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五百六十三章:太子的課業

  文華殿中。

  朱祁鈺此刻正在召見內閣和翰林院的一眾大臣,應該說,對于太子出閣的這件事情,這兩邊是最熱心的,成為帝師的機會,可不是人人都能有的。

  像是太子三師,太子三少這樣的加銜,雖然難得,但是到了一定地位,這種加銜反而是可有可無。

  倒是替太子授課開門的老師,這才是真正悶聲發大財的角色。

  無論是從未來可能獲得的收益,還是帝師這個身份所帶來的名譽聲望,都足以讓這些年輕的翰林們搶破了頭。

  不錯,雖然廷議上,大家都說要將給太子授課的任務,交給翰林院和內閣。

  但是實際上,內閣的老大人們,政務本就繁重,怎么可能真的去耐心的教一個小娃娃認字呢?

  因此,他們也就是掛個名,然后偶爾抽個時間,負責檢查一下太子的課業而已。

  真正負責授課的,還得是翰林院里的年輕翰林。

  這些人飽讀詩書,才學足夠,但是又沒有參與朝局,正好負責授課,與此同時,因為他們多數都身家清白,所以也是太子屬官的上佳之選。

  內閣和翰林院的動作很快。

  廷議通過之后,迅速就為尊貴的太子殿下制定了學習科目。

  首先是傳統開蒙所用的三大本,即《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

  這三本是核心教材,太子殿下需要在三到六個月內,熟讀全文并背誦默寫。

  除此之外,翰林院和內閣的老大人,每隔三日,會為太子殿下講解《孝經》《大學》《中庸》的內容。

  這幾本書以講解為主,不需要背誦,相對稍輕松,但是需要理解并融入言行當中。

  原本,課程的基本構成就這些。

  但是后來,老大人們商討過后,決定額外再加兩本書。

  一本是太祖皇帝的《皇明祖訓》,理由也很充分,祖宗家法不可不知。

  另一本,則是宣宗皇帝主持編纂的《御制帝訓》!

  如果說皇明祖訓是祖宗家法,那么御制帝訓就是宣宗皇帝對于治國安邦,戡亂平叛的經驗之談。。

  在這本書當中,宣宗皇帝強調平時“安不忘危”,“守備為上”,治軍之時“訓練有方,統馭有法”,戰時“兵貴神速,然勿輕敵冒進”。

  之前在正統朝的時候,三楊為某太上皇安排授課,是沒有這本御制帝訓的,因為三楊覺得,除了宣宗皇帝這種異數之外,非開國之君,基本是沒有親臨戰陣的機會的,所以他們的教育,更傾向于文教。

  至于張太皇太后,她老人家雖然深明大義,但是卻也不擅長政務,宣宗皇帝既然將太子托付給了三楊,她便給予全部的信任。

  然而事實證明,但凡當時對太上皇進行過哪怕是最基礎的軍事教育,也不會釀成如此大禍。

  因此,在天子的提議下,老大人們幾經討論,最終加上了這本御制帝訓。

  不過,考慮到太子年幼,皇明祖訓和御制帝訓這兩本書,肯定無法完全讀懂,所以,這部分的要求是,全文背誦!

  于是,太子殿下的整個日常,就變成了,每日誦讀三百千,并學習寫字,隔一日,授皇明祖訓,御制帝訓,孝經,大學,中庸。

  三百千倒是好說,翰林院隨便拎一個人出來都能講。

  皇明祖訓和御制帝訓這兩本書,也好安排,因為涉及都涉及到政務層面,自然是內閣包攬。

  反正,這兩本書也不指望太子殿下現在能理解,只是象征性講一講,讓他先背下來再說。

  產生爭議的,是《孝經》《中庸》《大學》這幾本書的授課人選。

  作為儒家的經典著作,這三本書,雖然不需要背誦,但是卻需要理解要義,并且將其融入到日常言行當中。

  所以,這部分的責任尤其重大,可謂是會直接影響到太子未來德行的。

  首先,負責講解的人,一定要三觀正,不能給太子殿下帶跑了,這是基本的,也是最容易達到的。

  其次,就是要學識淵博,能夠講的妙趣橫生,總不能講著講著,給太子殿下講睡著了。

  然后,就是要年輕。

  雖然說,這次出閣并不備府,但是,作為太子的授業之師,天然便是太子未來倚重之人。

  總不能找一幫垂垂老矣的大儒過來,太子長成了,他們也駕鶴西去了。

  為太子授業,是政治資本,對給太子授業的人和太子自己來說,都是一樣的。

  所以,胡濙進殿的時候,看到的場景就是,幾個頭發花白的老大人,氣勢洶洶的誰也不讓著誰。

  “倪謙秉性剛直,學識淵博,于大學之道,頗有獨特見解,為太子講授大學之人,非他莫屬。”

  這是翰林學士蕭镃的聲音。

  然而他話音剛落,立刻就有不同的意見。

  “不不不,還是周洪謨更合適,倪謙雖好,但是年歲稍大,而且為人太過古板,太子年紀尚幼,萬一因此厭學,則有所不美。”

  這是內閣的俞士悅。

  然后緊接著,各種聲音響起。

  “要論年輕,徐溥二十多歲,不是更加年輕?”

  “其實萬安也不錯,狀貌魁岸,儀觀甚偉,而且學識也足。”

  “還是周洪謨!”

  “倪謙!”

  “徐溥……”

  “萬……萬安……”

  看著幾個熟悉的面孔,爭的面紅耳赤的樣子,胡濙不由感到有些無語,不過很快,他就收拾好了心情。

  這幫老家伙要爭什么,是他們的事兒,自己可是有正經事的。

  “臣胡濙參見陛下!”

  雖然是風塵仆仆,一路趕來,但是胡老大人行禮的時候,依舊一絲不茍。

  隨著他走進殿中,原本還在爭論的內閣和翰林院的老大人,也都不約而同的安靜下來。

  一是因為胡濙本身的資歷和地位,二則是因為,胡濙去迎復太上皇,是朝野上下皆知的事情,他如今回來了,那么,太上皇呢?

  胡老大人沒有讓他們等太久,被叫了免禮之后,稟道。

  “陛下,老臣無能,未能勸得太上皇起駕返京,如今太上皇仍在宣府行宮,寧遠侯任禮,因受太上皇旨意,留駐宣府負責護衛之事,臣和舒公公先行返京,向陛下稟告詳情。”

  說著,胡濙從袖中拿出一疊文書,道。

  “此乃臣此次前往宣府的詳情奏疏,及太上皇給陛下,圣母及端靜皇后的家信,請陛下御覽。”

  地址: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