣已經下令馳道暫時為戶部所接管,全部運輸糧草。”

  “請陛下放心,這一次定然會讓百姓安然無恙的。”

  朱祁鎮說道:“內閣的人選是?”

  具體章程,朱祁鎮從來不怎么過問的,倒不是朱祁鎮怎么相信內閣,只是,賑災具體事務,很多大臣都比朱祁鎮清楚太多了。

  比如韓雍,他就是以賑災起家的。

  是行家里手。

  朱祁鎮也就不過問了,但是具體是那些人還是要問一下的。

  劉定之說道:“河北巡撫馬文升,本就因為治行第一,只是資歷太淺,要轉任陜西巡撫。而今讓他留任,主理賑災事務。”

  朱祁鎮點點頭,覺得可以。

  馬文升這個人,在朝中的關系并不是太強的。如果真要說的話,他是李賢的鄉黨,也算是李賢任中選拔上來的人。

  不過,被朱祁鎮注意到卻不是因為李賢。

  畢竟李賢已經不在了。

  很多政治生物,一離開了政治的決斗場,身體立即就不行了,朱祁鎮也不知道李賢是不是這樣的人。

  但是李賢才六十出頭,辭官之后,不過兩年身體就不行了。

  人走尚且茶涼,更何況人都不在了?

  最新網址: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