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六百八十一章:最后一戰

  也正是因為如此,張獻忠不太瞧得起官軍。

  高迎祥聽罷,卻顯得格外的謹慎。

  他可不是尋常的流民,當初乃是馬販子,有一些家財,而且弓馬嫻熟,因而他出門在外,都是穿著白衣,頭戴著白巾,在流民之中,頗有幾分鶴立雞群。

  因為販馬,所以他對騎兵頗為熟悉,自己本身也有一身本領,臂力也是過人。

  卻又因為曾經做過買賣,因而他又多了幾分謹慎和小心。

  他騎在馬上,頭上的白巾吹起,面容認真地道:“卻也不可輕敵了,聽聞東林軍火器厲害,不可小看。”

  張獻忠則是不以為然地笑道:“官軍擅長火器的,俺沒見過一萬,也有八千了,不足為論,不是俺瞧不起官軍,實在是這些人……廢物居多,雖說聽聞那東林軍是有些不同,可終究還是官軍,有啥好忌憚的。”

  高迎祥只點點頭道:“不多說了,現在要的便是快,好打他們一個措手不及。”

  二人計議了一番。

  其實都各懷心思。

  張獻忠內心深處,和李自成頗有瑜亮情結,官府雖然一直謠傳二人火并,實際上并沒有到那種地步,可彼此之間有些不服氣倒是真的。

  更何況李自成自去了武昌,聲勢日益浩大,因而張獻忠渴望立下更大的功業,譬如先入京城,或者先拿了那昏君,到時群雄逐鹿,自己便多了幾分本錢。

  至于高迎祥,他本為闖王,其他各路流寇,大多都敬為他長兄。

  因而更希望能夠先入京城,鞏固自己這長兄的地位。

  因而,二人都希望趕在李自成的前頭動手。

  浩浩蕩蕩的大軍,隨即便繼續進發。

  張獻忠則直接提議將自己的老營和高迎祥的老營合為一處,一同尋找機會,與明軍決戰。

  這個提議,與高迎祥一拍即合。

  所謂的老營,其實都是當初起兵時的人馬,跟隨著自己轉戰千里,或是一些招降的精銳官軍,這些人悍不畏死,敢于充當先鋒,都是自己的家底。

  對于流寇而言,只需振臂一呼,便有數不清的流民追隨自己,即便是作戰失利,四處流竄,跟隨自己的流民四散而去,可只要老營這個核心還在,那么不出數月,便又可凝聚一支新軍。

  這也是為何,幾大流寇永遠剿不干凈的原因。

  顯然這一次,二人是打算將老本都掏出來了。

  對于這些年來,官兵捉賊,賊又反殺官兵的游戲,他們已經生厭了。

  而今這千載難逢的時機,自當奮力一搏!

  而在另一頭……

  無數的物資,已在水師人馬的協助之下,浩浩蕩蕩的朝邯鄲而來,沿著運河的支流,一船船的火藥和火炮,還有數不清的糧食運入邯鄲。

  邯鄲縣城并不大,所以陸續而來的軍馬,在城外設營,各教導隊,則分駐縣城外圍布防。

  通訊的士兵,騎著快馬,來回穿梭于城中,傳出一道道的命令,以至于整個邯鄲,一下子熱鬧起來。

  天啟皇帝也沒有閑著,斥候送來的許多奏報,都一一送到了他的案頭上,他全都一份份地細細看過。

  而在京城之中……許多人其實已經察覺到不對了,因為當他們發現邯鄲至京城的必經之路已經封鎖,此時才意識到,陛下去廣平府,并不似他們想象中這樣的簡單。

  而城中已經開始議論紛紛。

  不過有一個奇特的現象。

  那就是……有人已經開始察覺到廣平礦業不甚可靠,因而有人開始傳出礦業要暴跌的消息。

  而另一邊,似股經這樣的報紙,卻依舊每日都在大談陛下對于廣平礦業如何的器重。

  另一方面……股票確實沒有下跌的跡象。

  很明顯,有人還在拼命地抬升這一支股票,那許多的大股東們,顯然絕不希望看到股價直接崩盤,因而還在拼盡了氣力,進行回購。

  另一方面,似乎又有傳聞……說是武昌的李自成,預備北伐。

  消息傳出,京城之中倒是沒有什么恐慌。

  因為京城的軍校里,每日還傳出操練的號角,這聲音無形地讓人感到安心。

  武昌的李自成,確實已經北上了。

  而這時候,真正讓天啟皇帝感興趣的,還是高、張二人的軍馬。

  “瞧這勢態,高、張二人是擺出不要命的架勢啊!他們進軍的速度,如此之快,后頭的糧餉供給,跟得上嗎?”天啟皇帝看著張靜一道。

  張靜一便道:“陛下,他們顯然已經不在乎補給線了,倒像是背水一戰。”

  天啟皇帝點頭,嘆了口氣,道:“必須得趕緊將他們拿下了,你看在這里與他們一戰可好?”

