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四百一十五章 原材料最費勁

  高文學的身子也因劉青山這句話而微微一顫:當下華夏文學最高的獎項,當屬茅盾文學獎,是每一位作家的追求,他當然也不例外。

  他知道,到現在,這個獎項已經辦了兩屆,每隔三年評選一次。

  獲獎的長篇作品,每一篇都極為有份量,他能和那些大作家比肩嗎?

  劉青山瞧出來高文學的信心有點不足,跟著鼓勵地說道:“從這篇小說里,我看到對這片土地深沉的愛。”

  “看到了這片土地上的人們,他們內心充滿渴望,并且能夠用自己的雙手去努力改變自己的生活。”

  “這樣的現實主義題材,注定會在文學史上,留下光輝的一頁。”

  劉青山給出的評價很高,從他一個過來人的眼光來看,大姐夫的這篇渴望,已經不比平凡的世界遜色。

  高文學也漸漸從激動中平靜下來:“三鳳,我信你,其實這部小說的人物原型,就是你呀。”

  還有這種操作?

  劉青山回憶一下小說里面的情節,還真有幾分他的影子,也只能笑著搖頭了。

  “三鳳,那你再說說,還有哪些方面需要修改?”

  高文學擺出一副想要秉燭夜談的架勢。

  劉青山也確實有許多想法要說,還有劉銀鳳,也在旁邊進行一些補充。

  三個人越聊興致越濃,直到東方發白,這才相視大笑,各自回屋,倒頭便睡。

  隨后的時間,高文學又進入到埋頭創作修改的狀態,整天除了解決吃飯睡覺和必要的生理活動,剩下的時間,都投入到創作之中。

  這種狀態,就已經有點瘋魔。

  劉青山一瞧,趕緊私下里告訴母親:“大姐夫的營養,一定要跟上去。”

  他知道創作的艱辛,真能把人給熬死啊,就像路遙,寫完平凡的世界,就英年早逝。

  一部書,就掏空了他全部的心血,一字一句,都是鮮血凝成。

  丈母娘也心疼女婿,這些天,金鳳出國了,一日三餐,都是林芝張羅。

  早上一大碗牛奶,平時雞蛋和瘦肉也不斷,再加上新鮮的蔬菜和山野菜,營養足夠。

  在劉青山的授意下,吃完飯,林芝還會把高文學趕出去,到村外溜達一圈。

  就算高文學再不樂意出去,丈母娘的話也得聽。

  看到大姐夫的生活挺規律,劉青山這才放心,算算日子,就送二姐去首都。

  出發這天早上,夾皮溝老老少少的,都送出村口。

  鄉親們嘴里殷勤囑托,小娃子們都滿眼羨慕,在他們心目中,銀鳳姐姐就是他們努力追趕的榜樣。

  “大家都回去吧,就算身在異國他鄉,我也會想著鄉親們的。”劉銀鳳的神情也有些激動,揮手向人們告別。

  “二鳳,到了國外,別給咱們華夏人丟臉。”

  老支書也揮舞著干瘦的手掌。

  “二鳳,到時候別忘了回來報效祖國!”

  這是拐子爺爺的叮嚀。

  劉銀鳳的眼睛有些濕潤:“放心吧,無論在哪,我永遠都是一個華夏人!”

  而小老四和老五,也都眼淚八叉地揮舞著小手:“二姐,過年的時候一定要回來啊!”

  望著大哥和二姐坐上小轎車,兩個小不點的眼淚,終于不爭氣地滴落下來。

  山杏忽然張嘴唱了起來:“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華國印……”

  坐車一直到了縣城,劉銀鳳的心情,這才平靜下來。

  開車送他們的是呂小龍,這時候才嘻嘻哈哈地開始說話:“銀鳳姐,我啥時候要是能去米國瞧瞧,那就算值了。”

  劉青山敲了一下他的腦袋:“米國也不是天堂,只是有錢人的天堂。”

  呂小龍摸摸后腦勺:“那我還是先努力成為一個有錢人吧。”

  首都的一條老胡同里,響起咚咚咚的小鼓聲,老帽兒騎著三輪,穿行在狹小的胡同中,車輪碾過斑駁的石板路,仿佛穿行在悠遠的歷史畫卷。

  魯大叔坐在三輪上,手里拿著個小鼓,不時輕輕敲兩下,嘴里吆喝一聲:“收舊東西嘍——”

  在以前的京城,就有一種專門收舊貨的行當,叫打小鼓兒的,就和他們現在類似。

  “打小鼓兒的,我家有個罐子,你們收不收?”

  一個大雜院的大門里,走出個老太太,領著兩個人進院。

  “老姐姐,這個壇子,您還是留著腌醬疙瘩吧。”

  都不用魯大師掌眼,老帽兒就把那個咸菜壇子給放了回去。

  老太太頓時不樂意了:“瞧你那一臉褶子吧,管誰叫姐呢!”

  老帽兒哈哈大笑兩聲,正要走人,卻被魯大叔捅了捅,悄悄指指墻角。

  瞧著那里堆著一大堆破磚爛瓦的,老帽兒也是眼睛一亮:“這些瓦是誰家的?”

