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八百一十九章 人類極限

  值錢?

  觀眾們精神一凜,原本還以為這只是一塊玻璃,縱然形成有些罕見,也不是很值錢,現在看來或許并非如此?

要說這個我可就不困了哦細嗦,有多值錢  “這個嘛,我其實也不太清楚,這一塊,大概千把塊,萬把塊的樣子?”

  畢方語氣不太確定。

  將手中的玻璃隕石對準陽光仔細觀察,還是可以看得出來成色不錯的。

  隕石撞擊沙漠本是一個極其激烈的過程,這一過程有高強度沖擊、高溫燒蝕、環境氣流涌動等等一系列復雜活動。

  一次勐烈的隕石沖擊之后,引起大量揚沙相互沖擊,在高溫的燒蝕作用下玻隕石的雛形經多次沖擊并在強氣流的作用下形成了隕石沖擊、沙石等其他物質再次沖擊,以及氣流共同作用下的復雜紋理。

  而這種氣流和揚沙的沖擊不止一次的作用在燒蝕的晶體上,從而形成了這由內而外看似簡單但多重交匯的紋理。

  想要偽造是十分困難的,這也進一步提高了玻璃隕石的價值。

  畢方手上這塊,內部并沒有太多顯眼的氣泡和雜質,相當澄澈,或許放在市場上,能賣出上萬的高價。

  當然,也僅限于此了,價值和畢方上次找到的巨型翡翠不可同日而語。

通貨膨脹真是越來越厲害了,現在我聽到千把塊,萬把塊的,都感覺好像不算什么今天早上買早飯,發現樓下土豆餅漲了兩塊,可把我心痛懷了,嗚嗚嗚  再找找看,說不定還有呢,這東西既然是純天然的,不應該只有一塊吧?

  認識十年的老書友給我推薦的追書app,野果閱讀!真特么好用,開車、睡前都靠這個朗讀聽書打發時間,這里可以下載.yeguoyuedu

  畢方看到觀眾所說的深以為然,開始在附近搜索起附近是否還有類似的天然玻璃。

  雖然玻璃本身價值對現在的畢方而言并不高,可找到它們卻有一種獨特的樂趣可言,就像是在荒野中找到了寶藏。

  “1932年,那位發現玻璃隕石的央國探險家帕特里克·克來頓,他之所以決心深入撒哈拉沙漠,就是為了尋寶。”

  畢方將這顆黃色的隕石玻璃塞進背包,開始在綠洲附近尋找的寶石,同時也做出一些簡單的歷史科普。

  19世紀中葉,隨著工業革命的完成,當時世界上主要的資本主義國家走向了壟斷資本主義階段與對外侵略擴張的方向,隨之而來的就是浩浩蕩蕩的探險熱。

  或許準確的來講,從十六世紀開始,探險熱潮就從未消停過,并且一直到二十一世紀以前,都是愈演愈烈的狀態。

  人們渴望著更多的財富,為了得到它們,富豪與貴族進行著大把的投資,從而驅使著一批又一批的航海家出現。

  哥倫布,麥哲倫都是這一時期的佼佼者。

  這是一種較為原始與粗獷的探險,為此填入了不少的人命,而帶來的價值無疑也是豐厚的,人類第一次知道了世界的全貌。

  到了十九世紀,當時的人類已經對世界有了一個具體而詳盡的認知,但那僅限于表面,能夠清楚的指出地球儀上的任何一個方位,但對于某些危險地帶,仍是一無所知,而工業革命完成,提供了能去探索這些危險地帶的基礎條件。

  阿蒙森,斯科特便是這一時間的杰出人物。

  極地,沙漠,雨林,成了這一時期的人們所期望的地方。

  如果是極地是從十六世紀開始,探索地球的延伸,人們試圖知道地球最南北究竟是個什么場景,那撒哈拉與雨林,就是為了能夠找到一些不一樣的東西了。

  古老的神廟,宏偉的金字塔,神秘的圖騰,天然美麗的礦石水晶......

  “哈,又一塊,還是黃色的,不過質地沒有剛才的好。”

  畢方從沙子中又挖出一塊滿是棱角的隕石玻璃,簡單擦了擦后收放起來。

  “廣袤的沙漠深處可能出現任何危險,很少有人嘗試走進。而吸引著克來頓等人直闖腹地的就是尋寶的誘惑。”

  “克來頓聽說在沙漠當中有一個綠洲城市,其中藏匿著豐富的寶藏,然而探險隊到頭來也沒找到這個只存在于傳說中的綠洲城市,反而找到了一些特別的東西。”

  “剛才我已經說過一次,你們現在也都知道了,就是利比亞隕石玻璃。”

  “起初克來頓只是覺得玻璃新奇好看,于是把它們收集了起來,帶回歐洲。”

  “但是沒兩把刷子,怎么可能當上探險家?這可不是靠著勇氣和大膽就能當的職業,憑借敏銳的地質學經驗,克來頓感到一絲蹊蹺,那就是荒蕪的沙漠上怎么會出現如此精美的玻璃?”

