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四章 凈空

  這日慧明師太又過來了。

  先是表達了一番對幼菫的感謝,方道,“崇明寺的主持凈空法師聽說了靜慈庵豆腐,今日過來品嘗,便想跟貧尼討要方技。貧尼想著法師乃得道高僧,不會危及施主,便跟他說了這不是貧尼所有,需得征得施主您同意。”

  幼菫心里嘆息,師太你還是太單純,得道高僧也有壞人啊。幼菫問道,“師太可曾想過,如若崇明寺得了這做豆腐的方子,靜慈庵的豆腐便不是獨一份了。”

  慧明師太無奈道,“貧尼知道。施主有所不知,靜慈庵庵小人少,且都是弱質女子。靜慈庵與大青山崇明寺離的很近,多年來承蒙崇明寺庇護接濟,才維持到了現在。如今又是主持親自前來,貧尼也不好推辭。”

  幼菫道,“明白了,我隨你過去。”倒想看看這老和尚是何方神圣,居然來人家山頭搶人家飯碗。

  靜慈庵的正殿里,一位慈眉善目的白須僧人正在閉目打坐,看起來的確是一副得道高僧的樣子。

  慧明師太恭敬道,“主持,何施主過來了。”

  凈空法師緩緩睜開眼,對幼菫道,“女施主請坐。”

  幼菫坐到了凈空法師對面的蒲團上。

  凈空法師盯著幼菫看了一會,合掌緩聲道,“阿彌陀佛,女施主面相乃短命之相,本該活不過十二歲。”

  幼菫不由一陣心慌,這老和尚居然有如此深的道行,她一直以為佛門的諸般相面說辭都是騙人的。正不知如何接話,一旁的張媽媽立時惱了,“大師休要胡說,我家小姐自會長命百歲的。”

  凈空法師繼續道,“女施主莫惱。世間萬物皆有緣法,緣起緣滅,緣聚緣散,一切皆是天意。女施主如今康建,諸事自有新的因果緣法。施主慈悲為懷,往后若是積德行善,佛祖自會護佑施主長命百歲。”

  幼菫此刻心里生出幾分敬畏,原先抱著的幾分質問之念,此時也消散的差不多了。人家這是看出來自己是借尸還魂了啊,而且態度很明確——你若為非作歹,佛祖便替天行道收了你這妖孽,你若積德從善,佛祖便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了。幼菫低頭叩首道,“謝大師贈言,何氏幼菫受教了。”

  凈空法師也不繞彎子,直奔主題,“老衲今日前來所為之事施主應已知曉,不知施主可愿將豆腐之方技相授,崇明寺愿出重金購買。”

  幼菫心中嘆息,這大師一談黃白俗物便不那么高深威嚴了,心中的正義之感又回來了幾分,抬頭問道,“法師應知靜慈庵素日香火不旺,如今因獨一份的豆腐有了些許起色,如果這豆腐不再是獨一份,不知靜慈庵諸位女尼該以何為生?”

  凈空法師轉了轉手中的小葉紫檀佛珠,道,“施主慈悲,肯為靜慈庵眾尼考慮,老衲自會為靜慈庵周全。崇明寺若得方技,必不做靜慈庵所做齋飯,崇明寺也會將我寺一方技傳授于靜慈庵。崇明寺所藏經書甚多,崇明寺愿贈予靜慈庵部分經書,助靜慈庵弘揚佛法。”

  幼菫見慧明師太面露喜色,應是很滿意這交換條件,不禁佩服起凈空法師,能將奪人所愛說得如此體貼,真真高人啊!

  幼菫便道,“大師既已如此顧慮周全,豆腐方技拿去便是。”

  凈空法師問,“不知女施主有何所求?”

  幼菫道,“小女生來不祥,克父克母,唯一親近之人外祖母也在兩年前過世,方避住靜慈庵。如今前路未知,小女也不知能有何所求了。”

  凈空法師道,“女施主此言差矣。施主扛過一劫,命格已有了變數,已是不可多得的富貴命格,身邊人皆會受益。”

  張媽媽已激動得老淚縱橫,“佛祖保佑,我家小姐終于不用背負那命硬的惡名了。”

  有凈空法師的斷言,自己以后的路也能好走許多,幼菫道,“多謝大師斷言,這便當做是大師的謝禮了。”

  凈空法師微微一笑,將手中的小葉紫檀佛珠遞給幼菫,“老衲再許諾一份謝禮,施主何時覺得需要這謝禮了,拿著這佛珠來崇明寺討要便是。”

  幼菫又一次深深地感受到了凈空法師實實在在的世俗煙火氣,笑嘻嘻地接過佛珠,“大師真乃高人也。”

  凈空法師哈哈大笑,起身飄然而去。

  過了兩日,崇明寺便如約送了經書到靜慈庵,凈空法師還托慧明師太送了一千兩銀票給幼菫,并道這不是謝禮,只為讓幼菫衣食無憂,無需為黃白俗物煩惱。

  這老和尚通透啊!幼菫她們還真挺需要銀子的,當年離府,她們是不能帶首飾和銀兩的,大夫人的理由是吃住在庵堂用不到銀錢。還是張媽媽和青枝悄悄藏了點銀票在內衣里面,才沒去搜了去。如今兩年過去了,這點子銀兩雖用得節省也所剩無幾了。

  回到偏院。

  張媽媽和青枝還處在極度的興奮中,不停地阿彌陀佛佛祖保佑。

  幼菫坐在書桌前,拿著毛筆字寫著一個個人名。

  大老爺程紹,大太太王氏,二老爺程縉,二太太顧氏,大少爺程瓚,二少爺程珂,表少爺顧晉源,大小姐程文清,二小姐程文斐,三小姐程文秀。他們中誰能助她回到程府?

  幼菫拿筆先將大太太王氏劃掉,這個是最不想她回去的,虧這原身還一直親近于她,覺得她好的不得了。想了想,又依次劃掉幾個名字,最后剩下的便是二老爺程縉和二太太顧氏了。

  程幼菫看著面前的名字沉思。二舅父,幼菫對他的印象就是話不多。二舅母顧氏,幼菫只記得原身有些嫌棄她小氣,不太愛去她的院子,但幼菫在這庵里兩年,顧氏每年新年都會派人送些吃食衣物過來。

  或許,回程家可從這位二舅父和二舅母入手。

  幼菫喊來張媽媽和青枝,“媽媽,青枝,你們把二舅父和二舅母的事說給我聽聽。”

  張媽媽問,“小姐問哪方面的?”

  幼菫道,“哪方面的都可以,盡管把你知道的說出來。”

  張媽媽道,“二老爺丁憂之前是在司農寺任寺監一職,是從五品。二太太是繼室,是原配夫人走了兩年后嫁過來的,到如今已經8個年頭了,一直沒有生育。二太太娘家敗落了,也沒多少嫁妝;府里是大太太管家,二太太就只有個點心鋪子有點收入,二老爺收入又微薄,二房的日子過得頗為拮據。”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