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五八七章 鯊膽

  與周志遠合伙的二老板也姓周,和周志遠是同鄉,鄭語桐叫他周叔。

  一日,周叔跟周老大說:“你好眼力,你女婿不錯。”

  周志遠得意道:“是不錯,不過,不是我好眼力,是我好運氣,我跟鄭弟指腹為婚,連日后生仔生女都不知,就先結下親家。”

  周志遠把鄭語桐調到寫字間做職員,記帳核數,隨老板一道買金、識成色、定款式、監制、定價等等。

  等鄭語桐漸漸上道后,提升他做鋪面總管。

  鄭語桐18歲那年,周志遠把女兒周翠英許配給他。洞房花燭,正式結為夫妻。

  同業及左右店鋪頗為吃驚,周老板真的招伙計為婿,依周老板的門第,非得將女兒嫁予富家子弟才般配。

  很多人稱鄭語桐為乘龍快婿,說他在周大福平步青云,全倚仗有個做老板的好丈人。

  鄭語桐緣何得老板器重,又緣何能娶老板的千金為妻,只有老板周志遠最清楚。

  也許,確有指腹為婚的因素,但更重要的是自己勤奮努力。

  如果鄭語桐根器甚劣,就算周志遠認他為婿,也得不到重用——經營金鋪,可不比賣水豆腐那么簡單。

  對于鄭語桐的發跡,很多年后,人們一直津津樂道乘龍快婿這一話題。鄭語桐承認他非常幸運,終身不忘岳父的不棄賞識之恩,但他又說:

  “所謂事無幸致,幸運不過只有一兩次,而不會永運存在,所以‘勤’最重要;其次,‘誠’也不可忽視,對朋友必須坦誠,不能具有爾虞我詐的心理。”

  鄭語桐尊敬岳父周志遠,也深深眷戀妻子周翠英,但他不希望老是聽到別人議論他是乘龍快婿。乘龍快婿意味著他只是得岳父之恩澤,而非自己的努力。

  若要想別人改變“乘龍快婿”的世俗看法,唯有靠自己努力。新婚后的鄭語桐,工作更加勤奮。周大福金鋪脫穎而出,成為同業的佼佼者。

  當初,與周志遠同來澳門的堂兄弟周方普,見自己的周生生金鋪落在后面,暗暗較勁,一定得跟周大福比個高低。

  1946年,收復后的香江開始恢復元氣。周志遠決定到香江開設分行,這副重擔,自然落在鄭語桐身上——他是周老大最信任、最器重的人。

  周大福金鋪分行設在最繁華的中環,鄭語桐做經理,時年才二十一歲。

  鄭語桐第一次負責全面,不免心里緊張。

  他趁金鋪還在裝修之際,抽空去別的金鋪偷偷取經。他悟性很好,往往溜個幾眼,就能洞悉出奧妙。

  他每天工作10多小時,晚上睡在床上,仍在琢磨金鋪的事。

  接洽生意,購貨定款,鋪面管理,記帳管錢,全都一腳踢。他現在回憶當時的情景,都為他年輕時的充沛精力而頗為吃驚。

  10年之后,鄭語桐早已是經營金鋪的行家里手,同業與伙計談起鄭語桐,莫下折服不已。

  金鋪經營得有聲有色,規模不斷擴大,同業中的后輩稱周志遠為金王。

  香江的發展遠景比澳門大得多,周志遠香江這邊金鋪大有起色,便把總行遷來香江,澳門的金鋪作為分行。

  周大福的另一位老板周叔,對鄭語桐的評價不亞于周志遠。

  他年事已高,不想再泡在生意場上,就將股份轉讓給鄭語桐,安度晚年。

  周志遠也有心成全女兒女婿獨立執業,也想退出周大福。

  鄭語桐誠心挽留,周志遠便保留了部分股票,漸漸淡出經營。

  鄭語桐成了周大福的老板,鄭語桐的朋友便叫他新金王。

  鄭語桐不承認他是金王,他認為,在富豪遍地的香江,周大福還稱不上什么王。就算周大福的資產列同業之冠,鄭語桐也不會滿足做金王。

  當時的首飾,通常是金銀兩種。鄭語桐看到香江的有錢人越來越多,人們越來越追求奢侈,珠主業前景將不可估量。

  現在雖然還未形成熱門,如果等形成熱門再跟在別人后面,要想創出牌子,事倍功半。

  鉆石是珠寶之王,價錢極昂,要做就做附加值高的鉆石生意。在西方,經營鉆石的珠寶店,都是赫赫有名的一流店,資本雄厚,信譽極佳,鄭語桐自然渴望做這個“一流”。

  鄭語桐自覺周大福財力單薄,就把兩人合股改組為有限公司,擴股增資,鄭語桐仍是最大的股東。鄭語桐并不打算放棄金銀首飾生意,繼續增設分行。這一年,也就是1960年,公司盈利五百萬港元,名列同業前茅。

