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一百四十五章首戰用我,用我必勝

  “既然諸位對‘結硬寨打呆仗’這一原則都十分贊同,那咱們便就一些基本原則和個別細節問題再議一議。”

  永寧伯張誠見眾文武在對戰闖曹二賊的戰略思想上,已經基本形成了統一的認識,便當場提議對具體戰術思想,進行更為深入的討論。

  “統一思想”這一重要武器,終于被張誠想了起來!

  作為一個過來人的他,自然知道這一問題的重要性,但此前他所掌控的力量有限,所以一直沒有想到這一戰略寶典。

  可現在卻是與以前不同,隨著“勇毅軍”基本上組建完成,他現在的攤子已經十分龐大,政務、民事、農事、軍事一大堆的問題,都需要他來決斷。

  無論政、民、農、商諸事,他都只為大家確立一個總體上的方向和目標,然后便是召開所有高層親信的集體討論,先把大家的認識統一起來,然后再就具體事務的商討過程中,再進一步把思想和目標徹底統一,之后的事便全部交由手下人大膽去做。

  唯有先“統一思想”才能按照既定方針向前推進,更是使一個組織團結一心,朝著共同目標向前努力奮斗的重要基礎!

  現在也是一樣,他的目地也是十分簡單明了,那就是先讓大家統一認識到“結硬寨打呆仗”的必要性,然后再對一些具體要求和細節進行討論,以求進一步加深大家伙的認識。

  只聽永寧伯繼續對眾人說道:“要想‘結硬寨打呆仗’能夠起到應有的效果,這里還有幾個前提條件,若是我師完全做不到,那這一戰略非但無功,將會把我師數萬將士拖累在此,甚至還有可能因此而敗亡!”

  魏知策聞聽此言,面上滿是疑惑地問道:“爵帥,請問有哪些條件如此重要?”

  這還真是剛想要打個瞌睡,就有人給送上一個枕頭來啊!

  永寧伯張誠看著魏知策會心一笑,他心里清楚得很,但凡有魏知策在場的地方,便不會使他冷場,這個讀過書的武將總是能夠在適當的時候,十分適度地給他遞話,讓他接下來的話語不顯得唐突。

  “‘結硬寨’的目的就是守住,并且還要守好,這個我相信在座諸位都有能力做到,只要遵循《勇毅軍操典》中扎營之規,按平日操練的步驟嚴格執行即可。

  但是也不能守得跟個‘縮頭烏龜’似的,否則我師一旦被李賊分割圍死在各自營壘中,就算營盤扎得再硬,也無異于一汪死水,早晚要完蛋嘍。”

  聽了張誠的話后,孫時相也適時插言接道:“伯爺說的這第一個條件,就是既要能守,更要能打,絕不能只守不攻,要在守而必固的基礎上,保持能戰之力,時刻準備著突擊賊軍,使之不可將我師各營分割圍死。”

  “對,正是這個道理!”

  “伯爺,那第二個條件又是什么呢?”

  “第二嚒……就是必須要有一個穩定的后方,以及絕對安全和通暢的后勤糧草供給線,能夠保證我師各營固守所需糧草、炮子、火藥等必要物資供應,才能長久固守,以期反擊之機!”

  孫時相這一次并未搶著接話,他面含微笑地看向魏知策和張國棟等一干老將,示意他們出言接過這個話頭。

  魏知策雖然看懂了孫時相的意思,卻不愿搶太多風頭,他一副悠閑的姿態端起身前案幾上的茶碗,大口大口喝了起來。

  張國棟還在猶豫思考之際,陳錚卻率先出言道:“北路與東路地方,乃至整個宣府鎮,都可以算作是咱的后方,無論兵員、餉糧皆可穩定供給,同這幫流竄無蹤的泥腿子拼消耗,咱還會怕了他們不成?”

