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269章 懇請啟用曹嵩

  大漢朝廷的群臣們,發現最近有些有力無處使,準備了許多手段去對付張鈺,卻不想對方根本不在意他們。自己該做什么做什么,扣除防務的問題之外,基本不會過問。

  軍餉和輜重都是張鈺支付,府庫有沒有錢和他沒有任何關系。

  不過執金吾、光祿勛和北軍五校這邊多少就有些怨言,他們這邊什么都沒有。

  “臣請裁撤大司農,另選賢能!”下一次大朝會,皇帝剛剛入座,張鈺主動出面。

  “那么……裁撤大司農的理由是什么?”劉辯有些結巴的問道。

  “臣入京已經一周時間,這一周的時間里,大司農只知道抱怨無錢無糧,什么都做不了,卻根本不去統計司隸各郡縣損失的程度,不去調查,臨近的各州各郡,到底哪里的物資更為優渥可以支援司州。”張鈺表態。

  頓了頓,繼續說道:“司州百姓已經受難一周,河南尹和大司農都無所作為,與屠殺司州難民何異?別說免職,就算打入大佬,直接砍頭向司州百姓謝罪,都是應有之舉!”

  “無錢無糧,當派何人出去?”大司農耿光當即反駁。這種事情需要大量人手,來往的路費朝廷都給不出,難道要下面的官員自己掏腰包?

  “當然是北軍五校!”張鈺當即懟了回去,“他們這段借故糧餉不足,都沒有進行訓練。每天癱在那里也是浪費,為何不派出去調查,各校軍候校尉,都是世家子弟出身,文書數算,總不能說不懂吧?”

  “北軍五校乃鎮守洛陽的軍隊,怎么能隨便派出去?尤其,這種事情本來就不是他們做的!”耿光反駁。

  “洛陽這邊已經有我麾下的士卒鎮守,退一萬步說,北軍五校,最精銳的部分早就已經陣亡,現在軍中的,無非是一群新兵。又借口錢糧不足,沒有進行訓練,靠他們來鎮守洛陽,你是巴不得希望洛陽淪陷是吧?來,說說,你到底是何居心!”張鈺再懟。

  沒等他說些什么,當即看向文武百官說道:“大漢風雨飄搖,爾等整天叫囂‘忠義’,結果在這個節骨眼上,用自己的職務作為借口裝聾作啞。大漢到現在這個關頭,爾等本來應該同心協力,各衙門之間互相配合,拿出合適的方針進行應對。

  看你們是怎么做的?打著‘敬業’的名頭,一頭扎入自己的職務之中,對職務的事情毫不關心。

  有問題是因為其他衙門沒有給你們解決問題,那么你們可有想過,自己也有可能成為其他衙門運轉不靈的借口?

  連這個道理都不懂,你們讀了那么多的經書,忠孝仁義都讀到狗身上去了?還是說,對于你們來說,忠孝仁義,都只是你們沽名釣譽的手段而已?!”

  “卻不知,將軍這幾天,做了什么事情?”盧植出面,本來不想,可對方說得實在是太難聽了。沒有直接罵回去,他都覺得自己涵養不錯。

  “怎么,你們自己不做,就推到我的頭上來了?”張鈺戲謔的看向盧植,“本將的職責是鎮守司州,要說向各位前輩學習,那就應該每天派人過來,向各位要錢要糧,沒錢沒糧那就什么都做不了……其他的事情,我為什么要做,我的職責本來不是這個!”

  要不怎么說他連三公都沒有兼,本來不是職責范圍內,那這工作和他有什么關系,你們那么有能耐就自己去做。問題你們還說不了我什么,畢竟我的確在‘盡心盡責’。

  盧植皺了皺眉,這‘學習’聽著就真的扎耳朵。問題對方也沒說錯,他只是車騎將軍,又沒有別的職務,若真不打算管,那么這些問題最后還是會推給他們。

  所以目前這個情況,誰來負責?盧植看向朱儁,后者看向大司農。

  這個時候就不該插話,沒看到張鈺的矛頭,對準的就是大司農么?

  “本以為將軍說了那么多,是已經有了解決的辦法,沒想到也只是空口之談。”有諫議大夫出面冷嘲熱諷。

  “本將的意思是……如果學你們這樣,不好好想辦法,只知道磨蹭和推脫的話……”張鈺看向眾人,“不過在此之前,陛下,臣的奏請不知如何?”

  “將軍有何人選沒?”劉辯其實是真痛快,這幾天奏折都各種抱怨,他也是真煩了。張鈺罵了一通,其實更多是對他說的。告訴他,現在大漢朝廷真的頑疾是什么。

  對,那就是一個兩個臣子,明著敬崗愛業,實則都在互相推諉和不作為!

  問題都是別人的,自己想要盡心盡責,但是條件不允許!

  大漢的政治系統,其實一直在改變,從最初創業開始,到已經穩定和繁榮,每一個時期都有不同的執政方法。

  群臣們,是用繁華時期的治政理念,來面對戰亂時期的環境,那當然會出現各種問題,畢竟各州各縣的稅賦大幅度下降,甚至上交不上來。

  大漢的情況,更接近漢初戰亂之后,稅賦不穩定而且并不多的情況。官員們必須要根據實際情況,更換治政理念和方法才是,他們都是大漢的精英,難道就不知道這點?

  他們當然知道,但為什么還會這樣,因為這樣對他們更有利!

  問題來了,對誰不利,想都不用想,那肯定是對皇室不利!

  自家受到損失,損失不斷增加,還要聽這些臣子們抱怨,問題放在那里卻視而不見,占據職位卻不斷讓事情變得更加糟糕。

  這種臣子,有一個是一個,劉辯覺得還不如都撤掉更好!

  說到底還是少年意氣,張鈺就說了幾句,脾氣就起來了!

  “大司農需要精通數算,品德方面要求更高,若是在吝嗇一些更好,反而對經學要求最低。這是臣認為,擔任大司農最合適的要求。至于到底誰來擔任大司農,本來就是由陛下來決定。”張鈺表態。

  居然不直接推薦個人上去?眾臣有些不知所措,還以為張鈺要把親信扶持上去,誰知道對方只是把條件列出來,讓陛下去選!

  “為國舉賢,本是臣子的職責,既然是將軍提出,將軍盡管推薦便是。”劉辯對群臣并不了解,最后還是甩鍋給張鈺。

  更多是感激,感激張鈺告訴他,大漢走到現在這個地步,朝廷這邊的問題在哪里。

  動亂的因素各種各樣,但至少朝堂上的問題,是他可以看得見摸得著的。

  “臣希望重新啟用曹嵩,擔任大司農一職!”張鈺當即表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