  “公家修房子串下來的。”

  老太太瞥了眼隨便說道。

  “那我們給您五毛錢,家里的房子有點漏雨,正琢磨著揀點回去補補呢。”

  老帽兒從兜里掏出幾張毛票,遞給老太太。

  那老太太立刻樂得眉開眼笑,還幫著他們裝車。

  等出了胡同,魯大叔和老帽兒相視一笑,把那些沒用的磚頭扔掉,剩下完好的瓦片和瓦當都留下。

  “這些瓦當不錯,雕刻得挺精美。”

  魯大師拿起一片瓦當,嘴里稱贊著。

  所謂的瓦當,就是屋檐筒瓦最前面用來遮擋的圓形瓦片,起到裝飾和保護的作用。

  兩個人騎著三輪車,把這些屋瓦運到史家胡同,劉青山奶奶家的老宅子里。

  這里,已經堆放了不少建筑材料,都是他們每天一點一點弄回來的。

  有磚瓦,也有些雕花的破舊門窗之類。

  最大的,就是兩個鼓型的石頭門墩兒,上面的雕刻也同樣精美,據老帽兒說,這倆門墩兒,以前是某親王府門口的。

  門墩兒是一座宅子的門面,從前的人是非常講究的。

  歌謠里面不是唱了嗎:小小子兒,坐門墩兒,哭著喊著要媳婦兒……

  除了這對兒門墩兒之外,老哥倆甚至還弄回來一個完成的影壁。

  從上面的墻帽兒到最下面的基座,一磚一瓦,都完好無缺,需要的時候,隨時可以重新組裝上。

  中間的影壁心,則是一副歲寒三友圖,古香古色。

  據老帽兒師叔說,反正他小的時候,在哪個王府里面好像見過。

  院子里這些東西,有撿的,也有給個三毛五毛收回來的,反正也沒花啥錢,這會兒的人們,還都不拿這些當好東西。

  這也是劉青山臨走的時候安排的,像這種有些歷史的老宅子,修繕起來,最費勁的就是原材料。

  現在還沒有專門生產仿佛建筑材料的地方,想要把老宅子恢復原樣,搞不好都得自己燒磚燒瓦,那可就費了勁了。

  所以劉青山就想出這招,反正也不耽誤這兩位收舊貨。

  把東西分門別類歸置好,三輪車上,就剩下一個裝貴重物品的木頭箱子。

  三輪車一路搖搖晃晃,回到位于琉璃廠的院子,一進門,就看到劉青山正站在院子里,光著膀子,用毛巾擦洗上身呢。

  “青山,啥時候來的?”

  老帽兒笑呵呵地打著招呼。

  “剛到,師叔,魯大叔,洗洗吃飯,我正好路過天福號,買了個醬肘子。”劉青山笑著招呼二人。

  “不忙不忙,先把東西歸置歸置。”

  魯大叔和老帽兒一起,小心翼翼地把木頭箱子抬進屋里,然后就從里面開始掏東西。

  劉青山就在一旁瞧著,魯大叔在旁邊解釋:“今天收獲一般,就一個清朝民窯的大碗,還有十幾塊袁大頭。”

  幾個拿著東西,去藏寶室那屋,魯大叔和老帽兒各自取出一把鑰匙,門上有兩把鎖,兩個人各自負責一把鎖。

  劉青山進屋踅摸一眼,感覺好像比上次離開的時候,又多了不少東西。

  “小山子,這屋子都快堆滿了。”老帽兒嘴里說著,然后把銀元和先前收的放到一起,用牛皮紙卷起來。

  而魯大叔,則拿出小冊子,開始一樣一樣登記。

  等他們都收拾完了,這才一起出了屋子,劉青山這才說道:

  “這次回去,我就可以帶回去一部分,老家那邊的恐龍博物館快要建成了,我叫人專門建了個小展館,用來存放這些物件兒。”

  “那敢情好,咱們這些東西,前前后后也花了不少錢,放在這,天天睡覺都不踏實。”

  魯大叔嘴里開著玩笑,他老伴兒則和劉銀鳳一起,收拾碗筷,準備開飯。

  這老哥倆跑了一天,晚上每人還整二兩,也不多喝。

  彼此說說各自的情況,老帽兒師叔就把手往劉青山眼前一伸:“經費又要花光了。”

  劉青山也忍住笑,咋還連經費都整出來了呢。

  魯大叔就笑著在旁邊補充:“別的好說,天天串胡同,收來的東西也花不了幾個錢,就是每周去友誼商店,花費的外匯有點多。”

  友誼商店里的東西,好是真好,但是價格也真高。

  不過劉青山才不在乎呢,價格再高,相比后世,那也是白菜價。

  而且花出去的錢越多,說明收上來的東西越多,質量越好,他還巴不得的呢。

  于是他笑笑說:“我這賣羊肚菌,剛賺了一筆外匯,我二姐出國要帶一些,還能給你們勻出來十萬美金左右。”

  老帽兒和魯大叔對視一眼,一起大笑,笑了一陣,老帽兒師叔說道:

  “那又夠我們折騰半年的了,現在友誼商店的服務員,看到我們倆去了就擰眉瞪眼的,叫我們給外賓留點古董,哈哈!”

  魯大叔也笑:“我們哥倆,都成友誼商店最不受待見的人啦。”

  劉青山也是大樂,這些古董,能少流失一些的話,他當然打心底里高興。

  畢竟到了幾十年以后,搞不好都得花費千倍萬倍的價錢,才能買回來,實在太虧得慌。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