  經營鉆石生意,遇到的最大難題是沒有鉆石來源。南非是世界最大的鉆石生產國,鉆石經營為英籍人開的戴比爾公司壟斷,戴比爾公司還控制了其他國家的鉆石,鉆石營業額占全球的八成。

  戴比爾公司出售鉆石很獨特,不是見錢就賣,而必須憑該公司發給的牌照才可批購。

  戴比爾牌照控制為五百張,戴比爾公司定期對持牌者進行跟蹤核審,只容許持牌者自己使用,不準將批來的鉆石轉手倒買。

  香江只有廖桂昌擁有一張戴比爾牌照。廖桂昌雅號是鉆石大王,嚴格講是鉆石表大王。

  手表的機芯來自瑞士,他買來粗石,經過精加工,再把成品鉆石鑲嵌在乎表上,一年只制做幾十塊鉆石手表,每只表的售價因鉆石的不同而下等,至少值百萬港元。

  鄭語桐不可能在近幾年內申請到戴比爾牌照,他設想:廖桂昌做鉆石表,我做鉆石首飾,只要我能得到配石,近期內就無人與我競爭。

  鄭語桐憑何得到戴比爾大亨的青睞,一下子給他10多張牌照?全球不少鉆石加工廠,經營了10多年,都得不到戴比爾的配石,只能承接珠寶商的鉆石加工業務。

  原來,鄭語桐為涉足鉆石業務,查閱了大量的有關鉆石的資料。

  為此,他特聘了一各英文翻譯,把英文鉆石資料翻成中文。一個奇想在鄭語桐心中漸漸明朗,他立即帶翻譯,輾轉飛赴南非。

  南非的鉆石資源為國家壟斷,戴比爾把持著鉆石經營專利。占地主之宜,南非的鉆石加工廠遍地開花,它們憑牌獲得戴比爾的配石。

  想得戴比爾牌照,捷徑只有買下一間鉆石加工廠。功夫不負有心人,鄭語桐果真就買下一間鉆石加工廠,這間廠竟有10多張戴比爾牌照!

  一石二鳥,鄭語桐既得10多張戴比爾牌照,又有自己的加工廠。南非加工鉆石有數百年歷史,香江的加工水平不可能一下子迎頭趕上。

  當周大福珠主行一氣弄到10多張戴比爾牌照的消息傳開,香江鉆石大王廖桂昌大跌眼鏡。鉆石大王的尊號“禪讓”給鄭語桐。

  鉆石、黃金是周大福兩大拳頭商品。鄭語桐并未忽略其他珠寶的經營,周大福的珠寶門類有二十多項,款式多得連鄭語桐也數不清。

  鉆石使得周大福營業額大增,公司開始甲億元作為營業額的計數單位。

  鄭語桐對鉆石忠貞不渝,摯愛難舍。他一直是香江的最大鉆石進口商。

  他在1992年的一次記者招待會上說:“周大福每年進口的鉆石數量約占全港的30%,1991年本港共進口8億余元鉆石,其中屬于本公司的有2億多(港)元。”

  周大福的鉆石來源,不再來自南非一地,還來自英國、美國、比利時等國。

  周大福的鉆石首飾這般熱銷,是鄭語桐準確把握女人心理的結果。

  女人愛美,鉆石的耀眼光芒,絕非金銀所能比擬。女人好顯示高貴,鉆石因其連城的價值,擁有它的女人,不是超級闊大,就是地位特殊的貴婦。鉆石可以保值,擁有鉆石,就擁有財富,鉆石不怕腐蝕、磨損、碰跌,便于匿藏、攜帶。

  周大福的宣傳廣告,就是針對女人的心理而進行的。

  周大福生意做大了,鄭語桐不可能事事一腳踢。他善于發現人才、使用人才。

  他對部下的任命從不草率行事,一般都要經過幾年的考察。鄭語桐只受過小學教育,求賢若渴,尤喜歡大學畢業生。

  他的人才標準從來都是德才兼備。他常常感嘆道:“我最重視人才,而真正有才干兼可信賴的人,卻是最不容易找到。”

  當時香江的金鋪有數百家之多,數周大福風頭最勁,獨占鰲頭。這能把鄭語桐的成功,歸結于“乘龍快婿”嗎?