  “不過礙于時代發展,他始終沒能找到答桉。只是在接下來的兩年里,他多次往返撒哈拉沙漠和歐洲,收集了許多這樣的玻璃樣本。”

  “兩年后,克來頓精心把收集而來的玻璃封裝在一個威士忌酒瓶里。和玻璃一起被放進酒瓶的,還有一張小紙條,上面記錄了這些玻璃的采集記錄。”

  “這個裝著利比亞沙漠玻璃的酒瓶一放就放了整整50年,直到1984年,一位意大利考古學家吉安卡洛·卡尼羅發現了這個瓶子。“

  “他同樣驚嘆于玻璃的精美和來源不明的神秘感,采集情況詳盡的紙條讓他萌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

  “一年后,卡尼羅組織了一支探險隊重走克來頓的道路。他不是為了找尋克來頓沒找到的寶藏,而是專門尋找沙漠玻璃。“

  “再后來就是1996年了,就是我剛剛說過發現法老頭上寶石也是玻璃那個,大概從那時候起,利比亞的隕石玻璃開始名聲大噪,漸漸的變得值錢起來了。”

  在附近找了一大圈,畢方總共也只找到三塊,其中還是以第一塊的成色最好,后面兩塊都不怎么樣。

  加起來或許有個三萬塊左右?

  “距離玻璃的成型時間已經太久遠了,撒哈拉沙漠里沙丘都在不斷移動,更不要說是藏在沙漠里的隕石玻璃的,它們出現在這片沙漠里的任何地方我都不覺得奇怪。”

  畢方美滋滋的將三塊玻璃放進背包,還特意分開,避免相互摩擦碰撞,產生了劃痕或者磕碰。

  三萬塊,放在過去,對他而言已經是一筆不小的數目了,況且它們的紀念意義遠大于實際價值。

  上一次的翡翠泡了湯,這一次終于能帶回些值錢的礦物,也算是圓了自己的尋寶夢。

  蒸餾了一些澹水,畢方帶著阿爾法繼續前進。

  “利比亞之后就是乍得了,這是我最期待的一場旅行,非洲的死亡之心。”

  乍得,非洲中部的一個內陸國家,有超過200個民族,數量之多令人咋舌。

  在它的境內主要分為三個的地理區域:北部的沙漠地區,中部的干旱薩赫勒地區,南部的蘇丹草原地區。

  因其大部為沙漠地區遠離海洋,且全年高溫炎熱,所以又被稱為”非洲死亡之心”。

  這里的很多地方,除了日常的駱駝和牧民外,人口稀缺,是世界上旅游訪問量最少的國家之一。

  恩尼迪高原,就位于乍得東北部撒哈拉沙漠的中央,不僅是世界上最偏遠和最美麗的沙漠之一,也是地球上一顆隱藏的明珠,尚未被游客和人群所淹沒,幾乎完好無損。

  喝了口水,畢方重新判斷了一下方向。

  在去乍得之前,他在利比亞還有一個地方想去“打卡”。

  那就是利比亞的烏姆邁湖。

  烏姆邁的意思是“水之母”,是最大的綠洲湖泊之一,它深深地鑲嵌于撒哈拉深處的沙丘之中。

  但對于那些勇敢冒險的旅行者來說,這些并不是阻擋他們的理由,甚至可以看做是得到獎勵的前置條件,而最終的收獲就是獎勵是撒哈拉沙漠最古老的綠洲,一個超現實的景觀。

  “撒哈拉只有兩條永久河流和少數湖泊,但它有大量的地下水庫或蓄水層。”

  “它的永久河流是尼羅河和尼日爾河。尼羅河發源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中部,向北流經蘇丹和埃及,最后流入地中海。”

  “尼日爾河發源于西非,位于撒哈拉沙漠的西南部,向東北流入馬里,然后轉向東南,穿過尼日利亞,流入幾內亞灣。”

  “它的永久性湖泊也不多,大約只有20多個湖泊,里面只有一個有飲用水,那就是廣闊而淺的乍得湖,聽名字就知道,就在我們的下一個目的地境內,是一個不斷擴大和縮小的湖泊。其他的湖泊則盛滿了不能飲用的鹽水。”

  “烏姆邁是其中的佼佼者,并且它就在我的路線之上,無論如何也是要去看一看的。”

不對啊,才二十多個那方神之前遇到的綠洲里的算什么?那個好像不是鹽水湖吧  那個不算是湖吧?

