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220章 投名狀

  “基本考試三場,考不上也沒關系,理論上憑著你們的學生印信,三十歲以前每年都能參考一次。另外一個月后,還會有一場法考,打算從事賊曹及相關行業的,可以報考……”開始考試之前,自然有人宣讀這些事情。

  在場的眾人基本都知道,不過按規矩還是要說一聲。

  想當年匡衡考了九次才種丙科,張鈺也自然要給考生們一個機會。

  不過他可不希望出現,宋朝那種六七十歲的老頭子,過來參加科考的情況。

  沒什么意義,考中也基本混吃等死,沒什么活力和干勁,也已經錯過學習的最佳時期。

  這種人養著基本就是‘亢官’,只會增加財政支出,實際對國家沒任何幫助。

  三十歲是個不錯的年紀,其實嚴格來說極限可以推到三十五歲。

  不過他需要更多年輕的官員,來為他治理這個年輕的勢力,三十五歲還是有些太老。

  三十歲就算考不中,去做點別的什么東西,至少還能過得不錯。真的為了出仕,蹉跎四五十年,老來以前貧窮潦倒,這不僅僅是他個人的損失,更是國家的損失。

  一個接受過高等教育的人,結果虛度一生這本身就是一種浪費。

  他出去做點什么,哪怕鉆研點什么,或者經營點什么,那么都能創造出更多的價值。

  “考試時間四個時辰,中途需要如廁的,就舉手示意,不要打擾其他人的答卷。”荀緄緩緩說道。第一次科考比較簡陋,大家面前各一張矮幾,間隔一米左右。

  真要看,其實可以看到前面或者左右兩側考生的答案,只要視力不錯的話。

  “嚴謹交頭接耳,夾帶小抄之類的也不行。你們能來到這里,也意味著進行初步的搜查,只是還是要說一句,考試成績各憑本事,千萬不要讓我們失望!”

  “是!”一眾考生紛紛回應。

  其實別看這一屆的考生有兩百人,大家走的路線各不同,打算出仕為官的,也就五十人上下。

  現在書院開始的三個月,都不會分班。

  三個月后根據選擇的不同,分配到不同的班級。啟蒙肯定不能少,不過側重會改變。

  只是荀緄和鄭玄其實多少有些無語,這書院的學生,不少原本都是文盲。

  結果一年后,讓學生參加考試,并且決定未來的路線,這就有些強人所難了。

  在他看來,應該是六七歲開始啟蒙,然后在十幾歲進行深造。最后花個三年時間,把知識都累積完畢,再考慮未來的路線。

  張鈺當然知道,問題他哪有那么多的時間等他們慢慢成才?

  先湊著著用,反正年紀還小,可以一邊做,一邊學習。

  只是這個過程有些野蠻,有些叢林法則,優勝劣汰的意味。

  “開始!”鄭玄和荀緄宣布開始,后者則先一步離開。

  四個時辰八個小時,兩人年紀不算大,但也承受不住八小時看著這群學生。

  輪換是必然的,每人一個時辰,兩個時辰之后,自然有其他人來接班。

  學生這個時候才能翻開密封的試卷,查看題目。

  他們不少人都剛剛啟蒙,很多字可能都還認不得,更別說引經據典。

  張鈺也就是用這個借口,要求題目和答案用白話文來寫。

  這個理由,就算是鄭玄和荀緄,都沒辦法反駁什么。

  真用文言文來回答,怕是連閱題這些學生都做不到。

  主要有一種不祥的預感,以后的科考,是不是都要用白話文的題目和答案來回答?

  如果是這樣,那么傳統的那些經義,書籍什么的,是否還有用?

  估計就算有,在考試內容里,也肯定會大幅度刪減,又或者轉換成白話文的形式……

  不不,仔細想想,好像這樣才是必然。

  當時想到這一點的兩人,才想起來,藏書室里面,就有白話文的各種經文,都屬于把現有的經書白話文化后的作品,而這些作品都有一個共同的作者,那就是張鈺!

  實際上,交給他們編撰的啟蒙教材里面,就大量引用這類書籍的內容。

  沒辦法,面對一群甚至可能從零開始的學生,這樣的確會降低教學難度。

  甚至只要有固定教材,學會那么傳授這些知識,‘老師’這職業都能‘量產’出來。

  所以說,張鈺的可怕,不在攻城略地,不在擴大地盤。

  真正可怕的是,他暴力破壞了現有的制度和規則,并且要求大家都接受他的制度和規則。

  若改朝換代,只是換個伺候的對象。

  那么張鈺這種,就是要在根本上,把舊勢力里面所有豪強,都給打落凡塵,重新篩選。

  就危害程度來說,比最野蠻的反賊,還要可怕!

  學生們很認真的讀題,這份試卷就二十道題目,十五道屬于基礎文學題目,看看你的文化程度。

  有三道閱讀理解,給你一段話,讓你回答這是什么意思。最后有一道大題,不要求,什么五百字八百字一千二百字,就這些學生的識字率和書寫速度也沒意義。

  只能說寫得多肯定能更詳細,更短也不能說錯,只是這一題占據分數不少,隨便亂回答的話,那么可能會虧掉太多的分數,導致不合格。

  學渣和學霸的區別,在答題的時候就能看出來。

  學渣搔首撓腮,看著某一道題遲遲無法下筆,唯獨忘記看看下一道題自己會不會。不,這個程度已經不是渣不渣的問題,而是重度的強迫癥發作了。

  學霸已經開始答題,甚至他們并不著急回答,而是先打個草稿,然后再填入試卷中。

  杜襲和郭嘉也在里面,作為科考制度的制定者,兩人卻不得不面對科考,也是諷刺。

  好在這點難度的考試,兩人好歹還能應對。

  “蒼天已死,黃天當立,黃天如何確立?”讀到最后,郭嘉和杜襲不得不停下手中的筆,這是個作文題,不過在這之前要閱讀理解。

  問題這到底真正可怕的地方,就不在閱讀理解,而是當你回答它,你就相當于站在太平教這邊,以一個反賊的思路去思考如何改朝換代的事情。

  這是逼所有考生站位,你可以不寫,那么你就不合格。

  如果你寫了,那么這份考卷,就相當于你投賊的‘投名狀’。

  “果然是一點虧都不吃……”杜襲搖了搖頭,然后開始在草稿紙上書寫。

  在他看來,杜家有自己弟弟撐著,自己這邊投賊不投賊無所謂。

  或者說,本身拜入張鈺麾下,他們三個本來就沒有選擇的余地。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