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朝堂論辯

  內閣,俞士悅等人站在公房當中,看著臉色肅然的懷恩,心中也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

  要知道,近些日子以來,像是傳旨這種事情,懷恩基本上已經不親自過來,而且派司禮監的兩個小內侍來負責了。

  這次,他親自過來,可見要傳的旨意非同小可。

  不過,盡管心中已有預料,可等到他們聽完了旨意之后,還是一陣發愣。

  “懷恩公公,陛下真的是這么說的?”

  眼瞧著底下一干內閣大臣面面相覷,懷恩卻一副意料之中的樣子,又重復了一遍,道。

  “陛下旨意,命刑部追查杜寧供詞是否屬實一事,并有旨意昭示群臣,國有法度,上下有別,朝廷上下,君臣百姓,需各安本分,恪守其責,此方為社稷興隆之道,天下安寧之本也!”

  天子讓陳循入詔獄探望杜寧的事,并不算是什么秘密,而陳循從詔獄出來之后,神情十分低落,對于談了什么內容,卻絕口不提。

  這幾日下來,朝中多有猜測,直到今日,懷恩帶來了杜寧的供詞,按理來說,這份供詞理當送到刑部,但是,讓內閣眾臣沒有想到的是,他們只是試探性的提了一句,懷恩就大大方方的把供詞的內容告訴他們了。

  這個舉動,再結合天子將供詞交給刑部核證的舉動,其實便能看出很多東西,而天子似乎還覺得不夠,于是,才有了后面這些話。

  雖然說,看似這些話并沒有提及到杜寧一案,但是,既然天子將其放在了一起,那么后面的這些,明顯就是對案情的態度。

  這一連串的話,總結下來,其實就幾個字,恪守法度,安分盡責。

  杜寧的案子,如今舉朝矚目,如果說這份供詞屬實的話,那么,大概率會在朝堂上引起激烈的議論。

  要知道,朝堂上的事,很多時候不僅要講法理,還要講情理,杜寧的舉動固然是違背了朝廷法度,但是,卻也并非不是情有可原。

  杜寧一案,又牽扯到開海一事,這件事情用好了,或許會成為開海的助力,但是在如今朝堂大方向堅持祖制的情況下,很有可能反過來變成攻擊開海的手段。

  而天子的意思其實也已經很明白了,所謂恪守法度,安分盡責,其實就是在斥責杜寧自作主張,認為他沒有安守本分,盡忠職守。

  更重要的是,這道旨意,明顯是下給朝中眾臣的,這就意味著,這即將又是一次,天子對臣下的訓誡。

  不過,這種訓誡在如今朝堂正為開海而吵的不可開交的情況下,又會最終如何走向,只怕沒有人能夠預測……

  數日以后,終于迎來了新一次的早朝。

  和平時的朝會不同,今日的朝會,要廷議此前戶部所奏的開海一事。

  這件事情在京城發酵了許久,如今,總算是要在朝堂上見真章了。

  在禮官的指引下,眾臣行禮之后,便由戶部上前,再次陳述了開海的理由和相關的措施,這段時間下來,戶部也沒有閑著,如今拿出來的這份章程,較之之前完善了許多,但是大體上的理由和思路依舊不變。

  待戶部陳述結束之后,首當其沖站出來的,便是禮科的給事中葉盛,和眾人所預料的一樣,葉盛的第一條攻勢,仍然是祖制。

  “陛下,海禁之制,乃太祖皇帝所立祖制,戶部所言海貿之事,雖名為并不更易祖制,但皇店遠在京城,所謂皇商,實則便是委托民間商賈而已,如此舉動,則海禁廢弛,已在眼前。”

  所以說,朝堂上就沒有傻子,戶部玩的把戲,其實不過是掩耳盜鈴罷了,聰明人一看就知道是怎么回事。

  隨后,葉盛繼續開口,道。

  “太祖立海禁,本意乃是為海疆靖寧,百姓安穩,海禁若開,勢必會有諸多百姓棄農從商,而海外諸國,限山隔海,僻在一隅,似安南,占城,真臘等國,朝貢賞賜互通有無,皆賴海禁,若海禁廢弛,盜賊橫行,民間貿易頻繁,則必生事端,我太祖,太宗,仁宗,宣宗數朝,皆以海禁為邦寧之本,豈可擅自更易,臣以為,戶部所言,萬不可準,還望陛下明鑒。”

