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四百九十七章 殿議爭論

  南京皇宮,偏殿。

  朱怡成沒想到打直隸的進展居然如此之快,當初林建章上折提出他的戰術時,朱怡成并沒過多考慮就同意了。對于手下的將領,朱怡成在使用過程中并沒太多限制,他是皇帝,不是在前線喊打喊沖的將軍,何況朱怡成很有自知之明,對于大方向的把握他還行,可要論帶兵打仗,他的手藝遠不如這些將領。

  如今形勢一片大好,朱怡成可不會像委員長那般愛好直接插手具體指揮,雖然他們發急了都會罵幾句娘西匹,但差別還是有的。

  門頭溝一戰,明軍一舉殲滅了直隸清軍主力,隨后一路南下直接打到了邢臺。但隨著戰線拉長,明軍兵力不足的弱點很快就暴露了出來,眼下林建章已暫時止步邢臺,并向南京發來軍報,要求南方明軍快速北上,在中原合兵。

  “林建章的軍報各位看過了?你們說說各自的想法吧。”朱怡成對著坐在自己面前的幾位軍機大臣道。

  廖煥之作為首席軍機并未先開口,而是把目光投向了坐在他對面的董大山。畢竟,兵部是董大山執掌,而且作為陸軍統帥,董大山在此事最有發言權。

  董大山略一遲疑開口道:“說起此事,關鍵還是兵力問題,眼下我軍在北方的兵力總計八萬余人,從總兵力來看似乎不少,但實際能用的兵力并不多。”

  眾人微微點頭,董大山說的沒錯,雖然明軍在北方有八萬多人的總兵力,但除去駐守古北口、天津衛和北京城各處的兵力外,還有擺在滄州以北的一萬多人,這些兵力加起來就已經接近五萬人。

  這五萬人中,還包括了之前古北口易幟的三萬清軍,所以明軍在直隸真正能動用的兵力滿打滿算不到四萬,也就是林建章所指揮的新軍主力。

  上面那五萬人是絕對不能動的,尤其是滄州以北的那一萬多人,明軍需要靠這支部隊暫時壓制住山東的清軍。至于各地的防御,尤其是北京城和古北口等地,這些兵力也必須保持,另外不要忘記,門頭溝一戰后,俘虜清軍高達四萬有余,這些俘虜也需派兵看守。

  此外,林建章一路南下,攻城掠地,所占的州縣也需各派兵員駐扎。就算調派的不是新軍,只是普通陸軍,這一個縣城至少擺上幾百人,十個縣城就是幾千人的規模,再加上戰場不斷拉長,又需保證后勤要道,更需要動用不少兵力進行維護。

  其實,關于兵力問題明軍一直在想辦法解決,海軍那邊自拿下天津衛后就沒中斷過向北方運輸兵力。可是,整個天下到處都是戰場,尤其是湖北、湖南等地用兵,明軍在這兩省投入了大量軍力,再加上明軍控制區域的各處兵力駐扎等,這幾十萬人撒下去根本就不夠用。

  而且誰都沒想到林建章會在門頭溝打了如此一個勝仗,這仗雖然一舉殲滅了清軍大量有生力量,但同樣也打亂了明軍在江南的布置。

  按照之前總參謀部的計劃,林建章在北方動手同時,明軍會對揚州等地展開協助攻擊,以牽制江北的清軍為北方戰場減輕壓力,同時調動清軍力量使林建章能更好地展開戰略部署。

  但誰想到,林建章贏得如此干凈利落,眼下北方的明軍長驅直入,但南方的明軍現在還沒來得及調整過來。按照目前的局面,明軍必須馬上調整戰術,改由湖北北上,過長江直接攻進河南,隨后向黃河一線進軍,然后同林建章部在開封合兵,打通南北要道。

  這樣一來,明軍必須調集十五萬以上大軍才勉強夠用,而且考慮到隆科多這個老對手現在就在河南,為保證一舉成功,如能增兵至二十萬就更有把握。

  當董大山的口中說出這二十萬的數字時,在場眾人倒吸了一口冷氣。倒不是大明沒有這二十萬大軍,眼下大明各處總兵力已超過了五十萬,從這數字來看,拿出二十萬似乎是沒問題。

  但這不是如此算的,之前說過,整個大明各省和各處州縣都需一定數量的部隊駐扎,尤其是同清軍交戰區域。僅僅這些兵力駐扎就需三十多萬人,再加上大明剛拿下湖北和湖南兩省,維持兩省穩定和防止清軍反撲,必須要有重兵駐守。

  眼下,滿打滿算也只有楊勖那邊可以抽調二萬人,再加上黃朝云部可抽調的六萬多人,這加起來也不過八萬人而已。距離董大山所要求的二十萬數字還相差懸殊,就算以最低十五萬來計那還幾乎差了一半。

  “需這么多?難道就不能少些?”王樊臉色有些難看,這一增兵都是花錢如流水,之前北京城打拍賣使得緊巴巴的財政剛緩和了沒多久,如今就算增兵七萬人,這就是幾百上千萬的支出啊!

