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一百一十三章 海西之戰后

第一百一十三章海西之戰后  武英殿中。

  朱祁鎮與張輔分君臣坐定。

  朱祁鎮手捧著一杯熱茶,渺渺的煙氣在朱祁鎮的眼前消散。說道:“英國公,建州女真不知好歹,如果朝廷不做應對,何以警后人,懲來者?此事國公何以教朕?”

  英國公說道:“陛下所言甚是。”

  朱祁鎮一開口,就已經將基調給固定下來了,英國公張輔只要不是傻子,就不會為建州女真多說一個字。

  他考慮的僅僅是執行。

  他思忖片刻之后,說道:“陛下,只是而今已經入秋,海西的冬天來得特別早,十月左右,就會下雪。到時候,朔風入戶,天地凍結,弓不能張,刀不能拔。臣恐怕這仗打了一半,也只能半途而廢。”

  “且亦失哈新喪,焦禮雖然能穩定大局,但是總就不是老臣,此等之事,如果焦禮感覺有必勝之機,他根本不需要上報,有臨陣決斷之權,海西去京師千里,事事稟報,打得了什么仗。”

  “如此可見焦禮之本意。”

  朱祁鎮聽了并不覺得奇怪。這一層意思,朱祁鎮早就看出來。甚至《三國演義》之中,就有演繹。

  司馬懿不欲出戰,做得就是向洛陽請旨。

  這個舉動本身就是好無必要的。

  朱祁鎮在認識到自己軍事才能的匱乏之后,可以說不管那一鎮的總兵官,都有戰術上的自主權。

  要不要打,能不能打,這個權力在北京。朱祁鎮不發話,一些小摩擦總就是小摩擦。但是只要朱祁鎮做出決斷了。

  怎么打,朱祁鎮從來不管。他只看后果。

  “而今遼東鎮元氣大傷。”英國公張輔見朱祁鎮沒有發話的意思,繼續說道:“即便有客軍,也未必能適應遼東的天氣。”

  “再加上海西今年雖然沒有收成,但是府庫充裕,入冬之前,還可以運輸一批糧草入海西。建州女真愿意在野外爬冰臥雪,朝廷何必多此一舉,而今海西局勢,在我而不在敵。臣以為在明年春暖花開之日。”

  “遼東出兵直掏建州女真,與海西鎮內外夾擊,并打通海西與遼東之間的陸路交通。絕建州女真部,揚我大明之天威。”

  朱祁鎮說道:“那么瓦刺明春會不會重新出兵海西。”

  張輔說道:“臣以為不會。”

  “瓦刺今年拿海西城沒有辦法,他明軍就有辦法了嗎?臣以為不大可能。瓦刺即便復來,堅壁清野,謹守城池,而后擊其墮歸。不過今年一樣而已。”

  “也先不是不智之人。”

  朱祁鎮對張輔的辦法,找不出破綻。說道:“就按國公的意思辦,內庫撥銀五十萬兩,賞賜遼東軍。這一次遼東軍也是有苦勞的。”

  這一次遼東軍打的不好,但是卻是下了力量了。

  朱祁鎮總要是安撫一二的。

  英國公說道:“陛下圣明。”

  朱祁鎮說道:“國公覺得,遼東海西最缺少的是什么?”

  英國公說道:“人丁,臣也看過海西的奏疏,海西城西北到興凱湖一片平原,足以耕種,即便是一年一熟,全部開墾出來,也夠大軍一年之用。以長白山為城,黑龍江為矛,可以直抵肇州城下,與遼東兩面夾擊,驅逐兀良哈部,復奴兒干都司窺視漠北,陛下如此雄才大略,此方略,與漢之斷匈奴右臂之策,有異曲同工之妙。”

  “只是漢經營西域,用了數代人,陛下之策,固然高妙,但欲速則不達。”

