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四十二章 孔家南北宗

第四十二章孔家南北宗  朱祁鎮說道:“朕記得,徐卿上報清丈田畝之時,說山東清丈是最差的,是也不是。”

  徐有貞臉色微變,口中有一絲苦澀的感覺,只是開弓沒有回頭箭,他說道:“是。”

  雖然朱祁鎮沒有明說,但是徐有貞豈能不知道朱祁鎮說是誰?

  除卻衍圣公之外,沒有別人了。

  衍圣公有多少土地?在別的人除卻官做到內閣之中,或者有封爵的。大部分家族不過三五百畝上下,只是大家族聚居,合起來看得厲害,但是實際上也就那樣。

  很少有一戶超過三五百畝的。

  但是衍圣公家族的地卻遍布了整個山東,甚至還在河北,河南,南直隸有土地。

  他的主要土地分為賜田,學田,還有衍圣公的私田。

  賜田主要是,太祖皇帝賜給孔家的兩千大頃土地。還有陸陸續續的學田,但是學田雖然說是學田,但也是在孔家的掌控之中。再加上孔家的私田。

  歷史上孔家田地最多的時候,有七十多萬畝之多。

  當然了。而今未必到了這數字。但是具體有多少,卻是一個摸不清的數字。但是即便如此清丈出來的數字,曲阜附近的幾個縣幾乎大半都在孔家的掌控之中。

  簡直是富可敵國,以山東之大,容不下一個孔。

  只是孔家簡直是讀書人的精神象征,從漢代以來,兩千多年來封賞不斷。豈是那么容易動的。

  徐有貞可沒有想過動孔家的意思。

  但是朱祁鎮卻沒有放過孔家的意思,朱祁鎮說道:“那就細細查一查,這一件事情就交給你了,定然要查得仔仔細細。”

  朱祁鎮雖然看孔家不順眼,但是也不可能輕易動孔家。

  這與朱祁鎮的好惡無關,皇帝要考慮的是政治影響。但是誰叫孔家當代衍圣公,做了一件大大出格的事情,觸犯了朱祁鎮逆鱗。

  不是別的事情。就是衍圣公上書勸諫朱祁鎮。

  你也許會問了,這一件事情不是很普通的。

  很多官員都上書了。

  但是衍圣公不是別人。

  朝廷待衍圣公不可不厚,太祖皇帝幾乎是仆一見面,就賜下這么多土地,將曲阜知縣讓孔家世襲。

  幾乎一方小諸侯了。

  為的是什么?

  這是有極其重要的政治意義的。

在儒家話語之中的上古之時,治統與道統是合一的。所以上古三王五帝,就是儒家的圣人。而太宗皇帝一系列作為,就是想要成為新的治統與道統合  一的新圣人。

  但是這也是太宗自我標榜而已。

  到了孔子的時候,治統與道統分離了,孔子作為圣人,雖然有道統,卻沒有真正治國。

  天下進入了新時代,進入治統與道統分立的時代之中。

  這也是為什么每一個皇帝都要加封孔家。就是孔家代表著道統。每一個新生皇朝,都有一個確認自己的政權合法性的問題。

  加封孔子之后,是最好的手段。

  甚至可以說,一般來說,越缺乏合法性的政權,對孔家就越是優厚。

  其實我大明并不缺少合法權的,所以太祖皇帝賜給孔家兩千大頃土地,也是孔家上報列代加封的總數之上,稍稍有所增加而已。

  但是到了清朝,清朝可比大明大方的多了。

  當然了,孔子畢竟死了這么多年了。

  孔家更多是一個標榜道統的吉祥物。

  當吉祥物就要當吉祥物的覺悟,你老老實實的在曲阜侍奉孔夫子在天之靈就好了。居然敢在國家大政上指手畫腳。

  這就犯了大忌。

  畢竟孔家一舉一動,都有天然的光環加身。他出來發聲,讓人感覺,哦,孔夫子之后,都不贊同皇帝。

  這影響太壞了。

  更不要說,孔家這些年來,也不是什么善男信女。真正抓孔家違法亂紀的事情,可以一抓一大把。

  不過,他有孔子余蔭庇護而已。

  徐有貞說道:“陛下,圣人之后,總是存些體面。”

