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眼前浮現出了每一年過年的時候,父母在土灶前忙碌的身影。
掀開鍋蓋騰空的白色蒸汽。
滿屋子撲鼻的香味。
門上貼著的喜慶對聯。
電視里各種恭賀新年的聲音。
屋外小孩子的嬉戲打鬧。
那才是新年啊!
“過年嘛,不就這回事?”
聽到王桓的聲音,老媽笑著道,“行了,在國外好好的就行。不用操心我和你爸,我們都是半只腳踏入了土的人,還能過不好一個年?”
又叮囑了他幾句,然后才掛斷了電話。
可是王桓心中卻開始變得不平靜。他聽出了老媽言語中那種深藏的留戀和不舍,因為這是他長這么大第一次離開家過年,而且還是在國外。
呆呆站在原地半響。
王桓忽然轉頭問道:“許元,你覺得現在還有年味嗎?”
許元嘿嘿一笑:“王導,您問的是國內吧?其實像我們此刻看到的唐人街,年味還是很足的。而且幾乎每年,全世界的媒體記者都有報道這里華人華僑的春節情況。不過國內嘛,就遠遠不如了。這年頭,雖然人們的日子過得越來越好,可是親情卻越來越淡薄了,過年也變成了一個形式主義。”
王桓默默點頭。
許元繼續道:“如今的華夏,絕大部分人為了生活、工作奔波的全國各地。在過年的時候,許多人不再趕回老家,而是一兩個電話,幾個紅包就搞定了。哪怕是回家,也沒有當年那種人情味,讓人很不自在。完全不像我當年小時候,那時候整個村幾乎所有外出打工的人,只要一到過年,哪怕一年到頭沒有賺到一分錢,都不顧一切坐著綠皮車或者大巴車顛簸數千里回到家里。許多時候為了買一張回家的票,起早摸黑其火車站、汽車站排幾天的隊。即使最后只買到一張站票,也開心得要命。”
說著說著,許元臉上就現出了復雜的表情。
時代在發展。
生活在進步。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隨著許多人生活的改善,卻不知不覺丟失了太多的東西。而這些東西,卻根本無法用金錢來衡量。
王桓輕輕點了點頭。
許元感慨道:“其實許多時候,我更加懷念以前那種過年的氛圍,哪怕那時候吃不飽穿不暖。可是過年一頓肉、一身新衣服就能夠開心很久。而且跟父母、爺爺奶奶、親朋戚友圍在火堆邊聊天的那種溫馨,同樣值得回味。可是現在,年輕人卻不再覺得過年是多么重要的事情,他們甚至厭煩回家跟長輩打交道,厭煩父母輩問起他們的工作、生活、感情……等各種私生活。正因為這樣,許多人選擇了不回家,寧可停在打工的城市,或者外出旅游,也不愿意回家探望年邁的父母一眼。”
王桓默然半響,才問道:“你覺得是什么導致了這種事情發生?”
許元想了想道:“首先是因為交通和通訊的便利吧?讓許多人沒有了當年那種思念家鄉的感覺。其次就是生活的改善,現實和網絡各種信息的轟炸,讓許多人不愿意回到落后的老家,甚至潛意識排斥家鄉的父母。當然,還有年輕一代思想的改變,他們覺得過年根本沒必要老老實實回去。他們可以讓這個年在外面過的更精彩。譬如:跟朋友一起狂歡、去外面旅游、等等。可是這樣一來,人和人之間一些最重要的東西就消失了。為什么會有過年?為什么以前我們不惜一切代價要回家?就是因為那份牽掛,那份情感。而現在,時代是發展了,可是親情卻在漸漸變得單薄,變得疏遠……有些東西,終究再也回不來。”
說到這里的時候,這位中年漢子眼眶變得微紅,不知道想起了什么。
克萊爾似乎有心靈感應似的。
小家伙抬起頭問道:“爸?想你老婆了?”
“噗”
許元好不容易積攢起來的情緒,被這句不倫不類的話瞬間擊潰,他沒好氣道:“有你這么說話的?”
克萊爾咧嘴一笑:“那應該怎么說?”
一大一小開始拌嘴。
王桓則靠著一根柱子,望著不遠處的舞獅表演。
鑼鼓喧天。
歡呼聲此起彼伏。
不過此刻,他的思緒早已經飄到了其他地方。
過了一會兒,他直接拿出了手機,登上了微博。
只見此刻的微博上,同樣是一片喜慶。
熱搜榜上,基本上全都被新年的話題占據。不過讓王桓意外的是,微博上幾乎大部分人并不是曬自己和父母、長輩的照片以及回家的感想,而是曬的各種旅游美照,并且配備著一些炫耀的話語。
“今年過年,我跟閨蜜來到了巴黎埃菲爾鐵塔下面,太激動啦。”
“這個年是我二十年以來過的最充實的一個年,跟著同事一起旅游的感覺真的太好了。”
“朋友們,新年好!我在悉尼好熱哦。”
“還是一家三口在城市過年充實,比農村舒服多了。”
“人在島國,有代購需求的朋友請找我。過年化妝品價格比平時有所上揚,希望各位親們諒解。”
沒有人發和自己父母的合照。
沒有人發過年時父母燦爛的笑容。
似乎微博上全都成了年輕人炫耀的天下。
這個年,跟長輩無關。
甚至就連微博官方,也推出了一個活動:過年去哪里旅游?來這里留下你最美麗的瞬間!有機會抽取微博旅游大獎!
王桓心中開始變得有些不是滋味。
因為。
這不是他想象中的過年!
華夏的過年,不應該是這樣的!
就在這個時候。
忽然,他在自己的微博下面發現了一個評論。
評論是一個名叫“田大媽”的人評論的:
“王桓,對不起,可能打擾你了。我不怎么會上網,問了許多人才知道怎么發消息給你。我聽說你現在是許多年輕孩子的偶像,他們很聽你的話。所以我有一個請求,希望你能夠幫幫我們。”
“原因是,現在的年輕孩子逢年過節都很少回家了,我家兩個娃今年打電話又不回家,就留我們老兩口在家里,兒子兒媳婦看不到,孫子也抱不到,你說這樣的年過得還有什么意義?他們平時一年半載都不回家我們很理解,可現在連過年都不回了,我和老伴心里特別不是滋味。我們真的很想他們回家陪我們過一個熱熱鬧鬧的團圓年,我們不圖他們一分錢,也不圖他們有多大的出息,就是想在過年的時候,一家人能夠坐在一起吃個飯。為什么我們覺得很簡單的事情,都變得這么難實現了呢?”
這個評論,并不是用文字寫的。而是寫在一張皺巴巴的紙上,一個滿臉皺紋的大約五十多歲的大媽拿著紙面向鏡頭,眼里滿是懇求。
大媽的背后,是一桌豐盛的飯菜。但是能夠坐十個人的大圓桌面前,只有她和老伴兩人,飯菜早已沒有熱氣,卻無人動筷。
年來了,年味卻走了……
這個評論并沒有人點贊,王桓能夠發現它是因為它剛剛才發出來。
不過等王桓再一次刷新,便發現它已經被其他密密麻麻的評論頂下去了,消失不見。
王桓眼睛忽然變得有些濕潤。
他重新將這個評論找了出來,然后手有些顫抖地回復了三個字:“我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