  陳忠也在一旁接言:“穩固后方自不必多言,莫說宣府鎮內,就算大同、山西兩鎮,必要時也可支援我勇毅軍,再有沇河鈔關每年也有大筆進項,且豫北大地,未經賊亂,旱蝗災情,也已有所控制,不似豫中、豫南那般嚴重,同樣可提供餉糧、兵員。

  再者,咱還有‘黃河船隊’,大小船只三百多艘,往來大河兩岸,賊兵無船,更無水軍,只能在岸上干看著,正是咱轉運兵馬軍資的一大利器。”

  眾人雖知陳忠是永寧伯暗伏在豫北的一條線,但除了少數幾人略知根底,余者聽了他剛才這番話,無比感到震驚——永寧伯謀劃好深,竟早在豫北留了如此一支力量!

  永寧伯張誠的小舅子,邙山民團中部聯防練總楊家二公子楊世杰,忍不住也在一旁接言說道:“還有我們民團也不是吃素的,邙山二百里地界,數十萬丁口,同仇敵愾,皆視流賊為死敵,若永寧伯有所需要,無論丁口,還是錢糧,皆可供給一些。”

  參謀將軍王元景在此刻接言道:“還有小袁營,雖然要在武安境內整訓,然其汰選下來的丁壯,卻可以擔負轉運軍資之責,咱總不能就這樣白養著他們兩萬多人吧。”

  鎮標營副將何振雄這時也開口說道:“就算小袁營按此前約定,不宜同李賊正面接戰,然在北岸負責押運守護我師糧草和大營,總不會做不到吧。這樣我軍便可全師渡河,將主要力量都壓到李賊對面,便不怕他來分割包圍。”

  孫時相卻接言說道:“我不可全師渡河,北岸不可不留一支勁旅。”

  “根基所在,怎可假手于人?”

  永寧伯張誠肯定了孫時相的話,他接下來又對何振雄說道:“振雄所言,還是很有見地,袁時中所部少則一月,多則三月,必然完成整編,咱總不能讓他數千人馬吃干飯。

  其小袁營主力擔負江北各處要地的守備警戒之職,汰選下來的丁壯,挑能干的成立一支‘運輸隊’,專司軍資轉運之責,余者老弱婦孺則做些縫縫補補,以及為大軍燒飯的事情。”

  眾人你一言我一語的討論了許久,他們甚至連開封戰后,如何在中州大地上繼續發揮“結硬寨打呆仗”的戰略,一點點饞食和壓迫李自成和羅汝才的生存空間,直到將他們徹底擊垮。

  在眾人一句句的肯定和夸耀聲中,張誠不由在心底泛起一絲愧疚之意。

  其實,這個“結硬寨打呆仗”的法子,并非是他自己想出來,而是從另一位后世能人身上完全借鑒過來,說白了就是妥妥的抄襲。

  想當年,太平軍初起事的時候,一路破關斬將,攻城略地,簡直如入無人之境,那可真是人擋殺人,佛擋殺佛一般,只兩年多時間就幾乎攻取江南半壁江山,更數次攻擊到北京城下。

  張誠觀闖王李自成入河南后的表現,就覺得與后世太平軍十分相像,都是聲威壯大,勢如破竹,如這樣的一支軍事力量,那是十分不容小噓的。

  所以,在來援河南之前,張誠便在暗暗思考應對之策,畢竟勇毅軍雖然也很強大,可張誠也不想將自己辛苦攢下來的家底,全都消耗在與李自成的拼殺之中。

  就在進入豫北彰德府境的時候,他猛然間想到了曾國藩的事跡,并由此聯想到他的“結硬寨打呆仗”戰法,這可是曾國藩歷經無數次失敗,更三度投河后才總結出來的寶貴經驗。

  也正是憑借著這個戰略方針,曾國藩在與太平軍拼殺的十余年間,逐漸扭轉頹勢,直到最終將太平軍徹底平息消滅掉。

  如果只考慮救援開封,確保開封城不被李闖賊軍攻破,張誠完全無須如此大費周章地提出“結硬寨打呆仗”這一全新軍事理念。

  但他考慮的更為全面,最主要還是為了將來在中州大地上,如何同李自成賊軍的長久為戰,并且還要極大地保存自己,這才是最主要的原因。

  “伯爺,這個‘結硬寨打呆仗’的法子,似乎與遼東對抗建奴的法子,頗為相似啊!”

