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243章 釜底抽薪

  劉協目光一掃,看到了少府田芬身后的裴茂。

  裴茂正緊張地看著劉協。四目相對的那一剎,裴茂退縮了,垂下了眼皮。

  他的雙手攏在袖中,手心全是汗。

  天子這幾天一直在城外軍營里,他沒有求見過,不知道天子對他之前的建議是何態度。

  年號是他的一個試探。

  如果天子能接受這個年號,那就還有緩和的余地。

  如果天子不同意,就只能再想別的辦法。

  劉協看得分明,心中恍然。

  建安排在第一,裴茂發揮了不小的作用,而其他人也承認了他的影響力,接受了他的意見。

  看似六個年號可供選擇,其實排序已經說明了問題,剩下的只是個過場。

  歷史上的建安是不是就這么來的?

  劉協覺得可能性極大。

  畢竟那時候的劉協是真正的喪家之犬,根本沒有討價還價的條件。他記得裴茂后來曾以尚書令的身份持節,督段煨擊退李傕、郭汜,還封了侯。

  能得到這樣的機會,和他是河東人應該有關系。

  劉協清了清嗓子。“諸君辛苦了,這六個年號都是極好的。朕思劫難之后,欲建太平,身在安邑,不如就以建安為號,如何?”

  “陛下圣明。”趙溫高呼。

  裴茂松了一口氣,也跟著眾人高呼圣明。

  劉協放下了手中的奏疏,右手虛握成拳,輕叩案幾。

  眾人立刻安靜下來,凝視傾聽。

  “尚書令。”劉協再次看向裴茂。

  裴茂心中一緊,連忙起身出列。“臣在。”

  無數雙目光看了過來,尤其是那些了解內情的。

  此時此刻,天子點裴茂的名字,自然有所指。

  “朕剛才所許愿望,尚書令覺得是否有實現的可能?”

  裴茂應聲說道:“陛下所許,正是臣等所愿。君臣一心,何難不克?就算比眼前這王屋山難上百倍,臣等也愿與陛下一道,效愚公故事,子孫以繼,夷平險阻。”

  劉協微微頜首。

  裴茂很聰明,沒把話說死。

  但你還是答得太快了,沒看到真正的要害是什么。

  劉協的目光緩緩掃過眾人,看到了形形色色的表情。

  有人激動,有人沉默,有人皺眉,有人從容。

  “有人覺得不可行嗎?”劉協嘴角噙起淺笑。“若有不同意見,不妨提出,朕愿與諸君共商。”

  沒有人說話,只是有人輕聲嘆息。

  劉協也沒去看。不管是誰嘆息,不說話就表示接受了。

  “能得諸君輔弼,朕心甚慰,還望諸君能與朕并力,踐行王道,造福萬民。一人向隅,舉座不歡。若使十人在座,九人不悅,一人焉能安坐?尚書令以為然否?”

  裴茂不明所以,卻無從反駁,只得躬身施禮。

  “陛下所言極是。”

  “既得尚書令支持,朕就請尚書令辛苦一趟,持節往白波谷招降,如何?”

  裴茂這才反應過來,不禁苦笑。

  原來天子繞了這么大一個圈,是要他去白波谷招降白波軍。

  這有何難?

  “陛下欲招降白波諸將,誠為仁政。臣愿往。”

  “甚好。”劉協的目光看向荀彧。“荀府君。”

  荀彧起身出列。“臣在。”

  “欲招降白波諸軍,并為編戶,使其安居樂業,田宅必不可少。如今河東有多少空田可耕?又有多少空宅可居?”

  荀彧躬身說道:“回稟陛下,河東本有九萬三千余戶,如今僅余三萬七千余戶,空閑田宅甚多,不僅能安置白波諸軍,還有大量剩余。”

  “安邑能安置多少戶?”

  “安邑本為大縣,有戶逾萬,如今僅余兩千三百余戶。粗略估計,可安置七八千戶。”

  劉協點點頭。“安邑既是郡治,又是行在,若無足夠戶口,難以支撐朝廷開支。招降來的白波諸軍就優先安排在安邑吧,剩下的安排在周邊各縣,以免長途轉輸,徒增消耗。”

  “唯。”荀彧從容應喏,退了回去。

  “尚書令,你可有增補意見?”

  裴茂額頭全是汗珠。

  天子這一招太狠了,讓他連回旋的余地都沒有。

  招降白波軍來填補戶口流失留下的田宅,看似合情合理,其實卻大有問題。

  那些流失的戶口中,至少有一半只是從朝廷的賬面上消失了,其實人和地都在,只是成了大族的部曲、附庸,也就是所謂的隱戶。

  如今天子按照上計簿的數字,招降白波軍來填補缺口,真損失的戶口無所謂,隱戶怎么辦?

  荀彧不可能不知道這一點,但他附和天子,說明他很反感河東大族要挾朝廷,有意為之。

  裴茂迅速考慮了一下,說道:“陛下,流失的戶口大多只是逃難,并非死亡。如今陛下龍興河東,安撫百姓,百姓必聞風而返。若發現家園田宅為人所占,無家可歸,必致生怨,反而辜負了陛下的本意。望陛下三思。”

  劉協揚揚眉,沉吟道:“尚書令所言,的確有些道理。諸君可有解決之道?”

  話音未落,劉巴起身。“陛下,臣有計,可解尚書令所言之困。”

  “你說。”劉協很欣慰。

  這外來的沒有那么多利益糾纏,就是敢干。

  裴茂也看向劉巴,額頭的汗珠更密。

  劉巴卻不看裴茂一眼,淡淡地說道:“方才荀府君說河東本有九萬余戶,的確是事實,但這九萬三千余戶卻不是河東戶口最多的數字。河東戶口最多時有二十余萬戶。縱使其時游食之民眾,耕地也足以供十五六萬戶耕種。”

  “果真如此?”劉協驚訝地看向裴茂。

  裴茂無奈地點點頭。“的確如此,不過那是三百年前的事了。光武中興以來,河東戶口就沒超過十萬戶。”

  “為何如此?”

  “臣愚鈍,不明所以。”裴茂沒法回答,只能推不知道。

  劉協也沒有追問,重新看向劉巴。

  劉巴接著說道:“且白波諸軍本就是河東之民,他們之所以落草為寇,要么是為人所欺,要么是為人所惑,如今天子圣明,赦免其罪,令其歸原籍占田,本不必占人田宅。縱有沖突,安置到附近郡縣即可。臣一路走來,弘農郡內就有不少拋荒耕地,可安置由荊州返鄉之民。”

  劉協看向裴茂。“尚書令以為可否?”

  裴茂嘆了一口氣。“陛下,此計的確可行。只是人皆戀土重遷,若能安排在原籍,自然還是回原籍最好。”

  劉協點點頭。“行,那就寬限幾天,春耕之前返鄉的,可以回原籍居住。春耕之后返鄉的,就安置在附近郡縣。安邑不循此例,限于新年之前。”

  “唯。”劉巴大聲領命。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