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0324章 棉花

  出了皇宮,寇季并沒有急著回府,而是折道去了一字交子鋪。

  有關于他要幫流民營造屋舍的事情,也在李諮等人可以宣揚下,傳遍了汴京城。

  汴京城里上至達官貴人,下至黎民百姓,都把這件事當成一個笑話聽。

  歷年來,受了災的流民,不是領了朝廷的救濟糧以后,躲在一處自生自滅,就是被一股腦的劃撥到了軍籍中,成了廂軍軍卒。

  給流民一口飯吃的事情,朝廷一直在做。

  但是幫流民營造屋舍的事情,卻聞所未聞。

  全汴京城的人都不認為,寇季能營造出供流民安置的屋舍。

  營造一間土坯大屋,光是木料錢,就得花費不少,還不算匠工錢。

  尋常的百姓,也得積攢個三五年,才能蓋起一間大屋。

  些許貧寒的百姓,也許一輩子都住不上新建的大屋。

  寇季要一口氣營造出數以萬計的大屋,所需要的錢財多不勝數。

  國庫都拿不出這么多錢,更何況他寇季。

  滿汴京城里人的心思,寇季都了解。

  但寇季并沒有在意,他若是在意的話,也不會接下這個差事。

  入了一字交子鋪,陸銘得到了伙計的稟告,主動迎了出來。

  “少爺……”

  到了寇季面前,陸銘先是躬身一禮,然后直起身,擔憂的問道:“少爺,聽說你接下了一個麻煩的差事?”

  寇季在陸銘帶領下,到了交子鋪內的一間客房內坐下,笑道:“你這么快就聽到風聲了?”

  陸銘吩咐了一聲伙計,讓伙計去幫寇季斟茶。

  伙計走后,陸銘沉聲道:“似乎有人在刻意散布謠言,所以小人在朝會結束以后,就得到了消息。”

  寇季笑著點點頭,道:“有人刻意散布謠言,我知道,不必要在意。你怎么看待我接下的這個差事?”

  陸銘猶豫了一下,低聲道:“小人覺得,少爺您從來不做沒有把握的事情,所以您敢答應下此事,肯定有辦法能把此事辦妥。”

  寇季意外的道:“那你為何憂心忡忡的?”

  陸銘閉上嘴,并沒有言語。

  因為交子鋪的伙計端了一杯茶進入到了房內。

  伙計放下了茶,退出了房內以后。

  陸銘才小聲的道:“小人剛才聽到慕東家、錢東家、孟東家三個人在后院攀談,聽他們三個人話里的意思,少爺您此次接下的這個差事,根本辦不成。

  不僅辦不成,很有可能還會惹上麻煩,被罷官去職……

  小人是替少爺您擔憂……”

  寇季端起了茶杯,淺嘗了一口,輕嗯了一聲,看向陸銘,低聲笑道:“你也不看好我?”

  陸銘趕忙搖頭道:“小人不敢,在小人心里,少爺您是最睿智的人。小人只是覺得,少爺您應該為自己多準備幾條路,避免到時候差事真的出了差錯,落入到進退兩難的境地。”

  寇季似笑非笑的盯著他,又道:“你還是不看好我?”

  陸銘趕忙陪罪道:“小人真的沒有……”

  寇季擺擺手,“行了,我是逗你的。我自己做什么,我心里有數。”

  陸銘尷尬的點點頭。

  寇季吩咐道:“你去把慕崇三人給我叫過來。”

  陸銘答應了一聲,退出了客房。

  寇季盯著陸銘離去的背影,哭笑不得的道:“小家伙不錯啊!在交子鋪里才待了幾個月,就長心眼了。”

  陸銘退出去沒多久以后,慕崇三人就相繼到了客房。

  一到客房,三人先向寇季施禮。

  隨后,由慕崇帶頭開口道:“寇工部,流民涌過來的時候,我慕家能幫你分擔一萬人。”

  “我錢家可以分擔三千……”

  “我孟家可以分擔五千……”

  孟惟仲咬著牙說出了五個這個數字,似乎分擔五千的流民,是他最大的極限。

  寇季請三人坐下,笑道:“你們三個以為,我過來找你們,是為了讓你們分擔流民的?”

  慕崇燦燦一笑,沒有開口。

  錢樂、孟惟仲二人亦是如此。

  顯然,他們三人覺得,寇季剛接下這個差事,就過來找他們,就是為了讓他們幫忙分擔流民。

  寇季看破了三人的心思,依舊笑道:“我想知道,你們三人要了一萬八千的流民以后,準備安置到什么地方?”

