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一百七十章 順便聊聊

  工作間內,地熱不太熱。

  聽說煤炭缺口大啊……

  莊周外套都沒脫,捧著杯熱茶,道:“表演的基礎是聲臺行表,演員掌握了基礎,再通過造型、道具、理解、經驗、閱歷等等,來呈現人物特質,與觀眾達到一種共情效果。

  一位演員,飾演一個高位截癱的角色。

  他先去觀察生活中的人,自己體會,訓練,找到那種感覺。真正表演的時候,他還要控制肌肉,展現出一種癱直的狀態。

  最后觀眾看了,哇,真像!

  這叫藝術創造。

  AI不一樣。

  它的基礎是臉,只是為了讓表演素材適用于這張臉。

  它只有技術。

  但我們換一種角度想,這些表演素材來自于那些優秀的演員,都經歷過時間的考驗。AI用自己的算法,將其還原、提煉、融合,精準分配到每張臉上。

  它省略了演員觀察、訓練的過程,直接呈現結果,依舊能給觀眾帶來強大的感染力。

  這是否也是一種創造?”

  “這個話題很有意思……”

  徐克也捧著熱茶,年紀大了縮著身子,像個即將退隱江湖的老頭兒,道:“是否可以這樣講,AI竊取了演員的成果?”

  “如果你的道德底線很高,你可以這樣認為。”

  “其實我覺得表演是一種感覺……”

  徐克喝了口茶,沙啞著嗓子道:“同樣的一段哭戲,張曼玉演是這樣,鞏俐演又是那樣,她們會呈現出不同的效果。

  這源于演員本身的特質。

  任何表演,終究來自于人,人會往里面添加自己的東西,這份東西是獨一無二的。”

  “老生常談的命題。

  提起AI與藝術創造,總有人用情感、靈魂、生命力說事。但你不覺得這些東西,只針對創造者而言么?

  一位藝術家,花了十年時間畫了一幅畫。

  一個AI,直接用算法搞定了這幅畫。

  你覺得在觀眾眼里,有區別么?

  或者說,觀眾在乎你如何努力的揣摩角色,如何辛苦的表演么?大多數都不會,因為觀眾與結果對等,不是與過程。”

  莊周放下杯子,道:“當然,我承認藝術家的特質唯一性,AI目前還做不到,我只是說一下觀眾的感受。”

  “我知道,我理解。”

  徐克點點頭,問:“可你不怕AI會抹殺表演,以后不再誕生偉大的演員?”

  “這個涉及范圍就很廣了,不僅僅是演藝圈的事。

  如果有一天,AI像新版的阿爾法狗一樣,從零接觸表演,自己學習,不斷升級,最終擁有了強大的表演和共情能力。

  那它是偉大的算法,還是偉大的演員,或者說是虛擬演員?”

  徐克沉默半響,忽然笑道:“我們繼續討論下去,就跑到你那部《黑潮》的世界觀里了,賽博朋克。

  不過以目前來講,你這種技術肯定會顛覆影視產業,而這種顛覆,更多的也針對于創造者。

  對于當今娛樂環境中的觀眾群體,他們或許比我們更樂于看到一種新奇的……”

  “玩意兒!”

  在多年以前,麒麟玉是一個古典仙俠類的網文作家。

  什么叫古典仙俠呢?

  沒有具體定義,但元素很清晰:比如古代背景,靈根,練氣筑基,煉丹煉器制符,宗門家族正道魔道,古色古香的美人和妖獸,何謂道,何謂修道云云……

  不過他寫的有點偏門,他是寫《蜀山》同人的。

  那時古典仙俠火啊,即便是《蜀山》同人也讓他混出點名氣,成了一個不大不小的網文作者。

  可惜好日子短暫,自己的讀者越來越少。

  因為古典仙俠文不吃香了,往里添加各種亞文化元素的仙俠,現在才受歡迎。

  包括整體的網文風格也在變,越傳統,說明你的書越老舊,新一代讀者崛起,他們更追求腦洞和潮流。

  就像現在多少帶點輕小說風格的作品,只要筆力還行,成績都不錯。

  于是麒麟玉開始轉型,也嘗試著寫輕小說仙俠,不太成功。這陣子又撲了一本書,都沒信心繼續寫了。

  網文太內卷了!

  每天不知誕生多少個腦洞,又有多少個腦洞化為灰飛……

  正當麒麟玉處于人到中年事業危機的頭禿時刻,忽然有人遞來了橄欖枝,還是飛速崛起鼎鼎大名的那家公司!

  他家就在沈城,今天一大早穿戴的整整齊齊,來到了產業園區。

  見到前臺,被領到一間接待室,里面坐著幾個人,其中一個還認識。二人皆是驚訝,互相招呼:

  “哎喲,龜神!”

  “哎喲,麒麟神!”

  屋內一度陷入尷尬,二人灰頭土臉的找個角落就座。

  這人叫北冥神龜,也是以《蜀山》同人著稱的網文作者,之前線下聚會見過幾次,商業互吹嘛,互道“神名”很正常。

  “怎么回事,你為啥來了?”

  “別瞧不起人,好歹咱倆當年號稱《蜀山》雙璧,你為啥來,我就為啥來。”

  “我看陣仗挺大啊?”

  “可不,我剛才聽了一耳朵,那幾位都是編劇。”

  正聊著,又進來幾位,一看也認識,都是古典仙俠作家。

  同行自動抱團,鬼鬼祟祟的聊天。

  又過片刻,一個職員進門,道:“大家久等了,現在請到會議室,我們正式開始,莊總和徐導已經來了。”

  “哪個莊總?”

  “不知道啊。”

  “哪個徐導?”

  “聽說好像是徐克。”

  “嘶!”

  “別嘶了,全球變暖都是你這種人造的孽。”

  一群人足有十來個,進到會議室,一瞧上面站的人,年輕帥氣的不認識,蒼老奇古的太熟悉了,真的是徐克!

  迅速交換著小眼神,各自找座位。

  徐克更興奮。

  他一向走在華語電影技術的最前端,當年《阿凡達》橫空出世,詹姆斯卡梅隆和索尼共同研發了3D攝影機,打造出IMAX3D電影概念。

  當時國內很多人跟風,實際是掛羊頭賣狗肉,連機器都不會用。

  而徐克花了2年時間取經,拍出了官方認證的國內第一部IMAX3D電影,《龍門飛甲》。

  這段時間,他一直待在沈城,和莊周一塊做《新僵尸先生》的后期,對所謂AI技術理解的更加透徹。

  當然莊周行動也快,召集了一干人等,來順便聊聊《蜀山》。

  (還有……)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