只能算水潭  “湖的定義是四面被陸地包圍的水域,雖然從來沒人定義過,到底多大的才算是湖,不過我們經歷過的那些小綠洲明顯是不能算的。”

  畢方笑著解釋道。

  現在是七月末,撒哈拉沙漠的沙子溫度最高能超過70多度,沙子的表面完全沒有水留下的痕跡。

  光是想想能見到一片大湖,難免令人心情激動起來。

  當天夜晚,畢方難得的選擇了連夜趕路。

  星夜下,數10億噸沙粒產生滑動,同時伴隨著嗡鳴聲,在數公里外都會有回聲。

  鳴沙丘,撒哈拉的特色之一,經年累月沙崩不斷。

  伴隨著有些恐怖的“背景音樂”,第二天一早,畢方就在視線中看到了自己的目的地。

  大確實是大,和畢方先前遇到過的完全小巫見大巫。

  和想象中的不同,雖然烏姆邁湖四周同樣有綠草地,可卻并沒有太多動物在此,完全不是生機勃勃的場景,有的只有無窮無盡的蒼蠅。

  。這玩意有什么好看的。

我吐了,有點惡心這蒼蠅也太多了吧這玩意是水之母?我有點懷疑人生  “哈哈哈,我可從來沒說過烏姆邁哪里生機勃勃了,或許很久以前是,但現在已經不是啦。”

  畢方騎著駱駝,了望著這片龐大的湖泊,內心說不上是感慨還是如何。

  “烏姆邁是一處很特別的死亡湖泊,這里的湖水經過數萬年的高溫蒸發,含有大量的鹽分,加上各種動物腐爛的尸骸,湖水中蘊含著大量的毒素,根本無法飲用。”

  “死在這處湖泊附近的動物,大都是因為渴死,或者是誤飲湖水而中毒致死,它們的死亡又進一步加強了湖水的毒性。”

  “它周圍還有16個湖,其中有些湖時不時地會干涸消失,而有些則在沙漠的懷抱中一直存在著。這個咸水湖以前對當地居民來說是一個著名的貿易中心。”

  “不過隨著湖水漸漸變臟,也漸漸廢棄了。”

  “有一點比較有意思,那就是這里的湖水鹽濃度特別高,甚至和死海的鹽濃度相當,因此在里面游泳非常容易。”

我吐了,誰會在這里面游泳啊  下去吃蒼蠅嗎?

方神什么時候變得這么惡心了  觀眾對畢方的重口味接受不能。

  “開個玩笑,我也不想吃蒼蠅。”

  畢方聳聳肩,繼而指向湖面。

  “可惜現在不是十月,否則我們能在這里看到很多的燕子。”

  燕子?

我想起來了,方神剛剛那個綠洲里好像也有鳥  “是的。”

  “世界上所有的候鳥每年都會在特定的時間遷徙,而它們遷徙的路線也是千百年不變的。”

  “就像某些魚兒每年都會洄游到出生地產卵一樣,即使路途遙遠,路上危險無比,它們仍然會堅持遷徙。”

  “燕子就是這些遷徙大軍中的一員,而歐洲的燕子每到冬天會向南飛行萬里,穿越撒哈拉沙漠進入非洲,在那里度過寒冷的冬天。”

  “而穿越萬里沙漠,最難以解決的就是沿途的補給問題,雖然它們耐力強、身體輕,但長達萬里的奔襲之路消耗也是巨大的,也需要充足的食物和水來補充體能,以便順利完成遷徙。”

  “雖然沙漠里水源不算少,但就像我說的,鳥類不會輕易改變自己的遷徙路線,它們的遷徙路線上,只有一處水源,那就是烏姆邁湖。”

  “直接飲用顯然是不可能的,會被分分鐘毒死,那將是淪為附近動物尸體一樣的下場。”

媽的,我已經知道了不要再說了,給燕子留點面子吧  已經品鑒的夠多了。

  “不過我們不能忽略了一種重要的生物,那就是無處不在的蒼蠅。”

  水面上時刻飛舞不停蒼蠅發出的嗡鳴聲似乎做出了回應。

  “作為大自然的分解者,蒼蠅會過濾湖水中蘊含的毒素。所以蒼蠅是可以為燕子補充水分和體能的,蒼蠅腿再小也是肉啊。”

  “幾百個蒼蠅下肚,燕子體內又充滿了能量,它們振翅而起繼續南下,去往遷徙的目的地。”

  直播間觀眾們一陣反胃,畢方哈哈一笑。

  “如果真的在沙漠堅持不下去了,又無法喝鹽水,是不是也可以挑戰一下人類的極限?”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