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一百一十一章 四年

第一百一十一章  于謙說道:“此事關系重大,下官一時難以核算清楚。”

  楊溥說道:“于大人過謙了,之前看于大人奏疏,河北雖大,也不過是于大人指掌之間。然朝廷決策,刻不容緩,你也看見了,最近朝廷人心不穩,正需早定大計以安人心。所以一刻也拖不得。”

  “而今只有于大人定下計劃。朝廷才好著手,是萬萬不拖了。”

  “而且本堂的意思,也并非說這幾年之后,朝廷就不管直隸水利了,只是到時候撥款少了而已,于大人也可以先修一些,等將來瓦刺平定了。再重修河北水利不遲。”

  朱祁鎮聽了,也沒有說話。

  因為楊溥所言,其實正合朱祁鎮的心思。

  畢竟瓦刺在北,朱祁鎮睡覺都睡不安穩。

  大修河北水利,自然有因為河北旱情一年比一年嚴重,即便不修水利。賑災也要費好大的力氣。

  而且這本身也是北擊瓦刺計劃的一部分。

  沒有足夠的糧草,如何與瓦刺在草原之上決勝負。

  只有河北成為北京的糧倉,才能夠給大軍足夠的后勤支持。

  所以,朱祁鎮表面不說,但是心中其實有一點焦急的,特別是看見也先一步步壯大自己的勢力。

  朱祁鎮就好幾次夢見自己站在一個小城之上,眼前卻是無數大明將士橫尸遍野,瓦刺騎兵向他直沖過來。

  而這個小城的名字,就是土木堡。

  朱祁鎮剛剛穿越過來的時候,還相當鄙視歷史上的正統。但是隨著時間流轉,距離正統十四年越近,朱祁鎮心中反而越是不安。

  所以,他也想讓于謙河北水利上,給出一個時間表,好讓他將精力投放在軍事方面。

  于謙心中很明白,楊溥所言,等大敗瓦刺之后,再重修河北水利,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首先這樣大規模投入重金修建河北水利,本就是一件不尋常的事情,明代上一波修水利的狂潮,還是在洪武年間。

  但是洪武年間修建水利,大多是以恢復為主的。恢復因為戰爭而損壞的水利設施。而這種集中力量,修建某一地方的水利,在大明只有修建運河可以與之相比。

  但是這種投入,可不可持續?

  于謙并不知道,他是當過地方官的,自然知道,如果是尋常時間從工部要來修河的銀子,有多難。大多數地方官只能修建一些自己的轄區之中的水利工程,這種跨府縣,大規模修建,根本不可能做到。

  他自然是想趁著這個時間,為河北百姓多謀一些福祉。他所想到不是能修水利需要花多長時間,而是算算瓦刺有多長時間做好南下的準備。

  “瓦刺想要南下,而今已經與兀良哈聯姻,朝廷預計他將要西進,大軍西進,不管打誰,打成什么樣子。他今明兩年,就不可能安穩下來。”

  “瓦刺要與朝廷作戰,定然要好好準備,即便他西征大勝,回師漠北,也要修整一兩年才能南下。”

  “四年,距離朝廷與瓦刺的大戰,最少有四年。”

  于謙說道:“臣以為想修建五河三湖,還有入海主干道最少需要四年。”

  “好。”楊溥說道:“正統五年算起,正統九年,朝廷對河北水利的傾斜就結束了。你心中有一個準備。”

  于謙一愣,他算得是以今年開始,到正統十年,卻不想被楊溥生生的砍了一年。

  楊溥也不管于謙是怎么想的,向朱祁鎮行禮說道:“班軍出京,也需要一員重將鎮守,協助于大人治水。”

  于謙說道:“臣也有此意。”

  在京畿不遠的地方,直接統領十萬大軍,于謙也不想沾染這個麻煩。

  朱祁鎮一時間找不到合適的人選,說道:“先生以為當選何人?”

  楊溥說道:“此事本問英國公最合適,不過陛下問老臣。老臣以為鎮遠侯顧興祖最合適。”

  朱祁鎮想起顧興祖,立即皺眉,說道:“為何選此人?”