  作為科道年輕一輩的代表人物之一,葉盛還是有點東西的,他對戶部的駁斥,并不單單停留在海禁是祖制這一條上頭,而是深入的剖析了海禁政策的來源和好處,最后用歷代先帝厲行海禁的舉措作為結尾,這一整套言論下來,可謂是環環相扣,義正言辭,不少朝中大臣都紛紛出言附和。

  當然,這僅僅只是個開始而已,隨著葉盛的出言,戶部這邊,也同樣有官員站了出來,不過,讓眾人有些意外的是,這個人竟然是戶部主事余子俊。

  這位余大人的名聲,在官場當中倒是不小,景泰元年殿試的探花,被天子親自點卷,隨后入戶部觀政,深得戶部尚書沈翼的賞識。

  近段時間以來,有消息稱,這位余大人即將被調往福寧州任知州,算是一個不大不小的擢升,據說,吏部已經在擬調令了,過不了多久,圣旨一下,他就該啟程出京了。

  按理來說,這個時候,他理當是低調謹言才對,而且,再怎么說,余子俊畢竟剛入官場數年而已,跟如今殿中的大多數官員相比,都算是后輩,讓他出面代表戶部駁斥其他人,真的能行嗎?

  不少人將疑惑的目光,投向了一旁的戶部尚書沈翼身上,但是,這位老大人卻八風不動,好似什么都沒有發生一般,平靜的旁觀著殿中的一切。

  于是,余子俊在殿中站定,面對朝堂上下的審視,落落大方的開口,道。

  “陛下,臣以為,葉大人所言并無道理。”

  “戶部此奏,并非要擾亂海禁,而是要同海外諸國加強聯系,葉大人既知太祖所纂皇明祖訓列十五不征之國,自當知曉,太祖為何將其列為不征……”

  不得不說,余子俊還是有幾分能耐的,葉盛把皇明祖訓搬出來說是事,那余子俊就同樣用皇明祖訓回擊他。

  “……四方諸夷,皆限山隔海,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給,得其民不足以使令。若其不自揣量,來撓我邊,則彼為不祥。彼即不為中國患,而我興兵輕犯,亦不祥也。吾恐后世子孫倚中國富強,貪一時戰功,無故興兵,致傷人命,切記不可……”

  “此為皇明祖訓之言,葉大人尋章摘句,無非是想說明,若交往頻繁,則爭端必起,然則祖訓已有明言,若彼擾我邊,則彼為不祥,我朝廷雖不自恃富強,興兵討之,然亦不懼其犯。”

  “先者太宗命三寶太監六下西洋,煊赫國威,海外諸國無不仰慕我大明繁盛,愈加恭順,朝貢不斷,今戶部此奏,雖無下西洋之靡耗,卻與下西洋所求相同,皆為王道澤披天下,令我大明藩屬之國,同沐圣主恩德,敬服大明天威爾,又何來爭端?”

  這番話,從皇明祖訓說到鄭和下西洋,死死的扣住煊赫國威幾個字,將開海的目的,繞到了王道二字上,不得不說是一個無比絕妙的解釋。

  以王道化藩屬之國,向來是堂堂正正的手段,而且,也是被歷朝歷代的儒家若稱道的事情。

  余子俊從這個角度切入,幾乎是封死了葉盛的話頭。

  當然,葉盛也不是好對付的,他敏銳的察覺到了,余子俊話里存在的漏洞,當機立斷的反駁道。

  “余大人所言,固然不無道理,但是世間之事若是皆如紙上所言,治國之道又豈會如此繁難?只怕真的走到那一步,就不遂余大人之意了……”

  這話的用意十分明顯,就是在說余子俊說的話太過于理想化了。

  說什么這些海外諸國一定不敢冒犯大明,但是,真的到了海貿放開的那一天,事實就會教他做人。

  不過,話音落下,葉盛瞬間就察覺到不對勁兒了,可惜,已經晚了,對面的余子俊臉上露出一絲笑容,道。

  “所以,葉大人是覺得,這些海外小國之所以和我大明和睦共處,并非是敬仰大明繁盛廣闊,而僅僅是因為,大明厲行海禁,讓他們沒有和大明接觸的機會嗎?”

