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一百五十三章 仁義不施

  “是個單張?”林玄不禁有些索然無味。

  因為這個和正文無關。

  文章名字,叫做過秦論。

  過秦論?

  林玄眼睛一亮。

  這個名字,就很有味道。

  這就是論述秦的過失唄?

  林玄是真的來了興致,他第一時間就是覺得,這是個很有雅興的年輕人。

  可能這位作者看到了書評里面說作者就是個寫的,懂個吉爾的秦朝之后,非但沒有駁斥,而是選擇了另一個方式來說明問題。

  好,你不是說我不懂秦史么。

  那咱們就來辯論辯論,秦史是你懂還是我懂!

  這是一種年輕的沖勁,也是一種駁斥。

  從面前幾章的筆墨來看,應該是極為有沉淀的人。

  至于年齡,林玄大膽猜測,應該不超過三十歲!

  因為書里也適當的玩梗了,有些年紀的人寫這種會更加嚴謹一點,適當的幽默和年輕人的梗是兩碼事。

  林玄倒是耐心的讀了下去。

  “秦孝公據崤函之固,擁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窺周室,有席卷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有點味道了!

  這個不就是古時的策論么。

  看起來還是有點感覺的。

  點了點頭,又是繼續的看了下去。

  大致的描述了秦,是如何奪取到天下的,六世余烈,大抵上都是怎么治國的,這個倒是沒什么問題。

  “及至始皇,奮六世之余烈,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周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執敲撲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南取百越之地,以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頸,委命下吏。

  乃使蒙恬北筑長城而守藩籬,卻匈奴七百余里。

  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

  這段差點看的林玄跳起來。

  無他,寫的太有感覺了!

  將秦的強勢,描寫的淋漓盡致,胡人不敢南下牧馬,士不敢彎弓抱怨,這是多么強大的秦國!

  “這真的是現代人寫出來的么,這對歷史絕對是大有研究的吧?”

  然后就是秦采取的一系列的穩固國體的措施,看的林玄微微沉默,看起來確實是當時穩固大秦的最好方法。

  只要是始皇帝一日不死,天下就忌憚一日,不管如何,這個絕對是對當時的秦最有利的了。

  封建統治嘛,自商君變法之后,秦懂得怎么樣打天下,對于治理天下上,簡單粗暴!

  接下來寫陳涉的一系列的如何如何出身卑微,然而卻能夠撼動強秦,這段看的林玄更是皺眉。

  確實是這樣的,但,說不上的哪里怪異。

  這種對比,雖然一目了然,但卻把大秦看的更低了。

  陳涉這樣的人,都能夠動搖你的根基,那你是什么東西?

  “然秦以區區之地,致萬乘之勢,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為家,崤函為宮;一夫作難而七廟隳,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

  “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最后,結尾處做個總結,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看到這里,林玄才釋然了。

  細細的想了一下。

  沒有設身處地的站在秦的立場想一下,當時的秦,如果是始皇帝的時候,依舊是維持著商君變法的成果,殘酷的制度,沒什么問題。

  但是始皇帝沒了之后,這天下用殺伐組建而成的氣運,二世就鎮不住了。

  讓得天下怨聲載道。

  人心向背,倒是秦滅的第一個根本原因了。

  接下來還有,他喝了一杯茶,放空了心思,繼續的看了下去。

  總之,上篇寫的是秦收服六國的原因,也有秦滅亡的根本因素,就是這個仁義不施。

  林玄覺得有些好笑的一點是,這篇文章雖然是論述秦的過失,但,卻像是個勸諫君王的大儒。

  因為只有那些儒生,才會天天把仁義二字掛在嘴邊,來給君主灌輸仁義的思想。

  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滿口的仁義道德。”

  但是,在封建時代,真的就是這樣的。

  歷代的大儒,都是如此。

  在提醒君主施行人證治國的同時,還有著自己的一點私心。

  君王仁義了,名垂青史,那么,他們作為臣子,也會跟著一同記載下來。

  就連后世的很多大臣還自比管仲樂毅,這就是名臣,人人瞻仰。

  中篇講的就多了。

  就更具體一點了。

  講的是秦二世的行徑。

  “二世不行此術,而重以無道:壞宗廟與民,更始作阿房之宮;繁刑嚴誅,吏治刻深;賞罰不當,賦斂無度。天下多事,吏不能紀;百姓困窮,而主不收恤。然后奸偽并起,而上下相遁;蒙罪者眾,刑戮相望于道,而天下苦之。”

  這是二世的無道之處。

  這一次的總結,比前面的要深刻一些。

  “故先王者,見終始不變,知存亡之由。是以牧民之道,務在安之而已矣。下雖有逆行之臣,必無響應之助。”

  說古代的圣王們,能夠知道怎樣治國養民的辦法,就是使得他們安定,這樣,即便是有人起義,也沒有人能夠響應。

  這就是和現代對于舊朝的觀點差不多。

  你要讓老百姓吃飽飯,自己安定富足,這樣,即便是有人要造反,老百姓也不會聽信蠱惑,吃飽了撐的去造你的反。

  林玄看的倒是不住的點頭,他本身就是研究歷史的,哪怕是一篇鐘鼎文拿過來,他都能認識大半,更別提這點文言文了。

  即便是有些一時間不通意思,但,文章中想要表達出來的,他是能夠看得清的。

  還有下篇,下篇,就寫的秦的完完整整的過失了,從朝堂,到制度,所有的都抨擊一遍,再寫個對比的,自己的看法就出來了。

  比如說,秦朝設置公卿、大夫和士,來整治律法,設立刑罰制度。

  本來倒是沒有什么,秦國滅亡,這個也根本不是主要原因。

  然而,就連這個也要抨擊一遍。

  說,周朝設立了公侯伯子男的爵位,這就能夠讓周朝綿延一千多年,為什么你一改制度就亡國啊,那肯定是有這方面的原因唄。

  這段倒是看得林玄會心一笑。

  這,太像封建時期的大儒了!

  寫東西有理有據,有對比,然后,再把自己的觀點拋出來,這就是個那個時候的論文了。

  他確定,古時的史書上,是沒有這篇文章的,如果有,那就是他五十多年的的學識還不到家了。

  讓得這么好的文章都沒有能夠流傳下來。

  這真的是大儒勸諫君王時上奏章時,常用的文體,他還特意的研究過一些奏章。

  大抵上,都是這樣的,對比一下,然后差距就出來了,然后再說明一下自己的觀點,就不突兀了。

  再加上這一口“仁義不施。”

  奏章體無疑了。

  最新網址: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