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221章 科考成績

  “果然,全部都寫了最后一題……”收卷的時候,鄭玄親自過目了所有人的試卷。

  雖然有些語焉不詳,肯定要大扣分,但每個人都有下筆。

  主要是沒有人,主動出面為大漢說話,也是,一般這種情況不寫都已經有問題。

  “泰山書院的學生,再傻也知道什么能說,什么不能說……不過話說回來,這糊名制有些意思,那么多試卷,幾乎看不出是誰是誰的。”鄭玄看著試卷。

  嚴格來說他們已經有些犯規,畢竟按照規定,接下來這些人的試卷,還要進行譽寫。

  抄寫完畢之后,他們才有資格評卷。到那個時候,就真不知道誰是誰的。

  “科考既然作為取士制度,那么自然會有人不打算走正道。舞弊無法杜絕,只能最大限度的預防。就算考出來,到地方估計考核制度也需要完善……”荀緄想了想。

  然后搖了搖頭,自己只是‘客席’,為什么要幫張鈺操心這個問題?

  “那也輪不到我們操心。”鄭玄隨口回了句,他們這些在這里教書的,都是受生命所累的老人。搞不出什么新花樣,又舍不得累積起來的名聲,所以拒絕加入張鈺麾下。

  于是被發配到書院之中教書,教書育人總不會有錯吧?

  當然鄭玄的情況特殊些,他被張鈺調養得很好,身體很健康,說是四十歲的青年都有人信。

  同樣,他也很好奇,張鈺能把華夏帶到什么方向。

  明面上沒有投效,實際上在教書和經營書院上,卻是盡心盡力了,這本身也是他擅長的領域。

只是荀緄不太一樣,總要照顧一下他的想法。…愛奇文學!最快更新  “也是……”荀緄點了點頭,把試卷放了回去。沒有譽寫,那就不能隨便亂看。

  兩人只是稍微用了點特權,看看最后一題大家是怎么回復的,看完了,那就可以了。

  這件事情當然是匯報給張鈺,免得泄露出去,張鈺把責任算在他們頭上。

  就算沒有這個因素,他們也會上報,在書院里工作的,不僅是不愿歸順的豪族子弟,也有書院本身的畢業生,每年都會有那么幾個,選擇留在書院工作。

  身為‘學生’,想張鈺這個‘老師’匯報是很有必要的。

  實際上哪怕是現在,書院的祭酒,或者說院長,依然是由張鈺親自擔任。或許過兩年,科考成熟之后,把書院拆分成泰山書院,和泰山軍學院,再把院長的位置讓給鄭玄或荀緄。

  反正科考最后一論,決定名次的考試,都要由他親自考校,最終目的一致就好。

  “知道了……”張鈺對那兩人的節操,還是稍微有些放心的。

  還有一點,就是荀緄其實不能參與閱卷,畢竟荀采在這一屆的考生里面,他要避嫌。

  鄭玄負責總攬科考的事務,本身不直接參與評卷。

  只要他們不刻意要求,評卷人關注某張卷子,只要沒有類似這樣的行為,那張鈺就無所謂。

  那么問題來了,誰負責評卷呢?!

  “我不太明白……”董昭看著眼前這一堆試卷,雖然不算多,不過這是工作意外的額外加班,“為什么會安排我們來評卷?”

  “教主麾下,扣除書院兩位副院長之外,他麾下還有誰有資格閱卷?”戲志才回道。加班的又不是只有他一個,自己也在加班來著。

  這次負責閱卷的有四人,分別是張賁、戲志才、董昭和孫乾。

  四人同時閱卷,然后給出分數,最終成績去掉一個最高分和一個最低分,取中間兩人的平均分。

  武考部分也不變,畢竟武考扣除第一天的對策外,其他三天都是現場評審。

  根據其表現出來的數據來決定分數,該多高就多高,這個沒什么好作弊的。

  “也是……”董昭不抱怨了,張鈺麾下優秀的人才的確沒幾個。

  或者說有,而且不少,把荀彧和荀攸等人提拔起來,很快就能把郡班底給構筑起來。

  偏偏這些潁川學子,不少都是從底層開始做起,有些人甚至當鄉長。

  在董昭看來,多少有些大材小用的意思,哪怕他知道張鈺的用意。

  考試花了三天,不過第一天的考卷當天就糊名,由另外一批人譽寫,并且送到戲志才等人面前。

  從科考開始后的第五天,批卷已經完成,說到底還是參考的人不多才這樣。

  武考的成績更快,第三天剛剛考完,第四天成績就出來了。

  名單貼了出來,按照張鈺的吩咐,過合格線的,才把分數張貼出來。

  沒有合格的,那么就不要把名字寫上去了,也不好看。

  這也意味著,兩個榜單貼出去,基本就一張紙就足夠,畢竟合格的也就十幾二十個。

  “才那么少啊……”看著榜單,鄭玄略微嘆了口氣。

  知道教學的有難度,大部分人都是剛剛開始啟蒙。

  但只要課后好好學習,那么進度方面還有可能跟上。

  再加上是白活出題,白話答題,又不已學識淵博定分數,這樣都不及格……

  幾十個人考試,最后只有十幾二十個合格。

  不過就一郡之地而言,有那么多人能夠出仕為官,本身也很難得。按照以前的察舉制,滿二十萬人的郡一年一個孝廉,滿四十萬兩個名額,不滿二十萬兩年一個名額。

  有不少州郡本來人口少,再加上黃巾之亂爆發,不少郡已經是不滿二十萬,這舉孝廉的人數自然下降許多。朝廷甚至不得不,利用征辟的方法,直接征辟一批郎官。

  話說回來,劉宏也是真的恨透太學生,寧可新血不足,也不恢復射策制度。

  不管如何,正常情況泰山原本最多每年推舉一人,現在可好,一年就有十幾二十個名額,放到全國各州各郡,這數量就厲害了。

  鄭玄覺得,考試的難度還要進一步提升,現在這樣的確沒什么水平可言。

  只能說湊合著用,然后到地方野蠻生長。

  沒有足夠的書本,他們只能依靠實務來獲得經驗,這很考驗自覺性。

  問題是人最不值得相信的,就是自覺這玩意,最難的就是自律。

  墮落或止步不前的,估計會占很大概率,剩下少數才能順利成長。

  鄭玄覺得,這樣是對學生的不負責任,奈何現階段制度就這樣,只能后續完善。

  武考那邊通過的比較多,七八十人參加,六十人過線。

  “就分數來說,奉孝,恭喜了!”杜襲來到郭嘉面前,這次考試,郭嘉的分數最高。

  “可惜這分數不排名次,還要看老師那一關是什么題。”郭嘉無奈的搖了搖頭。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