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366章 分道揚鑣

  “什么意思?其實也沒什么意思……”私下曹操找上門來,張鈺隨口說道,“多一個呂布不多,少一個也不少。只是那么容易給你救出去的話,估計袁紹那邊也不領情。”

  得到這個答復后,曹操已經大概知道怎么做了……

  “波皓那邊,已經沒辦法再和袁紹搭上線。”張鈺看向曹操,“接下來就看你的了!”

  入京之初,雙方就商量過演戲。

  張鈺提議,曹操反對,借機把一些心懷叵測的人收攏過去,最后收集好名單再一網打盡。

  只是先前雙方都是‘好友’的人設,突然吵起來也不現實。

  對于張鈺來說,呂布最大的價值,就正好促成他需要的這個結果。

  “只是多少有些可惜……”曹操嘆了口氣,“以后沒辦法光明正大過來蹭飯了。”

  “反正也持續不來哦幾年。”張鈺隨口說道,就說曹操怎么動不動過來,原來是蹭飯。

  于是和往常不同,以前曹操去張鈺家,兩人都是和和氣氣的出來,這次卻罵咧咧出來。

  有路人親眼看到親耳聽到,曹操拂袖而去的同時,揚言從此不再往來。

  別忘了張鈺可是住在南宮這邊,三公衙門也在這里,這事情自然是一大堆人看到。

  自然的,在洛陽這種地方,消息不到三天已經傳得滿城皆知。

  “指揮使,你和丞相之間,是不是有什么誤會?”眼看大朝上,兩人也一副冰冷冷的樣子,劉辯也只能私下把曹操找來。

  “臣與丞相是理念的沖突,在說服對方之前,怕是沒辦法和以前一樣了。”曹操面對劉辯,不好說假話,也不好說實話。連自己人都騙不過去的話,那么還怎么欺騙別人?

  “具體是什么情況?”劉辯好奇問道,想來這也是大家都想要知道的。

  曹操把呂布的事情說了出來,表示戰俘察舉制度是張鈺提出來的,那應該一視同仁,而不是應該按照個人好惡,來決定誰可以錄用,誰不能。朝廷不是他張鈺的朝廷,應該按照制度來。

  張鈺卻認為,有些戰俘本身的人格就有問題,品格上也有缺陷,那么就沒有參加察舉的必要。

  反正最后結果都要交給他來過目,就當做是提前否決了呂布的察舉結果。

  “丞相的話也沒問題啊?”劉辯想了想,反而更加疑惑,就為了這種雞皮蒜毛的事情?

  “丞相強調的是制度,但最近這段時間他變得越來越擅權。他提出的‘君主立憲制’,建立的基礎首先就是制度。如果他本身不遵守制度,那么如何變革?”曹操回道。

  劉辯聞言明白,難怪說是‘理念’的分歧。呂布行不行,那是制度說了算,而丞相或許說得對,呂布有很多問題,可以直接判斷他不合格,但這相當于破壞了制度。

  于是在這件事情上,他應該站在誰這邊來判斷。是制度,還是張鈺的判斷?

  劉辯覺得張鈺真的很厲害,他的判斷沒有出錯的時候。可制度就是制度,既然察舉制度沒有被廢除,而且針對戰犯有甄選和察舉的規定,那么就應該按照制度來。

  有一點他很在意,就是‘君主立憲是建立在制度’上這點。按照原定計劃,朝廷以后會朝著這個方向發展,可如果張鈺習慣擅權,他以后會不會取消這個制度?

  就說王莽在篡漢之前,那也是被看做是大漢外戚的楷模,認為是能中興大漢的功臣。

  然而誰也沒想到的是,他最終承受不住誘惑,篡漢稱帝。

  沒有限制的權利只會迅速腐朽,劉辯覺得曹操的擔心是有意義的。

  于是在這件事情上,自然也就偏向曹操這邊,就正式下達旨意,呂布一行人,進入察舉審核。

  審核是幾個部門聯合察舉,從人品和能力,以及心態等各個領域進行考量,確定一個已經確認要投降的敵將,是否具有可以留用的資格。

  本來這個前提,是‘對方確認投降’,也就是以呂布投降作為先決條件。

  呂布不投降的話,察舉制度就不會展開,既然是死忠,那就去刑場走一遭唄!

  很神奇的地方就來了,原本抵死不從的呂布,突然就愿意投降。

  察舉制度的流程。自然就開始展開。負責的幾個部門,包括執金吾,光祿勛,羽林衛、太尉和廷尉五方同時察舉,最后按照規矩,送到丞相這邊過目。

  不過這次情況有些特殊,跳過丞相,直接送到劉辯這邊進行最終決定。

  察舉的五個部門,也不可能都有空去察舉,于是只是派遣門下副手前去。

  經過長達三天左右的審核,得出的結論就是:呂布輕狂,有勇有謀,雖德行有虧,卻真心悔過,愿意歸順朝廷,可以察舉留用。

  “好,任命呂布為校尉,調到張賁麾下聽用。”劉辯做出決定,調去張賁麾下,主要是打算在秋后,由呂布親自參與對袁紹的作戰,通過擊殺袁紹,來證明自己。

  這個提議是曹操給出的,劉辯覺得有道理。

  再說有張賁親自監督,呂布也只是個校尉,麾下一千兵馬,翻不起什么風浪。

  呂布既然歸順,侯成宋憲和魏續當然也跟著歸順,只是降職成為軍候,分散到各軍中。

  同時為了賣丞相一個面子,安排高順到執金吾麾下,張遼到皇甫嵩麾下聽用。

  然后群臣發現,張鈺和曹操仿佛決裂一般,真就不再往來。

  就算是在朝堂之上,兩人也不復以前的有說有笑,反而當對方不存在。

  “太傅,朕知道你對這個安排不滿,只是制度如此……”劉辯少不得在上課的時候,私下和張鈺溝通一下。

  “制度的確如此,但這個制度存在本身,只是應付人才不足的問題,屬于臨時制度。這個制度出現,本身帶有漏洞,持續的時間不會超過三年。臣只想著,在這三年把把關,不要把一些有問題的人招攬進來。

  也罷,經過這件事情,臣唯一的感悟,就是制度不可能十全十美。不完美就意味著有漏洞,重點還是在發現漏洞的時候,把漏洞堵上。”張鈺回道,“臣,懇請廢除戰俘察舉制度,至少需要重新規劃,使其成為常規制度。”

  優待俘虜屬于一種優秀的傳統,不過什么情況下俘虜不享受這個待遇,也需要規定出來。

  事情總有兩面性,總有人拿著優待俘虜這個政策耍橫,胡攪蠻纏。

  “這個,朕會在下一次大朝會,和群臣們好好商量的。”劉辯聞言又有些迷茫了,感覺張鈺說得也有道理,多少有些疑惑,這次他出面,到底是對是錯?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