  慕崇干笑道:“我慕家在川蜀有不少的田地,缺少一些佃戶。我準備把這些流民弄到川蜀去幫我們慕家種地。”

  錢樂樂呵呵笑道:“我錢家的商隊,走南闖北的,需要一些人手。”

  孟惟仲干巴巴的道:“先養著,等有用的時候,再用也不遲。”

  寇季哭笑不得的搖頭道:“你們三個人的家底我清楚,養一萬八千的流民,對你們而言,不是什么難事。但你們三家在佃戶上、商隊的人手上,似乎都不缺。

  領著一萬八千的流民回去,對你們而言是一個累贅。”

  錢樂臉上的笑容有些僵硬,他干笑道:“不礙事,我們養得起。”

  寇季笑著點頭道:“你們能在我遇到麻煩的事情,主動伸出手幫忙,我很感激。”

  慕崇三人笑了笑,說了聲應該的。

  寇季笑著又道:“你們之所以幫我分擔流民,是不是害怕我一旦倒下,交子鋪就沒了支柱,你們之前投的錢,就打了水漂了?”

  慕崇三人一愣,臉上的神色有些尷尬。

  他們主動幫寇季分擔流民,確實有這份心思。

  “還害怕我塞給你們更多的流民,拖垮你們三家?”

  寇季又笑著說了一句。

  慕崇三人臉上的神色就更加尷尬了。

  寇季朗聲一笑,道:“我不論你們存的什么心思,但你們能在這種關鍵時候伸出手幫我,這份情誼我記下了。”

  頓了頓,寇季笑瞇瞇的道:“也不枉我有賺錢的事情都想著你們三個。”

  “賺錢?”

  慕崇三人,一臉愕然的盯著寇季。

  寇季點點頭道:“不錯,賺錢!”

  不等慕崇三人開口發問,寇季就率先開口問道:“在你們眼里,那些流民都是麻煩?”

  慕崇三人對視了一眼。

  錢樂胖乎乎的臉上擠出了一絲笑意道:“不瞞寇工部,那些流民不光在我們眼里是個麻煩,在汴京城所有人眼里,他們都是麻煩。”

  寇季笑道:“為什么我覺得他們是一錠錠行走的金元寶呢?”

  慕崇三人愕然的瞪大眼。

  錢樂剛要開口反駁,就被慕崇拽住。

  慕崇沉吟了一下,狐疑的問道:“有什么說法?”

  寇季曬笑道:“數以萬計不要錢的勞力啊,你說有什么說法?”

  慕崇三人先是一驚,然后低頭沉思著寇季話里的深意。

  他們是商人,商人最先想到的就是買賣。

  他們腦子里開始盤算,數以萬計不要錢的勞力能做什么,能幫他們謀取到什么利益。

  寇季在他三人沉思的時候,繼續說道:“朝廷出錢,供他們吃到明年開春。朝廷出地,讓他們能有一片棲息之地。

  我們只需要讓他們忙起來,給他們找一個可以長久干下去的營生,順便給他們營造一些屋舍。”

  錢樂眼珠子滴溜溜轉著,良久以后,他沉吟道:“代價有點大,遠比我們創立交子鋪的代價要大。更重要的是,朝廷絕不會允許我們把這些人長久的掌握在手里。

  也就是說,這些不要錢的勞力,我們只能用一時。

  一旦到了明年開春,朝廷結束了對他們的供養,我們往進投的錢,就會變得更多。

  所以不值當。”

  慕崇、孟惟仲,齊齊點頭。

  寇季笑問道:“聽說你們川蜀的絲織,已經開始出現了大規模的作坊?”

  慕崇三人有些發愣,不明白寇季為何提到了絲織上。

  但他們仍舊回答了寇季的問題。

  慕崇點頭道:“大規模作坊出絲綢的速度快,而且樣式不會有太大偏差。不像是那些散戶,織出的絲綢,品相參差不齊,速度還慢。

  我們三家的絲綢,已經隨著江寧府的一些瓷器,沿海買給了其他藩屬國。

  對品相的要求還有數量的要求都比較高,若是不用大規模的作坊,根本供不上那些海商們的需求。”

  寇季點頭笑道:“聽說你們川蜀農閑的時候,開始織絲綢,農忙的時候就下地干農活?”

  錢樂猶豫了一下道:“寇工部說的都是那些小門小戶。似我們三家這種大戶,織絲綢女工只需要伺候好桑田、織好絲綢就行。

  我們只需要派府上的人去管理好女工,按月給她們發足工錢就行。”

  寇季笑問道:“照這么說,你們三家每旬都能產出很多絲綢?”

