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四百六十九章:常懷謹慎之心

  窗外的雨淅淅瀝瀝的下,武英殿中沉寂了片刻,眾人都被天子的一番話打了個措手不及。

  一時之間,眾臣都望著白發蒼蒼的胡老尚書,卻見他老人家的神色也十分古怪。

  正在眾人疑惑之時,胡濙拱了拱手,開口道。

  “陛下,太上皇歸朝雖是朝野上下,萬民所向,陛下親親尊讓之誼,臣等亦嘆服不已,但是,土木一役,官軍將士死傷無算,迎歸之禮如此隆重,恐上皇心中不安。”

  “且,方才陛下所述儀典,繁瑣復雜已近登基之儀,單因上皇歸京,操持如此繁復的儀典,恐靡耗太甚,禮部也未必來得及準備,故此,臣請陛下三思。”

  老尚書雖然上了年紀,平時在朝上一副懶洋洋的樣子,但是實際上,凡是經過他手的政務,都處理的雷厲風行,絲毫都不拖泥帶水。

  但是這一次,胡濙顯得也十分謹慎,這一番話,說說停停,似乎時時刻刻都在斟酌措辭。

  一番話說完,在場眾人都回過味來了。

  要說還得是專業人士,一眼就看出了關鍵。

  祭告天地,入拜祖廟,御奉天殿受百官朝賀,頒行大詔,昭告天下,再拜圣母皇太后……

  這一套禮制,可不就是登基大典的流程。

  相較于這個意義,太上皇兵敗而歸,卻被如此隆重的迎接,帶來的小小尷尬,都得往后排。

  可是,天子的登基大典,早就已經舉行過了。

  如今再折騰這么一次,又是為了什么?

  在場的大臣雖然對禮制不甚熟悉,但是經過胡濙這么一提醒,答案幾乎就要呼之欲出了。

  禪位儀典!

  作為同樣涉及到皇位傳承的儀典,登基大典和禪位大典的流程十分極為相似。

  只不過,主祭儀典的人從一個變成了兩個,登基詔書變成了禪位詔書而已。

  再回想一下剛剛天子所說的話。

  “……朕與上皇同御奉天殿,頒行大赦天下詔書……”

  毋庸置疑,大赦天下的詔書,肯定是天子頒布的,這種事情,輪不著一個已經退位的太上皇來做。

  那么,非要拉著太上皇去奉天殿做什么?

  要說群臣朝拜,京郊出迎,祭告天地,這個流程當中,朝拜了不知多少次了。

  不是接受朝拜,也不是去頒大赦天下詔,那要做什么?

  做泥塑木雕嗎?別開玩笑了!

  去了就得有去的意義。

  想想當時的場景,皇帝和太上皇,兄弟倆一起坐在御座上,底下是文武群臣。

  天子在上頭頒了大赦天下的詔書,太上皇就干看著,不說點什么?自然不會。

  到了那個場景下,就得有該有的覺悟。

  奉天殿,不是隨隨便便就能去的。

  那是天子正殿!

  太上皇在禮制名分上,都要壓過皇帝一頭,但是唯獨一點是皇帝獨有的權力。

  那就是理政治國的權力,一旦退位,就相當于讓渡出了這份權力。

  雖然理論上來說,太上皇仍能參與政事,但是已經失去了言出法隨的效果。

  奉天殿象征的就是這份權力,除了天子之外,所有人都是沒有權力啟用奉天殿的。

  現如今,天子要和太上皇同御奉天殿,已經不是禮遇這么簡單了。

  這是在試探,或者說是在逼太上皇表態。

  如果太上皇就這么堂而皇之的重新坐上奉天殿的御座,哪怕從頭到尾一言不發,接踵而來的,一定是科道御史的彈劾奏章。

  這是僭越!

