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一百三十章 天下大旱

第一百三十章天下大旱  即便是河北,也不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雖然河北的灌溉體系比較完善。河北因為灌溉體系,很多灘涂之地都被開發了。但是并不是說,整個河北地區都已經沒有這樣的地方。

  即便河北沒有了,河南,山東,兩淮這些地方沒有嗎?

  蝗蟲是長翅膀的。

  整個北方,也就河北五月收成不錯,大抵是一個平年,但是在這樣的情況之下。河北這一點糧食,就顯得尤其重要了。

  朱祁鎮從今年到現在,已經免去了一兩百萬石的糧稅,甚至下令,山東,河南,今年免糧稅。

  大規模賑災雖然還沒有開始。

  但是戶部已經在開始抽調糧食,在運河沿線安置,在必要的時候可以,迅速抽調到山東河南各地。

  面對這樣的情況,朱祁鎮有一種深深的無力之感。

  也是如此,曹鼐才勸朱祁鎮在宗室問題上讓步一二。就是怕出什么亂事。

  朱祁鎮一想到旱情之上,就忍不住說道:“而今的旱情如何?”

  曹鼐說道:“賴陛下仁德,而今各地雖然多有旱情,但是還沒有造成大難,只有幾個問題,比較突出。”

  朱祁鎮說道:“說。”

  曹鼐說道:“流民問題,臣在幾十個縣的奏報之中都發現了流民,少則數百,多則數千。如果不加以安撫,恐怕要出事的,但是流民的安撫問題,事情也不大好辦。各地地方官驅除流民到臨縣,甚至兩地互相驅趕,任流民在野外餓死。”

  “真正落實流民附籍的卻是少數的。”

  “逃荒”這兩個字已經在后世很多人的腦海之中去除了,但卻是很多百姓面對難以抵御的天災最好的反應。

  一家老小放棄家園與田地,到處乞討。就形成了大面積的流民問題。

  甚至朱祁鎮下令免除山東,河南今年的賦稅,其實也有這方面的原因,就是想盡一切辦法,讓百姓留在原地。

  畢竟,雖然大明官府的黃冊并不一定準確,但是最少有一個依據。

  朝廷派發賑災糧的時候,也知道該往哪里多運一些,哪里少運一些。但是百姓變成了流民,也就讓朝廷對各地的受災人數,徹底失去了掌控。

  很可能造成,即便朝廷運到災區足夠的賑災糧,也有一些災民吃不到。因為朝廷分派賑災糧是按照各縣人口基數分配的。

  但是流民聚集人數,卻與朝廷分派的糧食不一致。

更不要說,流民與本地人之  間爭奪糧食的種種問題。

  可以說,流民就是一個麻煩事,對地方官來說是霍亂之源。

  大明早就有對待流民政策,就是就地附籍,就是流民到了某個地方,地方官有義務將這些流民當地落戶,分配荒地,讓他們在當地生活。

  于謙在河北就是這樣做的。

  讓河北在數年之內,達到了一百萬戶數量。

  但是對于一般地方官來說,他們萬萬不會這樣做,流民什么也沒有,要將他們安置下來,需要口糧,荒地,衣食等等。

  更不要說開荒從來是很艱難的事情,很多小老百姓根本沒有獨立開荒的能力。

  而且,不僅僅是幫助流民安置下來就完事的。

  對于流民來說,他們很多人都不想在外地久留,總就想回家的,一旦情形變好。就很容易放棄新家回到老家去。

  這個時候,當地地方官就坐臘了。

  凡是辦事都是有難題的,不辦事就沒有難題了。

  所以,朝廷下達的政策,根本沒有幾個地方官執行。只要少數幾個府縣,落戶了幾千人而已。

  但是錦衣衛估計,這一場大旱造成的流民最少有二十萬人之多。

  朱祁鎮聽曹鼐如此說,心中難免憂心忡忡的,說道:“先生有什么高見?”

