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清晨。
天還沒亮,高谷就到了宮門外的金水橋畔。
今天不是早朝的日子,所以宮門外顯得很冷清,跟著高谷一同過來的,還有大約七八個官員。
這些人都是清流出身,只不過有些還在翰林院觀政,有些已經被外放到了部院當中。
除了裴綸之外,他們這些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年輕,而且身強體壯。
羅通昨天到高府的時候,大約說了自己那邊能組織起來的人數,預計有四五十人。
考慮到在通知其他的大佬趕來之前,可能會短暫的發生沖突,都察院那幫御史又是瘋起來六親不認的。
高次輔為了自己的安全,特意挑選了一些看起來比較能打的。
隨著熹微的晨光漸漸出現,不遠處的午門廣場上漸漸多了不少禁軍衛士,在準備打開宮門。
抬頭望了一眼天色,彭時的心中不知為何感到有些不安,猶豫了一下,他邁步走到高谷的身邊,輕聲問道。
“恩師,再有不到半炷香,就到了約定的時間了,這怎么,絲毫的動靜都沒有呢?”
高谷立在原地,目光遙遙的穿過望著都察院的方向,聞言,眉頭微皺,答道。
“稍安勿躁,這么多人,組織起來也不容易,耽擱些時候也正常,耐心等一等。”
話雖是如此說,但是高谷自己的眼皮也在不停的跳,抬眼看了一眼天色。
他心中也涌起一陣不安,莫不是羅通這小子也在算計他,放了自己鴿子吧?
羅通沒有打算放高谷的鴿子。
盡管他的確打算坑一把高谷,在路上金蟬脫殼。
但是他無論如何都沒有想到,自己連都察院的門都沒出去,就被堵了個正著。
從高谷的府邸出來之后,羅通同樣起了個大早,來到了都察院。
此刻的都察院,早已經人聲鼎沸。
隨著一天時間的發酵,早朝上發生的事情,早已經傳遍了整個京師。
在羅通以及他手底下人的鼓動下,不少年輕的御史還有一些部院的官員,在這一天,都早早的齊聚到了都察院外頭。
三四十人陸陸續續到齊的時候,天還沒亮,距離平時上衙的時間,還有一個多時辰。
這么多的老大人們蜂擁而至,惹得門房一陣自我懷疑,自己是不是記錯了開衙的時間。
待羅通到達的時候,一幫御史早已經被幾個煽風點火的人,鼓動的義憤填膺,議論紛紛。
羅通身著緋色官袍,剛下轎子,就被一大幫御史給圍住了。
“如今奸佞當朝,蒙蔽君上,正是我等正本清源之時。”
“不錯,大明和蒙古乃是世仇,虜賊劫我上皇,遲遲不還,竟敢妄言議和?”
“朝廷昏聵,讒言陛下,我等定不能坐視不理。”
眼見這幫年輕人,一副群情激奮的樣子。
羅通輕輕的吐了口氣,緩步來到都察院前頭的臺階上,義正言辭道。
“諸位同僚,我等皆是清流科道,風憲之臣,匡正君上,諫止奸佞,乃是我等職分所在,雖萬死不敢辭也。”
“我大明和蒙古諸部,本為世仇,虜賊屢次侵我邊境,掠我軍民,擄劫上皇,蔑視大明,如此奇恥大辱,大明本該整軍備戰,休養生息,伺機迎回上皇。”
“但是如今,朝中有奸邪小人,欲亂我朝綱,媾和蒙古,離間天家,朝中諸公,畏避奸佞權勢,坐視圣天子被蒙蔽,不敢發一言以諫止。”
“諸位同僚,如此局面,我等身為言官,應當如何?”
這番話,羅通說的慷慨激昂,感情充沛,最后一句話,幾乎是聲嘶力竭。
一幫年輕御史被他說的十分激動,滿臉漲紅,拳頭緊握,底下早就有安排好的御史,立刻喊道。
“諫陛下,誅奸邪!”
于是,底下迅速形成一股音浪,眾人氣勢洶洶的齊聲高喊道。
“諫陛下,誅奸邪!”
“清朝堂,正本源!”
聲音一陣高過一陣,熱血沸騰,聲浪震天。
在這一刻,這些御史們覺得自己就是這黑暗的朝堂之上,孤獨而堅定的唯一一道亮光。
羅通同樣滿臉通紅,激動的喊道。
“既然如此,諸位同僚,我等這就進宮,跪諫陛下!”
“好!”
“同去同去。”
于是,三四十位身著各色官袍的官員,浩浩蕩蕩的就開始朝著宮城的方向進發。
羅通開始還走在前頭,但是走過了兩個街口之后,他便已經悄悄的落到了中間,混在人群當中。
如今天還沒亮,他的一身淺色緋袍,還不算是特別顯眼。
眼瞧著距離宮城已經不算太遠,自己和任禮約定好的地方,就只差一個街口的距離。
羅通正盤算著怎么悄無聲息的脫身,忽然,一陣比他們聲音更大的密密的腳步聲響起。
隨即,幾十個身著軍服的兵丁竄了出來,將他們圍了起來,這些兵丁瞧著十分眼熟。
很快便有人認了出來,驚呼道。
“五城兵馬司!”
羅通忽然有些不安。
五城兵馬司負責京城捕盜,巡查,是不動用禁軍親衛的情況下,京城內最強的武備力量。
可是尋常情況下,五城兵馬司根本不可能出動這么多人,也不可能敢攔都察院的官員。
他們敢這么做,說明是得了命令的,而五城兵馬司雖是武職,卻是歸兵部管轄。
因此……
這些御史被擋住了去路,團團圍住,頓時心生怒意,喝道。
“吾等乃朝廷命官,此去欲諫天子,爾等竟敢圍困吾等,不要命了嗎?”
那些兵丁沒有說話,反而是不遠處響起一道熟悉的聲音。
“這話該本官來問,爾等糾結聚眾,意欲何為?”
聽到這熟悉的聲音,眾人頓時臉色一變。
還沒等他們反應過來,在一眾兵丁的簇擁當中,便出現了兩個身著緋色官袍的老者。
不同的是,左邊這位衣袍上繡著獬豸,右邊那位衣袍上則繡著錦雞。
隨著他二人出現,一旁的兵丁紛紛退避,眾人也是一驚,手忙腳亂的行禮,道。
“見過總憲大人,見過于少保!”
不錯,這次趕過來的人,正是左都御史陳鎰和兵部尚書于謙。
那一日陳鎰匆匆進宮,得了天子的允準,平息叩闕一事。
他便時時派人盯著羅通的動向。
這么大面積的聚眾,事前根本就沒有辦法完全隱瞞消息。
因此,陳鎰得知消息之后,連忙去找了于謙,連夜帶著五城兵馬司的人,早早的等在了都察院往宮城的必經之路上。
這不,堵個正著!
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