  禮制上而言,太上皇全稱是太上皇帝,所以說是退位其實不恰當,更合適的說法,應該是受太上皇帝尊號。

  所以,一應的御制之物,皇帝能用的,太上皇也能用。

  但是唯獨奉天殿,是專屬于皇帝的。

  太上皇即便要參理政事,也決不能啟用奉天殿,這同樣也是禮制。

  所以說,太上皇要么不進奉天殿,但凡進了,就得當著群臣的面,將名分的問題徹底的說清楚。

  想通了這些,再看天子溫和的笑容,幾位老大人不約而同的加了幾分謹慎。

  同時,覺得天子在開玩笑的想法,也隨之煙消云散。

  而對于胡濙委婉的反對,天子的態度是……

  “花銷是戶部的事,不必禮部費心,使團剛剛出京,到達瓦剌,談判細節,再到做好一應的準備,將上皇迎歸,少說也要兩三個月的時間。”

  “當初朕的登基大典,禮部沒用一個月就備齊了一切,現如今上皇歸期還有這么久,怎么就準備不好了?”

  看著天子怫然不悅的神色,胡濙有些恍惚。

  這場面怎么似曾相識?

  不過年紀大了,一時之間感覺自己有點想不起來。

  就在這個時候,豐國公李賢也開了口,道。

  “陛下和太上皇情誼深厚,太上皇北留虜庭一年之久,若迎候之禮太薄,則恐天下萬民議論陛下涼薄,禮儀典制固然繁瑣,但是大宗伯也需體念陛下的為難之處。”

  胡濙掃了他一眼,心中暗暗腹誹,這個沒原則的老東西,就知道跟著天子瞎附和。

  與此同時,天子也道。

  “胡尚書,迎回上皇乃是群臣所請,自去歲土木之后,朕即大位,嘔心瀝血,夙興夜寐,然京城中數有朝臣質疑朕心,今上皇歸期有望,禮部儀注如此簡薄,欲置朕于何地?”

  口氣依舊平靜,但是胡濙卻敏銳的嗅到了一絲危險。

  只一瞬間,他想起來這種似曾相識的感覺,是從哪里來了。

  當初,這位陛下登基之前,在法統問題上,就是這種堅決的態度。

  一時之間,胡濙背后冒了冷汗。

  是他大意了,竟覺得如今天位已明,名分各定,沒有必要再過分逼迫太上皇當眾表態。

  但是他卻忘了,在這個問題上,一向開明的天子,當初不惜擱置所有的政務,拿出胡攪蠻纏的架勢,也絲毫不肯讓步。

  當下,胡濙便做出了判斷,毫不猶豫道。

  “陛下恕臣考慮不周,臣回禮部之后,即刻操辦此事。”

  于是,天子這才露出一絲笑意,點頭道:“如此便好。”

  殿中的氣氛這才為之一松,在場眾臣都不自覺的輕輕舒了口氣。

  剛剛天子的臉色一變,竟讓他們下意識的連大氣都不敢出。

  原來,不知不覺間,年輕的天子,已經有了淵渟岳峙的帝王氣勢。

  與此同時,雖然達到了目的,但是朱祁鈺的臉上,卻微不可查的閃過一絲失望。

  雖然說,對于胡濙的態度,他早就有所預料,但是,失望總是避免不了的。

  這個老家伙,識時務懂局勢,但是到底,心還是向著先皇嫡子的朱祁鎮。

  將這些暫且擱下,朱祁鈺轉向楊洪和范廣二人,同樣是吩咐的口氣,道。

  “除了這些之外,太上皇歸后,皇嫂和太上皇的其他后妃,也當移居南宮,因此,南宮的防衛需要加強。”

  “但是,二十六衛宿衛宮城諸門,各有執掌,抽調不開,所以朕打算從京營,錦衣衛,及騰驤四衛中抽調精銳,另組成三個京衛建制,專門負責南宮的護衛。”

  “京營抽調的精銳,由楊侯負責,至于這三個京衛自指揮僉事以下的軍官,由范都督和兵部的俞侍郎共同擬個名單,再遞給朕。”

  還是那句話,涉及到軍務,尤其還是京衛的事情,天子基本上是一言而決。

  所以,楊洪等人也沒有可多說的余地,拱手領命……

  地址: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