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242章 深謀遠慮

  儒家重德教,以修德來遠為最高境界。

  上致天子堯舜,下教百姓謹身,是讀書人最理想的成就。

  如果能達到這樣的目的,上可稱名臣,下不失循吏,青史留名。

  只是很可惜,能堅持理想的人不多。大部分人入仕前壯志豪情,進入仕途后就漸漸偏離了初心,只在乎自己的私利,只想著榮華富貴,官至公卿。

  至于理想,化作夜深人靜時的一聲嘆息。

  當然,大部分人不會認為是自己喪失了初心,只會說人心不古,王道難行。

  趙溫、張喜也不例外,只是程度不同。

  突然看到一個實現理想的機會擺在眼前,他們自然動心。

  張喜利用師傅之便,向呼廚泉打聽起了匈奴人的事。

  過了一會兒,士孫瑞等人也來了,加入了聊天群。

  沒過一會兒,宗正劉艾、廷尉宣播等人陸續到達,氣氛更加熱烈。

  實然被這么多大臣圍著,呼廚泉受寵若驚,緊張得一頭汗,同樣的話說了一遍又一遍。

  楊彪將士孫瑞拉到一旁,問起了天子練兵的事。

  士孫瑞悄悄地將宋都泄露禁中語,惹得天子發怒的事說了一遍,連聲嘆息。

  楊彪點頭贊同。

  費了那么多心思,總算將閹豎清除掉,又難得天子有意將大權歸還外朝,不能節外生枝。

  之所以立伏壽為皇后,不就是看中了伏完沒有野心么。

  后宮干政,不可避免的會導致閹豎坐大。遇到明君還好一點,遇到孝桓、孝靈那樣的昏君,閹豎手握王爵,口含天憲,天下必亂。

  “天子可曾處置宋貴人?”

  “蒙皇后求情,罰抄《列女傳》《婦誡》各三通。”

  楊彪眼神微閃,險些失笑。

  抄書這個處罰的確有點孩子氣。

  “君榮,天子圣明仁厚,倒是你我……”楊彪撫著胡須,嘆了一口氣。“你若是擊破衛、范,何至于此?治國當德刑兼備,叛亂而不誅,只會助長某些人的野心。你看看他們,侵吞戶口、耕地,囤積居奇,坐視朝廷缺衣少食,簡直是可惡之極。”

  士孫瑞沉默不語。

  他和楊彪的理念有別。事已至此,爭執也沒有意義。

  “天子欲以三千騎討平匈奴叛亂,奈何?”

  士孫瑞回頭看了看,領著楊彪往遠處走了幾步。“今天一早,徐晃領著一千余人,往東南去了。如果所料不差,應該是去箕關。”

  楊彪吃了一驚。

  天子派兵出營,居然沒和公卿商量。

  按理說,他的太尉被免了,士孫瑞不僅沒升為太尉,連原本的衛尉都被免了。天子要動用衛尉營的兵力,而且只有千人,的確沒必要和他們商量。

  可是他總覺得,這是天子有意而為之的結果。

  “你的意思是說……”

  “天子計議已定,你我是攔不住的。”士孫瑞輕聲說道:“徐晃去箕關,可保河內之敵不能長驅直入。鐘繇、段煨在上黨,袁紹西行受阻。只剩下太原無人據守,我打算請詔,去太原,文先可否助我一臂之力?”

  “你去太原,做太守么?”

  “做不做太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守住太原,籌集糧秣,以備不測。”士孫瑞沉默了片刻。“我畢竟和王子師共事多年,有些舊誼,或許行事會方便些。”

  楊彪想了想。“天子親征,北軍為殿,也是應該的。只是……如此一來,河東豈不是只剩下左將軍楊奉與后將軍楊定?”

  士孫瑞轉頭看了楊彪一眼,嘴角微挑。

  “聞到血腥味了么?”

  楊彪的眼角不由自主的抽搐了兩下,倒吸一口涼氣。

  日落時分,劉協回到了大營。

  楊彪等人聚在營門口,看著天子在一隊騎士的簇擁下輕馳而來。

  人如虎,馬如龍,令人不禁心生豪邁。

  幾天不見,天子仿佛又長高了不少,而且更壯了,英氣逼人。

  楊彪上前行禮,齊聲高呼。

  “臣等恭迎陛下歸營。”

  劉協翻身下馬,簡單的洗漱了一番,便請大臣入帳。

  酒食已經備好,劉協入座后,尚食監便開始傳菜。一隊隊宮女、侍者托著菜肴入帳,將熱氣騰騰的菜肴擺在每個人的面前。

  酒菜算不上豐盛,更沒有山珍海味,可是對于經歷了幾年磨難的劉協君臣來說,這已經是難得的美味。聞著酒食的香氣,便有人忍不住落了淚。

  中平六年以來,他們就每天生活在董卓、李傕等人的威脅之下,生不如死,朝不保夕。

  今天的宴會雖然算不上豐盛,卻不會有性命之憂。

  情緒具有傳染性,一人落淚,便有數人感傷。

  一時間,帳中一片抽泣之聲。

  劉協也有些傷感。

  眼前這些都是跟著他出生入死的大臣。在原本的歷史上,這些人大部分都以身殉國。

  雖然有各種矛盾、分歧,他們卻是大漢最后的人心。

  如果人心思漢不是一句空話。

  劉協吁了一口氣,舉起酒杯,朗聲道:“諸君,自董卓亂政以來,至今六年有余。這六年來,承蒙諸君輔弼,得以茍活。今日與諸君共飲,賀亂臣身死,大漢再興。”

  司徒趙溫率先站起,雙手舉杯。

  “司徒臣溫,為陛下壽。愿天下太平,大漢再興。”

  眾臣紛紛附和,氣氛熱烈。

  劉協一飲而盡,再次斟滿酒,高高舉起。

  “朕不敏,幼失怙恃,全賴諸君扶持,方有今日。愿與諸君革舊布新,行王道,施教化。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眾人聽了,熱血沸騰,就連一向穩重的楊彪都激動不已,情緒極少外露的荀攸也為之動容。

  王道,教化,圣人絕學,萬世太平,這些都是儒門的夙愿,汲汲以求的鴻圖,如今由天子親口說出,意氣非凡,自然令人激動。

  “陛下圣明,王道可致,太平可期。”廷尉宣播振臂高呼。

  眾人紛紛附和,山呼萬歲。

  司徒趙溫再次出列,從袖子里取出一封奏疏,雙手送上。“革故布新,理當改元。臣等奉詔,擬定年號,請陛下定奪。”

  裴俊上前,接過奏疏,轉身送到劉協面前。

  劉協展開,掃了一眼,上面用端莊的漢隸寫著六個年號,寫在第一個的非常眼熟。

  歷史的慣性就是這么強大。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