  鄭語桐把他的成功歸結于。

  “處世之道,必須守信用,重諾言,做事勤懇,處事謹慎,飲水思源,不應見利忘義。”

  這就是周大福公司人人皆知的二十四字真言。

  到第二代,情況起了變化,周志遠的三個兒子對繼承父業不感興趣,周志遠便把女婿鄭語桐立為周大福的掌門人。

  周方普有一妻一妾,共生有六個兒子,其中三個兒子繼承父業,另三個兒子另尋發展,金鋪號仍叫周生生。

  周生生為何要與周大福對立,港澳有多種傳說:嫁出去的女,潑出去的水,周生生的少掌柜認為周大福易手外族人,不合宗族嗣法。

  又說鄭語桐以鄭家人自居,不愿意參加在港周姓人舉行的家族性社交活動,據說一次宗族成員聚會,念蒞會者名冊時,對周性成員,皆有名有姓,念至鄭語桐時,卻稱“周志遠婿裕彤”,使得鄭語桐夫人周翠英大為不滿;鄭語桐入主周大福后,周大福蓬勃發展,引起周生生老板的妒嫉。最后一說恐怕更近情理:在商言商,商場無父子,親友更無情。

  周生生對周大福采用緊追緊逼的方針,你到哪里設行,我不與你隔壁,就與你對面。

  你賣什么,我也賣什么;你弄戴比爾牌照進鉆石,我也非戴比爾不二,決不讓你獨占鰲頭。

  周大福以“一口價”予以痛擊,周生生就高擎“不二價”反撲。

  二周斗得難分難解,天昏地暗。這情形,就像百貨二強先施、永安競爭廝殺一樣,兩家都把生意做得盡善盡美,登峰造極。

  論營業額,周大福略勝一籌;在鋪位上,周生生則遙遙領先——周大福擁有十家分行,周生生有二十間分行,數量超出周大福一倍!

  是周大福財力有限,置不起店鋪物業嗎?非也。

  從七十年代起,鄭語桐把重點放在地產上。如果說,珠寶業為鄭氏賺得第一桶金,那么地產就是鄭氏的一座金礦。

  鄭語桐投資地產,覺悟甚早。

  珠寶業的盈利,為他投資地產提供了頗豐的資金,他不斷擴大規模。1965年的銀行危機,1967年的事件,使他的地產業受挫。

  宮人紛紛拋售不動產,而搶購珠主首飾類的浮產,鄭氏受益匪淺,他審時度勢,結果把盈利壓在市道黯淡的地產上。

  鄭語桐說:“投資要看準機會,盡量在最低點購人,最高點放出,總而言之,所有行業的興衰都在周而復始地進行著。”

  鄭氏趁低吸納,地產回春,價值沖天。鄭氏的這番話,與其他成功的地產商如出一轍。

  幾十年來,涉足地產的商人少說有數干,成功的只有幾百,而能成地產巨子的,屈指可數。

  平心而論,鄭語桐、郭德勝、李兆集、李家成、陳曾西、王德惠、胡應項等,當時的資本并不比他人雄厚,他們之所能獲巨大的成功。在于他們的遠見卓識,勵精圖治。

  減然,世上哪有地產常處低潮,可趁低吸納的好時機?若真是這樣,就無人敢做地產商。

  地產常處旺市,地產商才大有作為。因此,趁低吸納,絕不是等低吸納。只要看準地盤和形勢,高位吸納也是有大利可圖。

  今天的高價,就是明天眼中的低價一一這是充滿活力的地區的地產規律。

  1970年,鄭語桐以一億三千七百港元的驚人高價,從太古洋行手中購得九龍尖沙咀“藍煙囪”舊址。

  藍煙囪是太占的一間輪船公司,該地盤僅是一片破舊不堪的碼頭和廠房。

鄭氏在地盤上建新世界中心:麗晶灑店、新世界酒店、幾萬平方英尺大型購物中心、幾千個商業單位  天才一秒:m.lingdianksw8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