  張靜一認真地想了想道:“不必出擊,以逸待勞即可,他們既然決心舍棄南直隸,那么除了背水一戰之外,不會有其他的辦法,所以現在急著覓人決戰的是他們。邯鄲的西面,山脈巒起。而東南兩面,則地勢開闊,倒是最適合各路軍馬擺開作戰,想來……這決戰之地,便在這里了。”

  “臣的主意是,現在在這城外開闊之處,直接設起工事,等到賊軍一至,即行攻擊,不必拖泥帶水。”

  天啟皇帝大笑起來,道:“東南兩面……統統都是一馬平川,好家伙,這在兵法之中而言,乃是死地,對于守軍而言,直接在城外擺開,迎擊賊軍,本就是兵家大忌,哪里有直接舍棄城墻出擊的。若是再遇到賊軍有騎兵,那便更糟糕了,天時地利,統統不在我們身上。不過和你打仗真痛快,兵法這一套,統統可以丟之腦后,打就是了。”

  張靜一亦不由地笑道:“陛下,此言差矣,不是兵法不重要,而是因為,從前的兵法,已經過時了。東林軍必須結合實際情況,根據自身的情況,制定出新的兵法。”

  天啟皇帝甚是認同地頷首,而后道:“就這么部署吧。”

  “遵旨。”

  不出數日,便已有流寇的一支先鋒人馬抵達。

  這些人大多都是騎兵,顯是弓馬嫻熟,穿著的,竟也是明軍的甲胄。

  不過這并不奇怪,實際上……流寇并起之后,當初朝廷就派了許多邊軍去關中平叛,只不過……平叛的結果非常糟糕。

  因為官軍的許多糧餉都被克扣,除此之外……就是節制他們的文臣往往視他們如豬狗,因而……大量的官軍逃亡,嘩變者更是數之不盡。

  于是這些官軍,大部分都投靠了流寇,其中西北邊鎮的將士最多。

  這也讓不少流寇,編練出了騎兵,而且規模還不小,戰斗力很是可觀。

  這些騎兵率先抵達之后,并沒有冒進,而是遠遠地觀察著明軍這邊的動向,一旦看到明軍的人馬有什么動靜,便立即撤回一段,似乎他們在等著后續的軍馬前來。

  這邯鄲城南,一望無際的原野上,數不清的大營林立,騎兵察覺到了這里有大規模明軍的動向,不過卻很快……就有些糊涂起來了。

  于是次日,便有快馬將消息送至高迎祥和張獻忠處。

  “什么?”高迎祥詫異地道:“明軍齊聚在邯鄲?”

  高迎祥顯得有些驚喜。

  “邯鄲并非是要沖之地,地勢過于開闊,極容易被圍城,怎么會有這么多的兵馬駐扎于此?”高迎祥瞇著眼,而后猛地眼眸一張,激動地道:“除非……這里有什么大人物,此前李賢弟的書信不是說了嗎?那昏君就在廣平府,原以為這么多日子過去,那昏君早就回京城去了,誰料到,竟還在此。”

  “大王,他們的軍馬,統統都在城外十數里擺開,沿著河道,布置得如長蛇一般。人數只怕在萬人,不,至少是萬人以上!”

  高迎祥和張獻忠面面相覷。

  高迎祥率先道:“張老弟,你怎么看?”

  張獻忠狐疑地道:“不龜縮在城中,反而擺開陣勢,難道想以逸待勞?卻也不對,這明明是兵家大忌!”

  高迎祥苦笑道:“俺是想破腦袋,也想不明白這有什么深意。”

  張獻忠皺著眉,而后咕噥道:“大兄有沒有想過,這只是那昏君蠢呢?這么多年來,俺們見那官軍做的蠢事可不少,他們懂個鳥兵法。”

  高迎祥一聽,想了又想,覺得似乎這是唯一的解釋了。

  于是二人目光觸碰,隨即,二人的心都火熱起來。

  “如此甚好。”高迎祥這般謹慎的人,此時也有些按奈不住了,道:“也省了麻煩,立即傳令,俺們與東林軍一決雌雄,教他們曉得俺們的厲害。”

  流寇士氣大振。

  接著便鋪天蓋地的開始出現在廣平府,繼而出現在邯鄲外圍。

  數不清的人馬,猶如無數的溪流,最后,慢慢的匯入湍急的大河之中,而在這波濤洶涌的大河里,有人緊張著,生恐此時的東林軍趁著自己立足不穩,率先突襲側翼或者后路。

  不過……很詭異的是,東林軍很安靜,安靜的有些詭異。

  他們就猶如謙謙君子一般,似乎很安分地在等待著流寇們自行聚集,并沒有任何襲擾的跡象。

  最新網址: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