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泊深見母親對自己的話感興趣,說道,“謝世子若是真仁義,就不應該跟莞丫頭合離,莞丫頭到底給他生了兩只虎。唉,如了他的愿,合離后他就能另聘高門女了。高門女再給他生幾個好兒子,他哪里還會記得兩只虎。莞丫頭和兩只虎,可憐了。”
話說的有些慢,還有些磕巴,但總算把他的意思表達清楚了。
韓莞一直不待見這個便宜爹。原主犯錯,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為了把這個爹調出京城脫離小包氏。可原主被攆去莊子,痛不欲生。這個包子爹因為怕小包氏不高興,從來沒去看過原主和孩子,連黃琛舅舅都不如。沒有責任,沒有擔當,黃氏和原主早逝都跟他脫不了干系。
韓莞當他的話是鳥語,沒接話。
老太太搖搖頭,說道,“謝世子如愿最好,各自相安無事,誰也不打擾誰。生在公侯之家有好處,也有不好的地方。當家人一旦行將踏錯,一大家子都完了……那些興衰榮辱,老婆子看多了。泊深去西關城走了一趟,應該也有所悟吧?”
見韓泊深有些紅了臉,老太太又道,“我知道泊深是心疼閨女,一個婦人帶兩個孩子不易,怕他們受苦。但是,不得婆婆喜歡,進門被揉搓,更苦。想想黃氏和江氏,當初小包氏可沒少整她們。”
老太太看兒子的眼神永遠是帶著笑的,哪怕說著沉重的話題。
韓泊深道,“小包氏不是兒子的親娘,一直有害人的心思。可和昌郡主是謝世子的親娘,親娘對親兒媳婦不會壞,就像娘對江氏。她再看到兩只虎的好,肯定對會他們。”
韓泊深之前跟小包氏說話唯唯諾諾,甚至不敢接話。以致于養成了不善言辭不敢說話的毛病,不管跟誰都很難勾通。但現在跟大老太太交流很正常,敢表達自己的觀點,還一口氣說了這么多。不管觀點對不對,進步都是巨大的。
這就是母愛的力量。
老太太又笑瞇瞇地跟韓泊解釋著各種人情世故,拋出問題讓韓泊深說說自己的觀點,她再加以解釋。
韓莞不是他老娘,又對韓泊深有氣,不愿意聽他多說話。她之前特別喜歡回娘家,跟老太太說說話,跟三個孩子互動,覺得非常開心。
自從韓泊深回家后,她就不愿意多回來了。她也知道韓泊深是受害者,他如此是被小包氏帶歪了。可她就是不愿意跟他多接觸。
此刻,她不得不對老太太點個贊。
女子本弱,為母則剛。
老太太都這么大年齡了,還在不厭其煩地引導這個已過不惑之年的兒子表達自己的想法,教他為人處事。也只有母親才能做到這個份上吧。
原主也是如此,艱難地活著,用自己的方式給予兒子一切的愛,為他們遮風擋雨。
江氏和幾個孩子都明白老太太的意思。在他們母子說話的時候,不插嘴,還非常捧場地點點頭,符合兩聲。
看到這樣和諧的一幕,韓莞對韓泊深的怨念又少了一分。希望在他們齊心協力的配合下,能把那朵老奇葩的某些世界觀糾正過來。
飯后,韓莞陪老太太又說了一陣話,才帶著兩只虎坐車回家。
韓苒、韓芝、韓宗亮都想跟去大姐家住一天。
韓莞還要秘密帶著兩只虎去“渡假”,不能帶他們回家。笑道,“大姐這兩天有些累,想好好歇歇。過兩天吧,你們去大姐家住一天。”
母子三人上了騾車,二虎附在韓莞耳邊悄聲說,“今天下晌,我們在街口看到姥爺在跟一個婦人和一個小姑娘說話,三姨說那兩人是章氏和韓淑。她們哭了,姥爺還給了韓淑銀子。二姨、三姨、小舅舅好生氣哦,嘴撅得好長。”
大虎又道,“章氏和韓淑走后,我們就跑過去問姥爺。姥爺不讓我們跟太姥和姥姥說,怕她們傷心。還說她們雖然除族了,血脈還在。孤兒寡母可憐,就幫她們一次,以后再也不給了。哼,我們聽得出姥爺話里的意思,他嫌棄我們,覺得娘親不應該要我們,才能嫁個好人家。”
韓莞愣了幾秒鐘,那韓泊深是還把章氏當親弟妹、把韓淑當親侄女了?
那個奇葩。上自皇上,下至百姓,幾乎所有人都在痛罵小包氏,為韓泊深難過、為韓泊深虧。韓泊深居然當好人,給小包氏后人銀子,說什么血脈還在。
若是韓泊壽和章氏當初對韓泊深一家好也成,一點不好,恨不得把韓泊深所有的銀子都壓榨過去,連他們的子女也沒把大伯一家看在眼里……
好在小包氏死了,否則還不知道會攪出什么事來。
她就說嘛,只要韓泊深回家就不會痛快。
韓莞深吸幾口氣,今天高興,不去想不開心的事。
夜色茫茫,明月高懸。
謝國公一直跟皇上和幾個重臣在商議朝中大事,宮門落鑰前才出宮。
守在宮門外的長隨謝壯上前悄聲說道,“下晌謝吉來說,世子爺沒去軍里,有軍中要事跟國公爺稟報。”頓了頓,又道,“好像,世子爺已經跟二奶奶合離了。”
謝壯三十幾歲,不僅是謝國公的長隨,還是國公府的護衛隊長。
謝明承聽后臉色一沉,說道,“去別院。”就鉆進了馬車。
馬車和十幾匹馬停在一個僻靜的胡同里。
第二家門打開,車馬進去。
謝國公進了垂花門,謝吉攔下想跟進去的謝壯等人,悄聲說道,“世子爺有令,在這里守著,不得擅入。”
為了便于保護主子,沒有關垂花門,他們站在門外守護。
正院只有上房右側屋的小窗透出燈光。
謝國公看到謝明承,吃了一驚。只見他衣裳皺巴,面色萎靡,一綹頭發耷拉下來,嘴邊還起了一圈小泡。
這個兒子平時最愛好,今天卻如此狼狽邋遢。
謝國公捏了捏袖子里的拳頭,沉聲說道,“怎么回事,為何不聽話,為何先斬后奏?”
謝明承道,“爹莫生氣,兒子有事要跟您說。”又指了指桌上的飯菜,“爹還沒吃飯吧,吃了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