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四百一十四章 渴望

  維克多一行人,在夾皮溝停留了將近一周的時間,終于等到第一季的羊肚菌都被晾曬和加工成干品。

  看著一個個精致的羊肚菌,每一公斤封進一個小塑料袋里,維克多仿佛看到的就是一枚枚閃光的金幣。

  因為王教授人工培育羊肚菌的成功,所以今年春天這一季羊肚菌的數量,一下子就超過去年的總產量。

  過秤之后,一共是七噸半,將近一萬五千斤。

  每斤的價格,也比去年提升百分之十,達到了五十美金,這一下,就為夾皮溝合作社,入賬七十多萬美金。

  按照現在的匯率,換算成人民幣的話,那就是二百萬。

  當然,這二百萬里面,也有丁家溝大林子他們三個村一小部分,大概分去五分之一的樣子。

  剩下的一百六十萬,就算屬于夾皮溝所有。按照承包山林的股份分成,每戶占股百分之一,也能分到一萬六千塊。

  而劉青山那百分之六十,正好是一百萬。

  隨著獲取的利潤越來越大,這種差距也就顯得越來越大。

  消息傳開,夾皮溝再次歡騰,開春以來,大進項一樣接一樣,先是紅豆杉樹苗,再是羊肚菌,后面還有山野菜……

  張桿子的話,代表了鄉親們的心聲:

  “咋感覺這錢就像長翅膀似的呢,呼呼往咱們村子里飛!”

  這話雖然夸張了點,大伙卻全都樂呵呵地接受。

  想想去年承包山林的時候,村民一個個都有點提心吊膽的,害怕這些錢砸進去,十年八年回不來本兒。

  現在還擔心啥呀,不到一年就徹底回本,合同中剩下的六十九年,都是白賺的。

  這時候就有人念叨了,是村子里的張老蔫兒,平時三杠子壓不出一個屁來的主兒,今天卻表示有話說:

  “咱們每家拿一萬多,可是青山一個人就拿一百萬,這個差距好像有點大啊?”

  村民聽了,忽然沉寂下來,臉上的笑容,也漸漸消散。

  自己拿的是不少,可是別人拿的更多,心里當然不平衡。

  而隨著貧富差距越來越大,這種心態也就不斷失衡,逐步形成了幾十年后的那種狀態。

  不患寡而患不均,便是這個道理。

  看到氣氛有點古怪,老支書在鞋底子上磕打兩下小煙袋鍋子,然后開了腔:

  “桿子剛才說,錢長翅膀似的往咱們夾皮溝飛,可是大伙想沒想過,這錢上的翅膀,是誰給安上去的?”

  “那還用說,當然是青山,大伙心里都有數。”

  大張羅知道老支書的意思,連忙給搭梯子。

  老支書點點頭:“賺得多,那是青山的本事,就拿承包豆包山這事來說吧,青山完全可以自個一個人把山林承包下來,為啥還非得把大伙都帶上?”

  說完,他又用煙袋指指張老蔫兒:“老蔫吧,你給大伙說說這個理兒?你憑啥能拿這個一萬多?是你有能耐,還是你有路子?”

  張老蔫兒頓時耷拉下腦袋:“那是青山仁義,照顧咱們這幫老鄉親,是俺剛才想得太左,鉆牛角尖兒,等會兒俺去青山家,跟他認個錯。”

  “認錯就不必了,大伙心里有數就成,以后誰也別再拿這個說事,否則別怪我不客氣!”

  “就算有外人說,那是他們不懂咱們夾皮溝的情況,隨口瞎巴巴,瞧著咱們夾皮溝過上好日子,眼紅嫉妒,巴不得咱們搞內訌呢。”

  老支書做了大半輩子基層工作,經驗十分豐富,這種眼紅的苗頭剛剛露頭兒,就被他給消滅在萌芽狀態。

  劉青山這邊,送走了維克多一行,回到家里,就看到二姐正在當院刷醬塊子呢,還有奶奶和秋菊奶奶,也坐在小板凳上幫忙。

  只見劉銀鳳拿著小刷子,一點一點的,非常細致地將醬塊子上面的綠毛兒用水刷掉。

  她的神情很專注,陽光照在她白皙的臉上,鼻尖兒上還帶著一層細小的汗珠。

  看到這一幕,劉青山滿意地點點頭:二姐能沉下心來做事,他就徹底放心了。

  在這種即將踏出國門,進入陌生的國度學習的時刻,而且還背負著上千萬英鎊的資金,換成別人,或是緊張,或是興奮,只怕很少有能能夠沉下心做事。

  每臨大事有靜氣,說的就是二姐這樣的。

  “到下醬的時候了,今個兒陰歷是多少啦?”