  胡以溫不愧是見多識廣,他因自己年資尚淺,適才只是安靜地聽著大家議論紛紛,并未發出一言,此刻他見大家都說得差不多,自己也思考得更為明白一些,便即說出了自己的看法。

  “確有些許相似之處。”

  孫時相雖然微微點頭,并且肯定了胡以溫的說法,但額頭上卻皺起了褶皺,他接著又說道:“其理雖近,卻也不盡相同。遼東軍略,自廣寧之潰后,千里遼東,一朝喪盡,國朝防線一度退至山海關,更由此引發守關內與守關外之爭。

  而后,督師孫承宗力主守關外,身體力行,才復今日寧錦防線,使我關防穩固,可袁崇煥伏法受誅之后,遼東便再無力進取,只能固守錦州。

  遼東之守,乃是守城,且無力出擊,去歲錦州之被圍,長近兩年,若非朝廷征調天下大軍往援,怕今日錦州城已易主矣。”

  他說到這里時,目光在眾人面上逐一掃視,當看到胡以溫時更是輕輕瞪了他一眼,又繼續道:“而永寧伯之所提‘結硬寨打呆仗’,乃是依險地筑營固守,其難易可見一斑,豈是遼東依堅城固守可比?

  再者,永寧伯之策,乃是要我師‘以守為攻’,既要守得穩,更要能適時出擊,此與遼東只守不攻,所差又何止天地之別?”

  孫時相這番比較十分貼切,將遼東兵將之弱言之鑿鑿地講了出來,更在最后抬高了勇毅軍的聲威,極大地維護了永寧伯張誠的聲望。

  陳錚、魏知策、張國棟等眾將自是一片附和之聲。

  張誠深深看了孫時相一眼,他自然不會計較胡以溫的無心之語,便揮手示意大家安靜,才開口說道:“既然總體戰略已經確立下來,今后各位將軍便要遵照執行。咱們先把丑話說在前頭,今次開封之戰,非同一般,若是有誰不遵軍令,或是犯了軍規,無論是誰,本伯絕不饒恕!”

  “喏。末將必遵令行事,絕不干犯軍規。”

  諸將皆大聲接令,眼看著一場大戰即將拉開帷幕,他們一個個皆顯得十分興奮,畢竟每一場大戰之后,都是一批將星崛起。

  尤其是勇毅軍現在一切制度健全,又素來注重軍功封賞,就算朝廷上只有“口惠而實不至”,但張誠卻從未短缺過他們一毫一厘,真金白銀的賞賜哪個會不愛喲?

  再有新的勛章獎賞和銜級制度實行以來,勇毅軍從上到下都更有干勁,就連平日操演的時候,各甲、隊、總、部、營之間,都是飆著勁的比拼不斷。

  如今到了臨戰之際,他們更加熱情如火,各個坐營大將也是經常有事沒事就往永寧伯的中軍大帳走動,話里話外全是請戰之意,

  對于麾下文武的表現,永寧伯也是十分滿意,各人之間偶有紛爭,但都在向好的大方向上,爭的也是各人成績表現,張誠對此也是一副喜聞樂見的態度,既不反對,也不鼓勵。

  “現在開封之戰的大方針既然已經確立下來,咱們就一些具體的細節再行完善即可,如《操典》中對如何筑營已有明確規定,然為了更加符合‘結硬寨’的要求,勞煩諸位發揮各人專長,再進一步加以完善,精煉出幾點關鍵的內容來,以便我軍各營將士現場實操。”

  永寧伯張誠最后還給出了一些要求:“我的要求就一條,去繁存簡,要盡量條目清楚,沒有用的廢話一句也不要有,有用的言語則要一個字也不能少!”

  又一番討論在中軍大帳內開始了,張誠并不多說話,只是偶爾出言提醒一下,他也怕自己的話語過多,反而會影響到眾人的思路。

  天色漸暗之時,中軍帳內的討論才接近尾聲,而此刻晚飯也準備就緒,永寧伯便將眾人留下來一起用飯,直到天色大黑,酒足飯飽,眾人這才紛紛告辭退去。

  中軍帳內只剩永寧伯張誠,以及中軍官張成芳和中軍副官張明遠等近身親衛人員,看著大案上幾頁滿是楷體字的紙張,張誠十分滿意地點了點頭。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