  顧興祖在朱祁鎮眼中不過是老紈绔而已,指望他打仗,真是不知所謂,不過看在老鎮遠侯有功于國,他的榮華富貴,朱祁鎮自然會給,但是他一輩子就當一個閑散勛貴吧。

  楊溥說道:“臣選鎮遠侯,不過是為了事權統一而已。”

  朱祁鎮一聽頓時明白了。也是,如果派了保定侯去,孟瑛估計不甘心被于謙指揮。但是鎮遠侯就不一樣了。

  正因為他無能,他才沒有底氣反抗于謙。

  朱祁鎮想了想說道:“就領平江伯陳豫副之吧。”

  對于勛貴之中的人才,朱祁鎮也是不吝提拔的,平江伯陳豫在于謙麾下治水,不敢說表現多出眾,但也是可圈可點的。

  有時候就是這么殘酷。

  有些人做到極致未必能得到一個機會,而有些人只需做到及格線,就能步步高升。

  無他,朱祁鎮雖然不敢輕易多軍中下手,但是這個計劃醞釀了不知道多長時間了。所以他特別留心勛貴之中的人才。

  這也是為了降低勛貴集團的反對。

  所以勛貴之中,但凡有一點成才之相的人,朱祁鎮都拿出來摔打一下,如果能用,自然要提拔,至于不能用的,就哪里來的往哪里去。

  平江伯陳豫不敢說多好吧,但也最少在及格線之上,比一些混賬東西強上太多了。

  朱祁鎮又與楊溥,于謙談論了不少。最后見日色西移,這才放兩人離開。

  于謙出了皇宮,沒有先回家。

  見過皇帝之后,于謙就可以回家了,但是他直接先去了楊士奇家中。

  他剛剛到了楊士奇家胡同口,就大感詫異,片刻之間也想明白,只能輕輕一嘆。

  楊士奇家之前,往往停了不知道多少馬車,綿延出幾百步去,好好的胡同,只剩下一半能過人了。

  這么多人都來拜訪楊士奇的。

  楊士奇自然不會都接待,但是楊士奇可以不見,這些人不敢不來,往往是等上一天,也不見楊士奇露面。

  這種車水馬龍的場面,于謙見慣了。而今卻見楊士奇門前冷落車馬稀的樣子,反而有一種不適應的感覺。

  他上前叫門,楊家的老管家見于謙來了,大喜過望,連忙將于謙引了進去,一路上絮絮叨叨說了一些為楊士奇不平的話,比如說養了這么白眼狼,等等。

  一路上引于謙去了書房。

  于謙到了書房,卻見楊士奇正襟危坐的讀書,手中一本春秋,誦讀有聲。臉上氣色卻好了許多了。

  于謙站在門外,等楊士奇將一篇讀完,才入門行禮,說道:“學生拜見老師,還請老師節哀順變。”

  楊士奇緩緩起身,坐在一側泡著茶,卻見一套手法,就好像是行云流水,泰然自若,一點不見傷心之色。

  根本不是一個即將死兒子的人。

  楊士奇淡淡的說道:“于謙,在你眼中我楊士奇就是一個徇私舞弊之人嗎?”

  于謙說道:“學生不敢。”

  楊士奇說道:“我那小畜生,做下此等惡事的時候,我就已經當他死了。只是有些事情,卻由不得你,有時候連大義滅親都不能,我楊士奇一輩子清名都毀在這上面,正所謂雷霆雨露,皆是君恩。”

  于謙一聽,再想起楊稷殺人的時間。一瞬間想明白了什么。因為楊稷殺人案的時間,與宣宗皇帝駕崩的時間太過接近了。

  想來楊士奇所言這個君恩,并非朱祁鎮,而是太皇太后。

  為了大局朝廷少不了楊士奇,這事情只能按下來,楊士奇本身怎么想,并不重要,想來楊士奇未必沒有保自己兒子的心思。

  最新網址: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