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251章 新年遠征

  荀彧、劉巴站在天子面前,身邊是緩緩走過的騎士。

  馬蹄踢起的灰塵很大,一會兒功夫,他們的身上便落了一層土。

  荀彧、劉巴不得不用衣袖掩住口鼻,免得吃土。

  “辛苦二位了。”劉協說道,瞇著眼睛。

  “陛下遠征,尚不言苦,臣等豈敢言苦。”劉巴從容說道。

  劉協看著劉巴,露出一絲笑容。“子初,能用刀解決的問題都不是真正的問題。”

  劉巴淺笑,沒有接話。

  大年初一,說這種殺氣騰騰的話題不太合適。

  荀彧不緊不慢地說道:“雖然難,行之則易。陛下為太平,能在元日千里遠征。臣等為太平,亦當不懼艱難,竭盡所能。”

  劉協嘴角挑起一道淺淺的弧。

  荀彧已經進入角色了,很好。

  但他可能還沒意識到重點并不是盡力與否,而是如何才能實現王道,有必要提醒他一下。

  “府君有志太平,固然是好事。可是朕對府君的期望卻不止于竭盡所能。”

  荀彧狐疑地看著劉協。

  劉協卻不說話,轉頭看了看站在車側,等著出發的公卿大臣。“能帶走的,朕都帶走了。剩下的事,你們自己想辦法解決。希望秋天到來之際,朕能看到一個充滿希望的河東。”

  荀彧與劉巴交換了一個眼神,躬身領命。

  劉協招招手,郭武牽來戰馬,劉協按著馬鞍,一躍上馬。

  “就此別過。”

  “愿陛下有征無戰,春風化雨,德澤四方。”

  劉協哈哈一笑,揚揚手,輕踢馬腹,向前走去。

  馬鞍降低了,馬鐙卻還沒有裝上。上馬很容易,想在馬背上坐穩卻不太容易。好在劉協這些的練習頗有成果,還算從容。

  “裴文行為何要改馬鞍?”劉巴輕聲說道。

  荀彧收回目光,看向登車起程的趙溫等人,做好告別的準備,輕聲說道:“想必另有克敵制勝的殺器,不宜為人所知。”

  劉巴看向荀彧,荀彧卻沒有說話。

  趙溫的車走了過來,荀彧、劉巴上前行禮,依依送別。

  趙溫伏在軾上,輕拍荀彧的肩膀。“文若,我們走了,你好自為之。王道不易,急不得。王子師先鑒在前,慎之,慎之。”

  荀彧躬身領命。

  劉巴卻有些不以為然,撇了撇嘴。

  王允是因急躁而死,可是他和王道有什么關系?

  趙溫看得仔細,也不好多說,只是嘆了一口氣。

  他何嘗不清楚,天子帶著他們北行,與其說是為了祭山川,不如說是讓荀彧、劉巴放手施為。

  他對荀彧很放心。之前接觸比較多,他了解荀彧的人品和才華。

  對劉巴,他卻很不放心。總覺得劉巴太年輕了,不知深淺,擔心劉巴為了邀寵,不擇手段。

  趙溫過后,張喜的車走了過來,又叮囑了荀彧幾句。

  作為鄉黨前輩,他對荀彧的關照又與趙溫不同。在他看來,王道的確是儒門的至高理想,可是要實行王道卻沒那么容易。荀彧接下三年實現王道的重任,未免太自信了。

  “文若啊,趕緊讓家人來河東。”張喜語重心長地說道。

  如果三年之期未能實現,能保荀彧一命的或許就是婚姻。

  看看董承就知道了,天子對親戚還是照顧的。如果荀彧的女兒真成了美人,以荀家的傳承,得寵幾乎是必然的事。

  宮里有人,荀彧這個權臣才能做得安穩。

  一輛又一輛走過去,荀彧、劉巴說了不少話,最終還是吃了一嘴土。

  兩人相視失笑。

  荀彧說道:“子初,從今天起,你我一榮俱榮,一辱俱辱。”

  劉巴哈哈大笑。“沒錯,要么一起血食,要么一起吃土。”

  聞喜,鳴條崗。

  兩個少年站在山崗上,極目遠眺。

  一輛馬車急馳而來,兩匹駿馬奮蹄飛奔,車輪滾滾,揚起塵土。

  “來了,來了。”少年拍掌笑道,奔下了山崗,迎上馬車。

  馬車上,車夫拉緊韁繩,緩緩停住。少年迎了下去,對著裴茂躬身行禮。

  裴茂問道:“家里可曾準備好了?”

  “準備好了。”年長一些的少年說道,他是裴茂的第三子裴徽,看起來老成些。“阿母已經派人將院內外打掃了三遍。”

  裴茂滿意地笑了。

  這次能爭取到天子駐蹕,他可是花了不少心思。除了支持天子設立軍屯之外,還讓一心想跟著天子出征的裴潛“主動”申請留在鐵官,繼續改進軍械。

  他有種感覺,天子對軍械的重視超乎常人想象。甚至可以說,天子將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軍械優勢上。如果裴潛能在軍械上做出新的成績,比他為天子出謀劃策更有價值。

  聽裴徽說完家里的安排,裴茂算是放了心。

  夫人賈氏出身不俗,持家有道。他在外為官的這些年,都是賈氏操持家務,教育兒女。

  “阿翁,天子真是圣人嗎?”裴徽忍不住問道。

  裴茂看了裴徽一眼,忽然皺了皺眉。“速速回去,將新衣換了。”

  “為何?”四子裴輯很是舍不得。今天是大年初一,難得有新衣服穿。

  “公卿大臣皆無俸祿可發,你們還穿新衣?”裴茂招招手,示意裴徽、裴輯趕緊上車。

  裴輯還要再說,卻被裴徽拉住了。

  兄弟倆上了車,馬車重新起程,趕往裴氏莊園。

  裴茂登上山崗,極目遠眺。

  天地之間,灰蒙蒙的一片,看不到一點綠色。

  但他的心里卻充滿了希望。

  和一心想恢復太尉掌兵舊制的其他大臣不同,他覺得天子掌兵才是正途,至少目前如此。

  只有兵權掌握在天子手中,不用擔心有人擁兵作亂,天子才能盡可能地擴充武備。

  亂世爭雄,只有強大的武力才能蕩平天下,中興大漢。

  當年光武皇帝中興大漢,靠的也是武力,而不僅僅是文章。

  關東人才雖多,但能掌兵的卻屈指可數。將來能佐天子征戰天下的,必然是更尚武的并涼人。

  天子對賈詡的器重就是最明顯不過的征兆。

  如果大漢能再次中興,功臣中必以并涼州為主。

  所以,這次天子此次征討匈奴能否順利,不僅關系到天子個人的威信能否確立,也關系到并涼人的前程,當然也包括聞喜裴氏的前程。

  機不可失,時不再來,他必須全力以赴。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