  這話一出,在場一眾大臣,頓時有些騷動。

  不得不說,余子俊的這句話,簡直是誅心之言,一下子就將葉盛逼到了死角。

  當下,葉盛的額頭上頓時滲出一絲冷汗,跪倒在地,道。

  “陛下明鑒,臣絕無此意!”

  朱祁鈺的目光落在殿中對峙的兩個人身上,臉色有些意味深長。

  沈翼這個老家伙,還真是記仇。

  這次開海,是于謙首倡,戶部來主導,所以,朱祁鈺采納了俞士悅的建議,打算將王越和余子俊兩個人,都派到福建去,在后續的開海事宜當中,起到推進的作用。

  對于這一點,沈翼倒是沒有什么意見,但是,可以看得出來,他對于王越外調后的品級,比余子俊要高這一點,耿耿于懷。

  這次朝議,他讓余子俊出面代表戶部駁斥反對者,說白了,帶有幾分賭氣的意味,目的就是要讓朱祁鈺看看,他帶出來的人,不比于謙帶出來的差。

  這種莫名其妙的攀比心,讓朱祁鈺有些無奈,但是,也必須要說,沈翼這個舉動,相當大膽,也足夠有自信。

  而余子俊,至少目前來看,并沒有讓人失望,成功的頂住了第一波攻勢。

  剛剛他和葉盛的辯論,雖然稱不上步步險著,但是,卻思維縝密,一步步的引誘著葉盛落入陷阱,最終落敗。

  不過……

  面對略顯恐慌的葉盛,余子俊卻并沒有就此放棄,而是繼續道。

  “葉大人一片為國之心,舉朝皆知,既是如此,我想在明晰戶部之意和海貿之利后,葉大人的想法,想必也會有所改變吧?”

  話音落下,葉盛的臉色頓時變得有些難看。

  與此同時,朱祁鈺也輕輕嘆了口氣,過猶不及啊!

  余子俊的確是個人才,但是,畢竟年輕,太過氣盛,其實走到這一步,葉盛已經是敗了,沒有必要再繼續窮追猛打。

  但是,余子俊卻非要讓葉盛親口承認自己錯了,雖然說,能夠提振戶部這邊的氣勢,可未免顯得有些咄咄逼人了。

  這種做派,在朝堂上,是很容易結仇的……

  不過,話雖如此,朱祁鈺卻并沒有多說什么。

  一則,咄咄逼人的風格,對于現階段朝議中還沒冒頭的反對者,是有一定的震懾作用的,畢竟,余子俊的背后是沈翼,他的態度,也能代表沈翼的決心。

  二則,沒有人是不會犯錯的,年輕人剛剛進入官場,有銳氣會犯錯是難免的,磨礪一番,總會有所長進的,余子俊的路還長,現在犯些小錯誤,倒是無傷大雅。

  不出意料的是,聽了余子俊的話之后,葉盛的臉色難看,但是,還是勉強道。

  “道理確實如此,不過,具體的事宜,恐怕還要再多加商榷。”

  口氣當中帶著的不甘,是個人都能聽得出來,說完這句話,葉盛叩了個頭,隨后便站起身來,退到了一旁,顯然,并不想再和余子俊多說一句話。

  但是,對峙顯然沒有結束,短暫的沉默過后,御史錢澍便站了出來,道。

  “陛下,方才余大人所言雖然有理,但是,臣卻有不同的看法。”

  說著,不等一旁的余子俊有所反應,錢澍便繼續道。

  “戶部此奏,意在和海外諸國增多聯絡,既是如此,那么,勢必要增建驛館,碼頭乃至是城市等,為了防止倭寇卷土重來,影響貢使,也需要增加當地駐軍,如此一來,朝廷需要投入的錢糧甚多,官軍調動也需有諸多調整。”

  “我朝廷近年以來,連年天災,各地賑災皆需錢糧,早已經有些捉襟見肘,這一點,戶部自己應該是最深有體會的。”

  “既是如此,那么當下朝廷最急迫之事,理當是休養生息,與民休息,竭盡全力,保證百姓可以安度災年,海貿之事,或許能讓海外諸國同我大明互通有無,但是,卻非最急之事,而且,海貿之事到底能否有所效果,誰也說不準。”

  “故而,為百姓計,或許,待朝廷來年安順,國庫充盈之后,再議此事,更為妥當!”

  請:wap.99mk.cc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