  朱祁鎮聽張輔所言,剛剛還挺高興的。

  他覺得,在具體戰事上,他大概是一個渣渣,但是在戰略眼光之上,他卻是高明不少。畢竟他從后世來,可以說是見多識廣了。

  但是聽到后面,朱祁鎮心中悠悠一嘆,他不知道張輔在之前拍馬屁,是不是為了說后面的事情。

  在農業社會之中,人多力量大,是最樸素的真理。

  遼東經過太祖太宗兩代之經營,有二百多萬軍民,這兩百多萬軍民,支撐起而今的遼東鎮,而想要讓海西發揮出,朱祁鎮定位的戰略作用,那么海西鎮軍民,最少也要與遼東鎮人數差不多。

  單單憑借海西鎮這一點點人,他們能做的,也就是守有余而攻不足。

  更不要說,以長白山為城池,通過黑龍江水道,出沒在還東北的大部分地域,水道作為天然運輸路線,大大節省了后勤的準備。

  甚至黑龍江一些支流深入到草原之中。

  那么是這些河流一年保持數月凍結,也可以在草原上建立軍事存在。

  但是這一切的一切都建立在海西乃至整個東北地區,有足夠的人口數量,更具體的說是漢人數量。

  因為不管是屯田,轉運,征兵,都是需要人。

  朱祁鎮說道:“英國公放心,朕知道該怎么做?這一件事情,朕會花一輩子去經營,不會亂來的。”

  朱祁鎮雖然這樣說。

  但是心中一直在想怎么解決東北巨大的人口缺口。

  在朱祁鎮的干預之下,凡是犯罪流放,流放地只有一處,就是遼東。

  這已經是朱祁鎮在內閣框架之內,所能做到的極限了。

  朱祁鎮曾經想將各地流民遷到遼東。

  但是他與內閣討論了很久,最終是放棄了。

原因很多,一來,河北沒有流民  畢竟河北水利工程完成之后,于謙也沒有閑著。當時趕工有些太緊張,于謙一直在修繕這些水利工程。

  而且這水利工程,開辟了大量的水澆地。

  如此一來,河北的人丁就不夠了。

  所以這些人年來,河北在冊人口數量一直在增加,北方數省的流民都知道,要逃荒、去河北。

  不管是給人做佃戶也好,還是在工地上做工也好。

  甚至運氣好的,趕上于謙為流民分田,還能得到幾畝田地。

  所以,河北的人口數量一直在增加。于謙的匯報之中,他認為數年之內,河北清丈結束了,河北人口可以達到一百萬戶左右。

  洪武末編戶三十三萬四千戶,而今幾十年過去了,編戶一百萬戶,這固然有一部分是人口繁衍增長,更多的卻是流民的涌入。

  北方之流民比起苦寒之地東北,他們更喜歡去河北,而南方流民少了許多,即便是有一些,他們比北方流民更怕去東北。

  這是從百姓心理來說。

  如果不考慮這些,就要考慮地方官的心思。

  對每一個地方官來說,不管是清官還是貪官,他們都不希望讓朝廷認為,自己這里有很多流民。

  對于有能力的官員,他們都在效仿于謙,想辦法將流民落戶,增加當地戶口,還提升自己的政績。

  對于沒有能力的官員來說,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自然不想上報流民數量了。

  讓地方強制執行,恐怕會出現,當地百姓被當成流民打包送走。

  這是極大的傷害民心的事情。

  朱祁鎮想來想去,最后還是放棄了。

  但是僅僅靠人口的自然增長,那不知到何年何月,才能完成朱祁鎮的計劃。

  難不成要他與兒子父子相承?

  朱祁鎮想想就感到頭疼。

  朱祁鎮接見過英國公之后,有些頭疼的問身邊的范弘說道:“下一個該見誰了。”

  范弘說道:“閩西伯郭登。”

  雖然鄧茂七滑不溜秋的,最后還是死在郭登的手中,葉留宗鄧茂七前后做亂,福建亂了一年多,終于平定下來了。

  朱祁鎮也給郭登封爵了。

  依舊是流爵,畢竟在大明軍功體系之中,這些叛軍的首級根本不值錢。郭登能有一個流爵也已經不錯了。

  因為郭登建功立業的地方在閩西,就封了一個閩西伯。

  最新網址: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