  劉青山忍不住笑著問道。

  “三鳳,這一晃兒都四月初八了。”秋菊奶奶樂呵呵地答著。

  老太太現在是徹底融入了劉青山一家的生活,每天幫著做做飯,有時候去村里跟著忙活忙活,生活很充實,精神更愉悅。

  因為在這個家里,以劉青山為首的那些孩子,真把她也當成了親奶奶。

  當地下大醬,也很講究日子,一般都是四月初八,或者四月二十八,最遲也就是五月五端午節。

  劉青山在盆子里洗洗手,也就跟著掰醬塊子。

  他們這邊的醬塊子,都是一個長方體,長度超過一尺,寬和高也有將近半尺。

  有些孩子的腦袋長得比較方,就形容為“長個醬塊子腦袋”。

  一般都是春節前,就開始烀醬豆,所謂的醬豆就是當地產的黃豆,在鍋里烀一宿,烀得非常軟爛。

  然后在用木頭醬杵子,一點一點搗碎。后來就有一種手搖的小機器,專門攪醬豆的。

  醬豆攪碎之后,就在面板上,摔成上邊說的方形,用報紙或者牛皮紙包好,放到柜蓋上邊,等著時間慢慢發酵。

  等天氣暖了,屋里溫度升高,進屋就一股醬塊子的味道,這時候,就快要下醬了。

  劉青山掰開醬塊子,中間部分都黏黏糊糊的,這就表示醬塊子發酵好了。

  大醬好不好吃,發酵是關鍵。

  把醬塊子掰碎之后,就扔進醬缸里,加鹽加水,最好是涼開水。

  劉青山家人口多,主要是外來人口多,所以足足八塊大醬塊子,用了一口二缸,裝了大半下子。

  醬塊子下到缸里,只能算是剛開始,忙碌的時候還在后面呢。

  每天清晨起來,第一件事就是打醬缸。

  用一個木頭耙子,一下一下的,前后攪動醬缸里面的液體,這個過程,就叫打耙。

  大醬好不好吃的第二個關鍵,就在打耙上。

  勤勤的人家,早晚各打一次耙,每次最少也要二十分鐘到半個小時的時間。

  邊打還要邊用勺子,把上面漂浮著的臟東西舀出來。

  這樣等到大醬完全發酵之后,打耙時候散發出來的香氣,隔著好幾家都能聞到。

  要是比較懶的人家,不怎么打耙,大醬一股臭腳丫子味兒,賊拉難吃。

  劉青山家,負責打耙的是母親和奶奶,多數時候是奶奶。

  老太太坐在醬缸前面,手中不緊不慢,一下一下搗著木頭耙子,神態專注而沉靜。

  仿佛整個歲月,就一點一點的,從她的手指中流淌過去……

  為此,劉青山還特意給母親和奶奶拍了幾張打耙的照片,留作紀念。

  拍完照片,看著奶奶靜靜地坐在那打耙,臉上帶著樂知天命的滿足,劉青山也不免心生感觸,輕輕哼唱起來:

  “悠悠歲月,欲說當年好困惑,亦真亦幻難取舍。”

  “悲歡離合,都曾經有過,這樣執著,究竟為什么。”

  “漫漫人生路,上下求索,心中渴望,真誠的生活……”

  伴著奶奶手里發出當當的輕響,劉青山的歌聲,叫大伙都聽得入迷,品味著歲月的艱辛和渴望。

  劉銀鳳目光悠遠: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等劉青山一曲唱完,劉銀鳳這才問道:“三鳳兒,這什么歌,怎么沒聽過?”

  “渴望啊,再過幾年就該流行了。”

  劉青山笑著解釋,渴望這部電視劇,是九零年上映的,確實還需要幾年。

  說完他忽然感覺到,二姐劉銀鳳身上,好像發生了某種變化,

  渴望!

  劉銀鳳抬頭望望清朗的天空,目光似乎穿越大洋,到達大洋彼岸那個陌生的國度。

  這時候,猛然聽到有人大叫一聲:“渴望,這個名字好,三鳳兒,我的那部新書,就叫這個名字好啦!”

  是大姐夫高文學,嘴里大呼小叫的,透過他的近視鏡片兒,都能瞧見那股興奮的光芒。

  “大姐夫,書寫完了?”劉青山也有點興奮。

  這一年多的時間,大姐夫都在潛心創作,終于到了收獲的時候嗎?

  高文學點點頭,又搖搖頭:“剛完成第一部,我計劃這本書,要寫三部曲的,青山,你先幫我瞧瞧,我再修改幾次。”

  實際上,高文學前幾天就把第一部完稿,只是一直沒琢磨出來個恰當的名字。

  直到剛才聽到劉青山嘴里冒出來的“渴望”這兩個字,立刻覺得十分恰當:由渴望而耕耘,再由耕耘而豐收,這不就是三部曲嗎?

  “大姐夫,我也拜讀一下。”

  劉銀鳳也興沖沖地跟著劉青山,一起去高文學的那間小書房。

  高文學搬出來一個紙殼箱子,里面一本一本的,都是厚厚的稿紙。

  擰開鋼筆,高文學在最上面寫下了兩個大字:渴望!

  看著一尺多高的稿紙,劉青山點點頭:算是大部頭了,就是不知道內容咋樣,能不能達到平凡的世界那種層次。

  在書桌前坐下,劉青山接過高文學遞過來的開篇,閱讀起來,很快就沉浸在故事之中。

  故事從七六年開始,以黑土地為藍圖,講述了普通農村青年小山子,和他的同齡人一起,在變革的時代大潮中,掙扎拼搏的故事。

  他們飽受貧困的折磨,他們渴望友情,渴望愛情,渴望幸福的生活……

  等劉青山看完一本稿紙,就被旁邊的劉銀鳳接過去。

  就這樣,一直到晚上,劉青山才看了大半。

  閉上眼睛,他輕輕揉著眼眶,腦海里面,依舊滿是書中的人物和故事,在不停地交織變幻。

  “三鳳,你覺得怎么樣?”

  高文學有些緊張地盯著劉青山。

  劉青山緩緩睜開眼睛,目光中也滿是深深的渴望:“大姐夫,我覺得這部書,有拿茅盾文學獎的機會。”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