  慕崇三人苦笑了一聲。

  孟惟仲干巴巴的道:“過了蠶期,就不行了。每年到了蠶期,我們手下的女工都要日夜趕工。過了蠶期,就基本上都歇下了。”

  慕崇點頭道:“如果我們三家每旬都有絲綢產出的話,絲綢的價格也不可能那么貴了。”

  寇季笑道:“那你們有沒有考慮過,擴大你們的絲織作坊呢?”

  “太大了不好管,容易賠本。”

  錢樂苦笑著說。

  寇季指點道:“目光不要只局限在絲綢上,棉、麻、毛,也可以考慮。”

  錢樂還在苦笑。

  慕崇卻聽出了寇季話里的意思。

  他略微驚訝的道:“寇工部打算利用流民中的婦人,建立絲織作坊?”

  寇季笑道:“不止是絲織作坊,還有棉、麻、毛。只要我們謀劃得當,流民中的婦人一年四季都能紡織。她們自己就能養活起自己,還能幫我們盈利。”

  孟惟仲沉吟道:“絲織品,過了蠶期,確實不能繼續紡織,但是麻卻可以。謀劃得當的話,確實有利可圖。只是棉……”

  孟惟仲說到此處,遲疑了一下。

  錢樂見孟惟仲猶豫不決,就說道:“棉能織線,我倒是知道。早年間我在西域等地行商的時候,見過當地的百姓用棉花織線。

  當地百姓也有用棉花織布的。

  只是紡織出來的布料差強人意。

  而且棉花始終不比絲、麻,僅有一小部分的人在種植。

  根本無法大量的拿來紡織。

  眼下只有西北的一些邊軍,為了御寒,借用棉花織的布料,其他地方根本看不到。”

  慕崇、孟惟仲二人齊齊點頭。

  棉花早在南北朝時期就傳入到了中華,只是大多種植在邊疆地區,中原腹地的許多人并不知道棉花的好,并沒有大量種植。

  一直到了宋末元初的時候,才被中原腹地大規模種植,并且還借此出口牟利。

  現在棉花尚沒有在中原腹地大面積種植,所以很多人還不了解這個東西。

  早在保州的時候,寇季見到了朝廷送來的棉衣的時候,就問過保州當地的百姓,保州當地的百姓沒幾個認識棉花的。

  回到了汴京城里以后,寇季也關注過此事。

  朝中對棉花在意的人,似乎沒幾個。

  唯有西北邊陲的一支鎮守的禁軍守將,覺得此物御寒不錯,所以給手下的將士們弄了一些,填充在了布料里,充作了棉衣。

  那位禁軍守將,也給朝廷上過書,請求朝廷大面積的推廣種植棉花。

  但是朝廷并沒有理會他的提議。

  在朝中重臣眼里,大宋的良田用來種糧食,都不夠用,哪還有閑地方種植棉花。

  后來這支禁軍換防的時候,換下了棉衣,被一股腦的丟盡了庫房。

  若不是寇季當時急著要衣物給保州的軍民御寒,這些棉衣說不定能堆在朝廷的庫房里堆到發爛。

  也正是因為如此,棉花在大宋的種植情況,寇季也了解。

  寇季笑瞇瞇的對慕崇三個人道:“你們可別小瞧棉花這東西,它紡織出的布料,雖然比不上絲織品,但是比麻織品要好。

  最重要的是,這東西不需要擔心蠶期。

  它可以存儲,只要種植的夠多,紡織作坊可以一年四季不停歇的織布。”

  慕崇三人眼前一亮。

  慕崇追問道:“產量呢?對地有沒有什么要求?”

  寇季笑道:“關陜等地能種,江寧等地也能種……產量不小。”

  慕崇三人眼前再次一亮。

  關陜、江寧,橫跨大宋南北。

  也就是說棉花在大宋大部分地方都能種植。

  至于種了棉花,占了地,無法產糧的問題,卻不在他們考慮的范圍之內。

  他們是商人。

  商人逐利。

  只要種植棉花比種植糧食獲利多,他們當然選擇種植棉花。

  “我派人去西域,弄點棉花回來?”

  錢樂興致勃勃的提議。

  倒不是說錢樂好糊弄,而是他對寇季有信心。

  處理流民的問題上,他不怎么看好寇季,但是在做生意上,他很信服寇季。

  因為他目前為止,還沒見過寇季在生意場上吃過虧。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