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三百二十五章 劇本交給我

  楊修遠放下手機。

  不僅林小七發消息夸了潘雅,蕭錦程也發了一條消息。

  說潘雅在演戲上很有靈性。

  這就有點意思了。

  能同時間讓林小七和蕭錦程為潘雅說話。

  在楊修遠心里,對于潘雅的印象立體了很多。

  他喜歡偏向“傻”一點的人,這樣的人不會有風險,現在的娛樂圈已經是一個高危行業了,來不來就人設崩塌。

  你規劃好了,她就去做了,而且能做到你規劃好的最高水準,不會出現意外,就像是顏青一。

  潘雅這種人是另一種,比較跳脫,但能給你驚喜。

  放下手機,楊修遠繼續看劇本。

  裴志新找到了那個編劇,改了大半個月,劇本又送過來了。

  大概翻看完,楊修遠還是搖頭。

  兩個劇本,前后的差距在哪?

  第一個,男主高中畢業,出去打工,在工廠做了一年,與工廠里面的一個文員相戀,兩人接觸的人完全不一樣。

  男主出去吃飯喝酒都是廠里面的同事,文員時不時就跟著領導出去吃飯。

  男主敏感猜疑,最后這段感情無疾而終。

  也讓男主下定決心要混出一個人樣來,最后進入了銷售行業,取得了一些小成就。

  第二個故事改動在女主上,不是與文員相戀,而是與一個洗腳妹。

  最后依舊是進入了銷售行業,但沒做出來,洗腳妹也離開了他,他自己還是回到了工廠,做著一份普普通通一線工人的活。

  “這個劇本送審都不一定能過。”楊修遠說道。

  第二個劇本很壓抑。

  前后透露出來的就是沒有出路的打工一族,做銷售靠人脈,維系人脈的是利益。

  你一個無依無靠的打工者,這些都不懂,也沒想清楚,憑著一腔熱血出去,怎么做出來?

  需要時間積累學習,但沒有條件讓你積累學習,和同事聚餐的錢都沒,不回去打工就得餓死。

  內心的不堅定讓他寸步難行,最后依然是一個普普通通的打工者。

  看了半天,楊修遠搖頭:“裴哥,算了吧,這個主題,這些編劇寫不出來,他們寫大都是看著資料寫,站在云端寫,怎么可能寫出來好故事,畫皮難畫骨。”

  “怎么定義好故事?”裴志新問道。

  楊修遠說道:“裴哥,我是從小做起來的,知道打工者這個群體,這是一個最麻木的群體,每天十幾個小時重復同幾個動作,與機器人無疑,很少有人能在一個地方干過一年,超過一年的人必定是走不了的人,要么有房貸,要么有孩子....”

  楊修遠最開始做二手房的時候,與別人合租過,那就是在工廠里面上班的人。

  這個群體其實有很多故事,遠不止這兩個劇本中寫的那樣。

  比如正視自己的,他們會為了多一個小時的加班去跟領導理論。

  “別人可以加班,為什么我不能加班?”

  什么概念?八點到八點,十二個小時的機械式動作,還要主動加班,不給加班還要鬧。

  這一層人多不多?多。

  還有一層人,就是沒錢,但死活不加班,下班了就去上網,放假就在網吧泡一天。

  這還算好一點的,最極端的就是那種上幾天就跑的,最后借網貸。

  也有頓悟的,反正就是破罐子破摔。

  打工?這輩子都不可能打工的,沒錢了就偷電瓶車,被抓了求之不得,里面跟過年一樣,個個是人才,說話又好聽。

  很多人可能永遠都不知道有一群人生活在網吧里,就算是在今天,也有這種情況。

  吃一頓餓一頓,靠著在游戲上打一點點錢度日,實在堅持不下去就找日結工資的活做,做一天玩三天。

  按照楊修遠的想法,如果要拍最底層打工的人,那就要拍一個眾生相。

  就這兩個劇本,僅僅是九牛一毛。

  裴志新聽楊修遠說那些故事,大開眼界。

  原來,2022年,還有人連飯都吃不起。

  當然,這就是人的劣根性,沒錢,打工?這輩子都不可能打工的。

  這種情況不少,而且別人幫不了,只能自己走出來。

  裴志新有點臉紅,說實話,他沒有這些方面的生活經驗,包括張安平。

  這個劇本張安平也看過,有些細節確實可以,但對于這個主題來說,只是九牛一毛。

  如果要拍這個主題,楊修遠的想法就是讓人拍案叫絕,給你最真實的東西,但還不能讓人看抑郁。

  通過電影和編劇的手,賦予這個故事力量。

  這就是電影的藝術。

  “讓你見笑了。”裴志新笑道。

  楊修遠擺手:“裴哥,你能花費精力研究這些對于電影行業來說是好事,電影需要更多真正想做電影的人進來,但這種劇本是套路化的劇本,比如換到職場,生意場,把人物換一換,就是披著另一個皮的故事,每一個群體都有獨特的故事,好劇本就是那些獨特的故事。”

  裴志新點頭:“我現在明白忠犬大白為什么賣的那么火了,一個行業哪有這么簡單,不過我已經開始做了,肯定會做好,我自己拉個團隊,就像你說的那樣,讓他們去工廠呆一段時間。”

  楊修遠琢磨了一會兒后,笑道:“這樣吧,劇本方面交給我,裴哥你去拉一個制作團隊,找最專業的。”

  裴志新眼睛一亮,但又有那么點不好意思。

  他麻煩了好幾次楊修遠,按照他原本的想法,是想讓楊修遠當他這個項目的監制,不需要楊修遠任何付出,他單獨給楊修遠掏兩百萬在給兩層的收益分成。

  做到他這個年紀,事業心已經淡了。

  相對來說,更想做點有意義的事,一個人到老,最自豪的是什么?

  作品!

  裴志新到現在,就一家上市公司能拿得出手,但那家公司已經被他資本化操作功成身退了。

  炒房炒股?這個可不是作品。

  老師問孩子,你爸爸是做什么的?

  孩子的回答是不知道。

  反正我爸爸一天都有時間,也不上班,也不知道錢哪來的。

  這對于裴志新來說不是優越感,而是遺憾,他們這個群體,更看重作品。

  比如,這棟樓是我蓋的。

  某某公司是我的,我給社會解決了好幾百個工作崗位的問題,不要小看好幾百個工作崗位。

  那支撐著好幾百個家庭,還是大頭的納稅人,這就是老板的社會價值。

  相對來說,電影也是一樣,一部引起過反響的電影是我做出來的,這也是作品。

  有作品的人才有支撐他的靈魂。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