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四百二十一章 死亡線

  好冷!

  看到畢方脫下厚重的大衣,所有觀眾的第一反應都是打了個冷顫,尤其是看到畢方脫得幾乎只剩一條內褲時,全都長大了嘴。

  瘋了?

  老方腦子是不是凍壞了?

  這就是傳說中的通感嗎?雖然我只是看看,觸覺上卻感覺到了冷......

  好一個通感!我也感受到了!

  就連羅布也悚然一驚,他現在還記得自己第一次帶隊來到七千六百米,當晚決定沖刺時,第二天清晨,隊里就有兩個人腦內出血,如同喝醉酒一般喪失了判斷能力。

  發現這個問題的起源還是集合是羅布發現兩人的鞋子穿反了,不僅左右不分,甚至讓他們認隊友時都不記得隊友的名字。

  畢方腦子凍壞了?

  當然不。

  他是要和時間賽跑。

  為什么珠峰最后的第四營地是在不多不少的八千米?

  因為八千米是一條生死線。

  超過這個海拔,人體一直處于瀕臨死亡的狀態,而登山,就是在你真正死亡之前回到安全地帶。

  大多登山隊習慣于把下午2點計劃為8000米“關門時間”——為下撤留足時間和體力確保安全,無論2點登到何處,都須下撤。

  一旦太陽下山,由于這個高度空氣本身就很干燥,能保存熱輻射的云層又都在腳下,降溫會極其迅猛人體體表溫度大約35攝氏度,這比環境溫度要高出大約80度,這也就是開水和室溫的溫差。

  即使放在熱水瓶里開水的溫度也會很快下降到90度左右,更不用說此時的人體。

  外加呼嘯的狂風,極易跌落山崖。

  肺水腫、腦水腫、失溫(凍死)、滑墜,更是生死線上的四大殺手。

  在這空氣稀薄地帶,有時咳嗽都能要了人的命,甚至喘一口氣都會引起撕肝裂腹的疼痛。

  厚實的衣服當然更加保暖,但畢方現在要的是更高的靈活性,讓自己的攀登更加迅速!

  在十四個小時內登頂,并返回!

  所以畢方換掉了身上厚實的裝備和幾乎不能彎曲腳踝的長靴,而是從背包中拿出了一件黑色‘潛水服’。

  這是......潛水服?

  觀眾傻眼了,潛水服這么猛的嗎?

  此時,看直播的姚俊樂了,他認出來了,這正是自己的珍藏之一,航空級材料的抗寒服,完全貼身,零下二十度的低溫都能輕松抗住。

  由于是連體設計,畢方穿得比較艱難,萬幸在凍傷之前終于穿上了,不過,能抗零下二十度顯然還是不夠的,所以他又拉出一件緊身沖鋒套裝。

  此時畢方身上已經“漆黑”一片,只有沖鋒衣上的橙色線條閃著熒光,從背部的肩胛骨處收束到腰間。

  換上登山靴,畢方從背包中掏出了一個連頭面罩,拉開拉鏈,待在了腦袋上。

  面罩在黑暗中閃爍著金屬光澤,實則是合成塑料制成,只有后腦下方的脖頸處是一小塊軟布,眼睛處則是白色的塑料瓶,這個面罩同樣起到的是保暖作用。

  “零下十五度的氣溫,再加上風寒效應,只要幾分鐘,我們的皮膚就會受到嚴重凍傷,為了方便觀察環境,我沒有準備有帽子的沖鋒衣,那也不夠,所以帶了面罩。”

  極寒天氣的威力不經歷過普通人是很難想象的,如果是軍隊,甚至不能將武器放進帳篷里,因為一旦在溫暖的帳篷里時間放長了,一下到嚴寒的戶外,溫度驟降能直接把光學瞄具的準星凍壞。

  出了汗結冰,槍管凍裂都是平常。

  當年在東北,丑軍陸戰一師僅嚴寒就減員超過七千人,外加眾多人截肢。

  可在珠峰,零下四十度都是平常!

  當一切都準備好后,望著那作戰服一般的登山套裝,不少觀眾眼前一亮。

  太尼瑪帥了啊!

  完全煥然一新,最初的臃腫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是一種鋒芒畢露,輕盈靈動。

  全身漆黑,外加背部的橙色熒光線條更是讓畢方整個人都帶著一種決絕的氣勢。

  教練,教我穿搭!

  中二之魂熊熊燃燒起來了!

  這是要去登山?不,是拯救世界!

  沖他媽的!

  開導!

  有點像漆黑版本的喪鐘!

  帶上頭燈,將500毫升的水袋插在衣服口袋中,畢方帶上了一個更小的背包,如同隱藏在背后的囊包,里面只放了能量棒和一些特殊物品,外加一副備用手套和直播器,手機則是插在了胸口的內袋里。

  “能量膠不能帶,只能帶能量棒,雖然膠更好消化,但你必須面對它會凍住的問題,水也如此,一定要一袋貼身放,此外,如果你想登頂拍照,或者給家人來個電話,那就不要把手機放在包里,也要放在胸口內測,這個位置的溫度可以杜絕電池在極寒下迅速罷工的問題。”

  等到一切準備就緒,原本的厚重衣服和背包被畢方找地方藏了起來,這些衣服他回來后再拿。

  現在,

  沖刺!

  畢方轉身,小跑起來!

  無數人呼吸一滯。

  這家伙還在跑!

  羅布瞳孔已經縮成針眼大小,下意識身體后仰,他本以為自己已經判斷出畢方的身體素質了,沒想到還是低估了!

  這家伙,這家伙更本不想是人類,簡直是一臺機器!

  設想一下,如果你只是站著心跳就超過每分鐘兩百下,走一步要花半分鐘,你就能體會到身心一體的存在——大腦此時也會因為極端條件而變得非常遲鈍。

  air》的作者在山上看到一具尸體,呆呆的盯了兩分鐘才明白自己看到的是什么。

  這種情況下很難指望人可以做出理智的判斷,連走路都會萬分艱難。

  可眼下,可眼下有一個人在七千六百米處慢跑登山!

  冰雪粘在聳立的黑色巖石上,似乎隨時都會掉下來。一片片冰巖或雪巖混合區“黃帶”棘手異常,畢方熟練地使出攀登技巧,幾乎成了一種條件反射。

  五小時后,海拔八千米。

  最后一個營地所在點。

  為什么最后的第四營地會是不多不少的八千米?

  巧合?

  當然不是。

  因為這是一個所有人都公認的臨界線。

  也有人稱——死亡線。

  海拔8000米,低氣壓已經能對人體會產生嚴重的影響,使本已困難重重的攀登成為不可能的事情。

  一場輕微的風暴所造成的后果也許是致命的;惟有完美的氣候和降雪才能帶來最小的攀登成功的可能。但在登山的最后階段,沒有人能夠選擇這樣的機會……

  說簡單點,它是最健康的一種吸毒方式,它是8000米的死亡游戲。

  在日常生活中,錯誤可以得到糾正,妥協可以彌補過失,但在這個特定時間里,你的行為將生死攸關。

  自己會害怕嗎?

  畢方抬頭看天,朝陽從云層邊際升起,光暈緩緩散開,一如他那滾燙的內心。

  畢方想笑,卻笑不出來,因為他的呼吸已經開始困難,任何一口氣都會打亂節奏。

  望著可見的山頂,那就是自己要去的地方。

  他從不害怕。

  我們無法用理智推斷頭頂之上的世界——古人不明白,他們發明了神;現代人不明白,于是有了登山。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