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四百零四章 給一塊敲門磚

  “那我先出去了。”

  曲繡衣點頭。

  周小紅問道:“這么晚還要出去?”

  “本地的朋友聽說我回來了,要給我接風。”楊修遠笑道。

  這話的潛意思大家都明白,楊家在這座縣城中過的很順,那是有人在安排,不是說特權。

  而是一種方便。

  比如二老生個病,立馬就有人鞍前馬后。

  若是真遇到麻煩呢?有人會主動處理。

  包括大姐一家的生意發展的這么順,背后都是看楊修遠的面子。

  說是接風,其實也是一種維護。

  維護這個大家庭的外部穩定,讓大家都能開開心心的坐在一起回憶往事。

  “要不我送你?”葉長明起身道。

  楊修遠搖頭:“不用了,他們有人接,你們早點休息。”

  楊修遠下樓,張四海和石峰就在樓下。

  一輛大路虎。

  石峰要給楊修遠開門,楊修遠笑道:“別搞那一套,一起簡單的吃個飯就好。”

  石峰嘿嘿笑了兩聲,一起上車了。

  有時候就是這么神奇,石峰是讓楊修遠破產的人,但交集這種東西就是這么產生的。

  大家也都知道是一場誤會。

  那個時候的楊修遠就是在走鋼絲。

  去哪兒?

  張四海的食神私房菜。

  張四海現在在梅溪縣,算是一號人物,這個不是他背后的家庭賦予的,梅溪縣的三農和互聯網的接洽,他是第一人,做的最好的。

  相對來說,他背后的家庭,也就是他爸,現在在走下坡路。

  小地方的地產公司,這幾年不算好過。

  他能穩下來,除了在新行業中找到了長期發展的目標,也有家庭在走下坡路的影響。

  一路上,楊修遠都在聽石峰和張四海各自對于自己事業的介紹。

  石峰依舊在半壟斷著整個梅溪縣肉類的供應,而且和張四海把這個生意推到了互聯網。

  做的還不錯,梅溪縣最大的特產是橙子,算是整個縣城里最大的三農產業。

  張四海和石峰牽頭,請了專家做了嚴格的分類,分成了一級果和二級果。

  把一級果弄上了渝州最大的連鎖超市,而且在網上賣的也很好。

  做這個他們賺錢了嗎?

  沒有,純粹是鍍金。

  忙前忙后,是真沒什么收入。

  但在這座縣城里站起來了。

  很多人說起這兩個人,都豎起大拇指。

  用張四海自己的話說,他現在在家里,吃飯都要等他了。

  若是以前?誰管你吃不吃。

  聊著聊著到了張四海的食神私房菜,三個人邊吃邊聊。

  現在在他這里吃飯,要預約。

  包席?也就是紅白事,基本上不可能,除非是不能拒絕的人物。

  整個詩城縣都知道能在食神搞包席,那一定是厲害的人物。

  而且張四海不接白事,誰來都不接。

  改革過一次,菜品的價格更親民了,廚師來了更專業的。

  菜也不是那些花里胡哨的,回歸本真。

  也就是從食材本身抓起。

  很多東西是張四海在楊修遠身上總結的。

  人要有大格局,比如食神私房菜賺錢嗎?

  也不賺錢,最后算下來,一個月能落到幾萬塊還是業績好的。

  但它成了這座縣城的城市名片,很多外地來旅游的人都會來吃。

  所有的食材出自哪兒,都有標注,一個二維碼一掃,一大堆故事。

  比如肉類,來自于葉長明的養殖場,游客吃了還可以直接去葉長明的民宿和養殖場玩。

  到時候一逛,哦!原來我吃的豬肉和雞肉都來自于這里。

  隱隱約約中,張四海和石峰建立起來了一條很長的但還不算成熟的產業鏈。

  從互聯網逐漸在落地。

  這種模式在整個詩城縣,獨一檔。

  核心是什么?

  幾個本地網紅全在張四海手里。

  這些網紅大都是三農網紅,比如葉長明,不要小看葉長明,現在的葉長明在頭條有差不多三十萬的關注量。

  民宿老板兼養殖場主人,而且葉長明本分,很多活都是自己干,養豬養雞養鴨養魚還有照料橙子林,都是自己上手。

  視頻做的很細,吸引了很多粉絲。

  很多人來梅溪縣玩,就有沖著葉長明來的。

  這也是張四海在整個縣城地位上升的核心。

  因為他能做地方文化輸出,吸引人進來。

  聽著兩人的介紹,楊修遠沒說話,也沒做過多評論。

  琢磨了一會兒后開口道:“這樣吧,你們一人準備一百萬,我讓人理一份合同,作為我這邊下一部電影的投資。”

  石峰和張四海對視,皆是掩蓋不住的喜悅之情。

  “遠哥,我們敬你。”這個時候不是矯情的時候,張四海趕忙起身給楊修遠倒酒。

  這是楊修遠要在給他們一塊敲門磚,也是送錢。

  他們現在的布局,不算賺錢。

  楊修遠的電影賺錢嗎?

  在石峰和張四海眼里,這不是廢話嗎。

  華國最賺錢的電影是那部?忠犬大白。

  三千萬撬動了三十億。

  平凡無聲到了收尾階段,票房多少?

  過了二十五億,投資多少?兩千多萬。

  一首老男孩傳遍了全國大街小巷,弄哭了一群又一群人。

  這就是在給他兩送錢,也是一塊敲門磚。

  就像是裴志新為了提升自己的影響力和底氣,需要一部作品一樣。

  以后他兩出去,那就不是小地方的企業家了,而是楊修遠電影的出品人。

  還有個標簽,楊修遠的電影。

  現在的楊修遠是什么級別?

  馬騰飛從鵬城飛到渝州來參加婚禮的人。

  牛不?

  在縣城來說,牛到天了。

  石峰聽說要過來給楊修遠接風,在家里澡都洗了兩個,還刮了胡子。

  石峰挺不好意思的,雖然年齡比楊修遠大,但吃飯的時候多是張四海在說。

  喝完酒,楊修遠說道:“你們要記住一點,要做的事不算重要,一定要記著什么事不能做。”

  石峰和張四海點頭,又單獨喝了一杯。

  楊修遠給這個機會,是看到了兩個人格局的成長。

  大方向是對的,那就先別急著賺錢。

  就跟經營一家小店一樣,百年老店才牛皮。

  現在互聯網的興起,發財的人太多了,但很多人德不配位,走太快扯蛋了。

  有些人你給他一千萬依舊是個屌絲,這個道理是一樣的。

  拿著一百萬就要把自己練成擁有一百萬的人,不然守不住。

  錢最磨人,一個有情懷的商人才能走的更遠。

  “趙鑫年回來,是搞錢的,也就是居間費這種東西”

  說完各自的事業,話題到了趙鑫年身上。

  這也是楊修遠今晚出來的另一個目的。

  什么是居間費?

  這是一個專業詞匯。

  很多人一輩子都接觸不到。

  比如a有快開發用地想要賣給b,不是兩個人直接談的,需要有人在中間撮合,誰撮合誰就拿這個居間費。

  這是很正式的事。

  先簽居間協議再去找買家。

  一般這種居間費多少?

  八位數是常事。

居間費發生頻率最高的還不是土地買賣,還有巨額貸款  誰能賺這個錢?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