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八十七章 電影修復產業

  傍晚,莊周步入一家餐廳。

  燈光的色調溫暖,音樂清清淡淡,客人不多。李夢已經在座,招呼了一聲,道:“片商臨時有事,要等一會。”

  “這餐廳環境不錯啊?”

  “一個臺灣人開的,在京的臺商和一些香港人都喜歡來這里談事。”

  李夢神神秘秘的,沖斜前方示意:“喏,劉姥姥也常來。”

  莊周順著方向看去,只見那邊一桌坐著幾個人,其中一位年紀頗大,頭發花白,氣質斯文,但看體型很精壯。

  旁邊坐著一個又高又帥的小伙子,二人舉止親密。

  “還真是劉姥姥!”

  莊周樂了。

  “你以前做公關,和他有交集沒?”

  “沒,人家做的是高端品牌,我干的是娛樂圈臟話。”

  他頓了頓,笑道:“不過以后肯定會有,很快的。”

  劉姥姥,臺灣人,90年代就來大陸發展,是一家國際公關企業的中國區負責人,專做奢侈品業務,與各大品牌的關系非常好。

  他是個GAY,作風大膽,擅長黑絲,江湖人稱“劉姥姥”。

  在京城扎根二十多年,人脈雄厚,地位崇高,堪稱首都GAY圈大佬。喜歡身材精壯的小鮮肉,和男明星和運動員來往緊密。

  像《戎裝之戀》的男主黃玉,就曾經是劉姥姥的面首。或者說,只要被他曬過合照的小鮮肉,基本逃不過毒手。

  而這些人呢,有的是真GAY,有的是雙兒,有的是直男,為了事業不得不賣屁股……

  劉姥姥正摟著新寵聊天,似察覺有人在看自己,一扭頭,發現是一個超帥的男子,不由微微一笑。

  莊周趕緊收回目光。

  “劉姥姥近幾年好像低調不少。”

  “他主攻時尚圈,沒什么影視資源,而且現在資本全面入侵,能出頭的新人全有大佬捧,劉姥姥就不夠看了。”

  莊周隨口點評:“當然娛樂、時尚不分家,明星想找代言的話,他實力還是不錯的。”

  揭過這茬,李夢道:“柏林影展剛結束,受疫情影響,三大影展現在是一半線上活動,一半線下活動。柏林的交易市場,從去年就變成線上交易了。

  但展映還是挺熱鬧,你那部《美麗新世界》反響不錯。我們去參展的同事,試著給你拉了幾個業務。”

  她頓了頓,繼續介紹:“這臺灣片商叫黃茂昌,專做文藝片的,自己制作和發行。畢贛的《路邊野餐》、婁燁的《推拿》都是他引進臺灣的。

  他和婁燁關系不錯,這次想修復《蘇州河》,拿去臺灣重映。本來想找博洛尼亞修復,在柏林看了《美麗新世界》,才決定和你見見面。”

  “原來是這樣……”

  莊周表示了解。

  意大利的博洛尼亞修復實驗室,是最具盛名的電影修復工作室之一,接受世界各國的業務。比如上影節的電影修復,便是找博洛尼亞來做。

  又等了一小會,這位黃茂昌終于到了,人很爽快,開門見山:

  “我與婁燁導演是知己,想在臺北辦一場他的展映。《蘇州河》以前修復過,是2K版,今次我想要4K版。

  還有《周末情人》,這是導演的處女作,也要4K版。

  《美麗新世界》也蠻好的,我了解了一下,竟然是滾石投資的。當年滾石在大陸投資了五部片,《愛情麻辣燙》《美麗新世界》《洗澡》《走到底》《昨天》,我覺得非常有紀念意義,想一并修復。”

  “那也就是六部片,《蘇州河》《周末情人》《走到底》《洗澡》《愛情麻辣燙》《昨天》?”

  “對的。”

  “滾石投資的那幾部,另一半版權在西影集團手里。”李夢提醒。

  “我了解,我會處理好的。”

  黃茂昌點頭,又道:“不過我現在不敢確定,貴公司的修復成品是不是每一部都有《美麗新世界》的水準?還有工期需要多少,資金,技術……”

  “黃先生,我可以代表逍遙游,她可以代表資料館,我們在此承諾:我們的修復費用永遠比博洛尼亞工作室便宜30!

  如果達不到《美麗新世界》的水準,酬勞全數退回,且愿意雙倍賠償!”

  這話說的一點余地沒有!

  黃茂昌一時卡殼。

  他早就問詢過了,這六部片給博洛尼亞,起碼要4060萬歐元。便宜30,能省十幾萬歐呢。

  雙方很容易就達成了初步協定。

  莊周暫時沒賺到美國人的錢,但賺到臺灣人的錢也不錯。飯后,黃茂昌告辭,李夢忍不住道:“老莊,你這叫惡性競爭知道么?”

  “那怎么了?”

  莊周一臉無辜:“我本來就想壟斷電影修復產業啊,再說博洛尼亞也不是什么好鳥,當年的帳還沒算呢!”

  2005年,恰逢中國電影一百周年。

  威尼斯電影節主席馬克穆勒,主動聯系中國電影資料館,說可以幫忙修復老電影,為一百周年道道喜。資料館很高興,讓他隨便挑。

  于是馬克穆勒連同博洛尼亞工作室的創始人之一,馬贊蒂,親自來挑走了十部電影。

  包括費穆的《小城之春》,阮玲玉的《新女性》等。

  資料館當時沒經驗,把原始底片都交出去了。結果這十部電影修復完成后,對方開始各種找理由,不肯在中國上映。

  反而拿著這十部電影去別的國家展映,接受品牌贊助,圈了一波錢,還對《新女性》的原始底片造成了永久損壞。

  所以在2006年,資料館才自己啟動了“修復電影”計劃。

  再次驗證了一句老話:落后就要挨打!

  更蛋疼的是,這件事最后不了了之,沒人追究了。馬克穆勒照樣是中國電影的老朋友,還和賈樟柯一起創辦了平遙電影節……

  所以莊周說著說著,腦洞又開了,問:“盧米埃爾的片子,你們都有吧?”

  盧米埃爾兄弟,電影和電影放映機的發明者。

  1895年,在巴黎的一家地下室,兄弟倆放映了世界上第一部電影《火車進站》。這是一段只有50秒的短片,記錄了火車進站時的情景。

  觀眾們看到迎面而來的火車,嚇得驚慌失措——后來將這一天,定為電影的誕生日。

  “有啊!”李夢道。

  “好萊塢大片場時代的呢?秀蘭鄧波兒,卓別林什么的,還有歐洲新浪潮?”

  “都有。”

  “那咱們都修復嘍,修復完去全世界展映,拉品牌贊助,國內觀眾免費看,主題就叫《從電影誕生以來》。修復老片不賺錢,但想辦法賺啊,那幫老外嘴上談的都是公益,心里想的都是生意。

  咱們也別當埋頭苦干的老黃牛,該賺的錢就得賺,我給你們技術支持!”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