  曹鼐說道:“臣無能,而今只能派出御史,巡視各府縣了,嚴查此類事件了。”

  朱祁鎮聽了,心中有些失望。

  他總覺得如果楊溥還在,或許會給自己一個不一樣的答復。他心中暗道:“清丈天下黃冊,這一件事情不能避免了。”

  不清楚下面有多少人,不清楚下面有多少地。只是按照朝廷原本的體制之中征稅,連征稅數字也是陳陳相因的數字。

  就好像一切政策都建立在空中樓閣之上。

  太祖皇帝將黃冊當成治國的重中之重,只是而今這黃冊變成一張廢紙了。

  別的不說,這些流民是怎么來的?

  總不能是從地里長出來的吧,只有在籍戶口逃逸了,才有流民。而于謙在河北最少安置了十幾萬戶流民。但是這樣大量的戶口流失,卻沒有在任何一個省的黃冊之中表現出來。

  似乎世界上憑空多了幾十萬人一般。

  朱祁鎮想了想以工代賑,但是不去想耗費多少,單單說下面的行政能力,河北水利工程,是有于謙在。

  朱祁鎮才放心將這一切都交給他,就現在地方官員,朱祁鎮砸一百萬兩,真不知道有幾十萬兩能用到河工之上。

朱祁鎮  想了想說道:“就按先生想的來吧,從都察院,戶部挑選出一批人員來,直隸,山東,河南,兩淮,湖廣,一個地方都不能少。每一個縣都派人視察。萬萬不可怠慢。如果人手不夠,翰林院的人也可以用。”

  曹鼐說道:“臣遵旨。”

  曹鼐微微一頓說道:“陛下,今年臣估計,最少要減免五百多萬石錢糧,還有備用五百多萬石錢糧賑災。甚至還有增加。”

  “如此一來,運河沿線的糧倉就空了。”

  “海西戰事,能不能停一下。今年遼東稟報,松花江一帶,旱情也很嚴重,臣以為今歲災年,不單單在朝廷,也在瓦刺。建州女真就放一放如何?”

  朱祁鎮也知道,曹鼐所言是正確的。

  今年漠北漠南的草原,旱情也很嚴重。少有雨水。瓦刺加大了與朝廷的朝貢貿易,甚至內部也有一些混亂。

  哈密衛也有騷亂。

  具體什么騷亂,錦衣衛還沒有理清楚前因后果,反正是這騷亂,被瓦刺很快平定下來了。

  朝廷與亦力把力與青海,烏思藏的關系忽然緊密起來,并不是因為大明忽然有實力了,而是瓦刺專注于內政,對外似乎疏忽了。

  而且各地藩屬都在與大明的貿易之中獲得好處,在困難時期,這種貿易尤其重要。

  但是朱祁鎮想了想去,還是選擇繼續平定建州女真部。

  朱祁鎮說道:“這一戰從去歲開始調兵,而今已經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了,各部糧草已經運輸到位了,即便而今不出征,這些糧草也不能來回轉運,消耗太大了。”

  糧食這種物資,來回轉運兩次,估計運費就超過了本身的價值。

  “而且,也是瓦刺受災了,朝廷越是不能示弱。否則瓦刺會怎么做,還真不知道的。”朱祁鎮臉色陰沉的說道。

  曹鼐聽了,說道:“陛下英明,卻是臣想差了。”

  朱祁鎮看了一眼曹鼐,心中暗道:“未必是曹鼐想不到,不過是奉承而已。”

  草原的經濟形勢與漢地不同,漢地遇見災情的時候,自然是咬緊牙關渡過,而草原之上,很容易想出兵搶劫。

  所以,越是如此,朝廷就越不能向北方示弱。

  大軍集結是瞞不過人的,去年就開始準備的戰事,如果因為關內災情而放棄了,很可能會讓也先生出別樣的想法。

  比如,大明分心賑災,不能用兵。到時候,或許就是瓦刺南下的時候。

  朱祁鎮心中暗道:“算算時間,東北冰雪也消融了。郭登是不是已經出兵了?”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