  “王大人,這可是國戰!”董大山不悅道,暗罵王樊滿腦子全鉆錢眼子里去了,如今大明占了上風,只要打通南北,這滿清的命就去了大半,光復神州大業就在眼前,此時還在乎一些錢么?

  被董大山如此一說,王樊臉色頓時漲得通紅:“董帥,您這算是什么話?國家大事,我王某難道不知輕重么?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總得容我籌劃一下吧?”

  “這我不管,眼下機會已擺在眼前,增兵是勢在必行,而且必須快!”董大山斬釘截鐵道:“一旦不盡快打通南北,等清軍緩過氣來就麻煩了。這大軍在外征戰,每日耗費極大,總不能讓林建章一直在邢臺等著吧。”

  “你這話分明就是不講理……。”王樊沒想到董大山這么不給自己面子,頓時有些發急了,正要開口反駁,邊上廖煥之咳嗽了一下,接過話道:“董帥的心情老夫理解,不過王大人這些年一直操勞國事,維持戶部有目共睹,的確也不容易,大家都是為了皇爺,為了我大明江山,同僚之間無需如此。”

  說著,廖煥之向朱怡成拱拱手道:“皇爺,臣以為董帥的要求并不過分,但戶部的情況也不能不考慮。再者,如今增兵也沒這么快,雖說我大明的兵制不同以往各朝,但要快速集結兵力也不是短時間能做到的。”

  廖煥之說的沒錯,朱怡成在幾年前就開始著手改制兵制,同時建立了最初的預備役制度,為的就是能在必要時快速形成有效的增兵。但這種制度剛推行不久,并未全部完善,而且加上時間又短,要在這么短時間內增加如此兵員的確是個問題。

  何況,這些兵員集結后也需一段時間訓練才能上戰場,所以真正能使用的還是現在大明在役的部隊。

  “廖愛卿有何謀劃?”廖煥之是什么人朱怡成再清楚不過,別看廖煥之當初只不過是一個小小知縣,但這些年來廖煥之在首席軍機位上坐的穩穩當當,不僅做事慎密,而且頗有能力。

  廖煥之笑道:“臣并無謀劃,只不過有些少許見解而已,皇爺,容臣先問董帥幾個問題可否?”

  見他這副模樣,朱怡成不置可否,點了點頭。

  “董帥,如今我大明在湖北、湖南兩省可用兵力共有多少?”

  “十七萬左右,其中湖北九萬,湖南八萬,如加上投誠的清軍大概一共在二十萬上下。”對此,董大山想都不想脫口而出。

  廖煥之點點頭,繼續問道:“如果老夫沒記錯的話,湖北九萬人是黃朝云部吧?至于湖南的八萬兵馬是楊勖部?”

  “沒錯,的確如此。”董大山點點頭道。

  廖煥之撫著須道:“如果說調動黃朝云部九萬人全部北上,然后楊勖的八萬人分出一半,再加上我大明由江西、浙江還有安慶各地另抽調二萬人,如此不就是有十五大軍了么?”

  “不可!”廖煥之話音剛落,董大山頓時反對道:“黃朝云部的九萬人需駐扎湖北,以防襄陽之敵,此外高進部依舊在湖北和湖南之境,如這九萬人全部抽調,一旦有變我大明拿什么來抵擋?另外廖大人更不要忘記,廣西還有清軍在,如今廣西清軍兵力已近十萬,另外清廷已讓廣西趙弘燦統領三省,楊勖部不僅要控制湖南和廣東一線,更要以防趙弘燦隨時反撲,如何能抽調這么多?我剛才所說數字已是考慮用降兵和增兵替補之數,一旦主力全部抽走,難道兩省之地就不要了么?”

  十七萬主力,一下子抽調十三萬,剩余的四萬主力要守住兩個大省,雖然手中還有三萬投降的清軍勉強可用,但這也太冒險了。董大山無論如何都不會這么干,一旦這些兵力抽走,清軍或者高進突然攻擊兩省,大明拿什么去擋?

  更重要的是,無論是湖北還是湖南,這兩省大明才控制不久,無論是地方還是周邊局勢都不穩,沒有重兵駐扎壓制的話,什么情況都可能出現,董大山是絕對不會冒如此大風險的。

  就連朱怡成也對此皺起了眉頭,在看他看來這廖煥之簡直就是紙上談兵,打通南北固然重要,可湖北湖南兩省是關系到大明控制南方的重要地區,絕對不允許出任何問題。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