  徐有貞自然聽懂朱祁鎮所言查的仔仔細細是一個什么意思,但是他并不敢。

  徐有貞為了權力可謂膽大包天,但是他也有不敢的時候,可見曲阜孔子影響力之大。

  “陛下。”于謙也說道:“此事還請三思而后行。”

  大部分朝臣都反對。

  朱祁鎮輕輕一笑,說道:“朕想起一件舊案,當年金兵南下,當時的衍圣公抱著孔子牌位南下,立了南宗,在前元滅宋之后。想讓南宗繼任衍圣公之位,當時的南宗拒絕了。可有此事?”

  這一段公案,對于這些飽學之士來說,都是知道的。

  于謙倒是稍稍安心了一些,說道:“正是。”他聽出了朱祁鎮潛臺詞,那就是用南宗代替北宗作為衍圣公。

  雖然這個方案也會引起軒然大波,總比直接搬到衍圣公的牌坊要好多了。

  朱祁鎮自然是知道輕重的,任何大事最重要的不是開場,而是收尾。凡是做事情之前,朱祁鎮都會想一想收尾的方案。

  他好像是剛剛想到一般,說道:

  “壯哉,真孔夫子之后,夷夏之防不失,宋亡不仕元,其德如采薇乎?而今南宗可有封賞?”

  朱祁鎮這一句話,可不是白說的。

  他越是贊賞南宗,在南宗對立面的北宗就是丑角了。

  南宗在金兵南下的時候,逃回南方,而北宗是被金人立下來的,隨即在金亡之后,投降蒙古。夷夏之防何在?宋亡不仕元,其實不是真的。只不過當時北宗在大元朝廷之上,已經有影響力了。南宗投降之人,如何能爭得過北宗,不得已才讓了爵位。

  但是朱祁鎮要這樣說,誰還說不是嗎?

  于謙說道:“臣記得衢州孔家并沒有什么封賞。”

  朱祁鎮看著徐有貞說道:“此乃朝廷之過也。”

  徐有貞說道:“臣明白。”

  此刻朱祁鎮的意思已經再明白不過了。

  要徐有貞拿下衍圣公,然后讓南宗代替北宗成為新的衍圣公。這個命令,雖然讓徐有貞稍稍松了一口氣,但是依舊心中好像揣著一顆大石頭。

  即便這樣,這也不是一件好辦的事情。

  只是木已成舟了,徐有貞只能好好的辦事了。

  朱祁鎮相信,他拿孔家做筏子,殺給天下人看。連衍圣公不行,朝廷都能換上一脈,既然理學不行,朝廷為什么不能換上一派。

  這個震懾也足夠大了,想來沒有多少頭鐵之人。

  或許民間還有反對的人,但是混官場的人,如果還是這么不識趣的話,就不要怪朱祁鎮下手無情了。

  徐有貞為了升遷,恨不得在腦門上貼上兩個字:“孤臣。”但是在朱祁鎮看來,讀起來卻是“酷吏。”

  這一件事情就此敲定了。

  朱祁鎮給徐有貞加了欽差,派往山東調查清丈土地之中的弊案之后。

  朱祁鎮就將外面的反對的風潮,當成了耳旁風,除卻在處理正常事務之外,就與于謙,丘濬,王恕等人重新商議變法條款。

  有時候計劃趕不上變化。

  而今所有變法政策都要基于五世法之中兩條開始,要讓天下人都立業,能吃飽飯。也就是提高就業率,并以此為中心發展農業。

  對,雖然朱祁鎮想要大步進入工業時代,但是總原則,是他與群臣的折中,畢竟有些事情于謙等人雖然覺得重要,但是并不覺得可以理解。

  只有這一條,他們能夠達成共識。

  于謙提出第一條就是立正統,更歷法。

  這個正統并不是正統這個年號,而是確立新的歷法。這也是公羊派的思想之一,更重要是為消弭而今反對的浪潮。

  最新網址: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