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632章 忘年之交

  “唯。”陳宮躬身再拜,起身時,臉色已經恢復了平靜。

  他陳述了自己的理由。

  遷都關中,有三個原因:

  首先,關中曾為大漢都城兩百余年,劉氏列祖列宗的墳塋都在長安附近。再次中興,回到關中立都,更符合周而復始之義。初平元年,朝廷已經西遷關中,只不過當時是董卓亂政,于義理不順。如今天子平定涼州,再回關中,名正言順。

  其次,關中近邊,遷都關中,有利于守邊。雖說涼州平定,鮮卑遠遁,但邊疆仍然需要大軍坐鎮。遷都關中,有利于政令通達,及時反應。

  最后,河東耕地有限,供養不了太多的人口。關中則有大量耕地,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剛才趙歧已經發言,陳宮的見解大部分都在其中,現在也只是強調一下,并無太多新意。

  這也證明了劉協剛才的判斷:趙歧的建議主要是由陳宮提出的,他只是加了一些修飾而已,看起來更有理有據而已。

  劉協示意陳宮回席,又問其他人的意見。

  眾人紛紛發言,表示支持陳宮的見解,縱有不同意見,也不是反對陳宮,只是說眼下朝廷初定,天下未安,不宜倉促遷都,可以稍微等一等。

  劉協掃了一眼,提出類似意見的大多是河東人,比如衛覬、裴俊。

  他們人微言輕,理由也不夠充足,不足以形成威脅。

  見諸葛亮走進來,劉協宣布散會,讓眾人回去思考一下,過兩天再議。

  趙歧、韋端兩位老臣先走,其他人依次告退。衛覬、裴俊等人就是宮里的近臣,也各自回崗位,繼續處理公事。裴俊拿著會議記錄,在一旁整理,一會兒便送來了會議紀要。

  劉協看了一下,轉手交給諸葛亮。

  “安頓好了?”

  “謝陛下關心,安頓好了,他們很滿意。”諸葛亮一邊看紀要,一邊說道:“龐統隨時可以見駕,只待陛下有空。”

  劉協想了想。“接風宴準備好了嗎?”

  “也沒什么好準備的,今天晚上隨便吃點就行。龐統磊落不羈,本不是拘禮之人。黃君夫婦也是隱士,不太重視這些禮儀的。”

  “話雖如此,也不能太怠慢了。”劉協說道:“他們夫婦只有這一個獨女,千里迢迢的送來給你,你太敷衍了怎么行。”

  諸葛亮愣了一下,有些后悔。

  他的確沒考慮到這些,反倒是天子想得周到。

  “你別忙了,先回去準備。到時候,我去見見他們。”劉協笑道:“我雖與你年齡相同,畢竟是君。你沒有長輩在此,我便代替你的長輩出面,如何?”

  諸葛亮一愣,隨即驚喜交加。“陛下屈尊出席,臣求之不得。只是……”

  “既然沒問題,那就沒什么可是了。”劉協揮揮手,示意諸葛亮趕緊回去準備。

  諸葛亮不敢怠慢,放下手里的會議紀要,匆匆走了。

  天子愿意以他的家人身份出席,為黃承彥等人接風,這是莫大的恩龐,也是對黃承彥等人最大的禮敬。他想他們盡快知道這個好消息。

  劉協看看天色,命人去見皇后伏壽,讓她挑兩件見面禮。一件給蔡夫人,一件給黃月英。

  伏壽很快就派人回話,東西準備好了,是現在送過去,還是到時候帶過去?

  劉協聽出了伏壽的意思:她想出席,借機拉近關系。

  劉協拒絕了,讓伏壽安排人直接送過去。

  他怕恩寵太重,諸葛亮受不起,也不愿意伏壽有太多的想法。

  他主動去見黃承彥、龐統是求賢若渴,皇后出席,拉攏的意味就太明顯了。伏壽與諸葛亮本來就是同郡,走得太近,很容易讓人聯想到什么,對諸葛亮不利。

  得知天子將出席,黃承彥、龐統都很意外,隨即又覺得此行不虛。

  龐統甚至有些后悔,早知天子如此重才,他就應該早點來。

  這才還沒平靜心情,外面有人敲門。

  兩個女騎士走了進來,奉上皇后所賜禮物。

  禮物倒不甚貴重,至少在蔡夫人眼中如此,倒是兩個女騎士吸引了她們母女的目光。

  兩個女騎士一個是漢人,一個是胡人,都身材高挑,眉宇間英氣勃勃。她們沒有穿甲胄,只是貼身的冬衣,腳下蹬著馬靴,走起路來長腿起落,足聲清脆。

  奉上禮物后,兩人行了禮,瀟灑地轉身,并肩離開。

  看著她們挺拔的背影,黃月英兩眼放光,艷羨不已。

  “阿母,她們的衣服真好看。”

  蔡夫人白了她一眼。“好看是好看,卻不是每個女子都應該如此。孔明將來要做大臣,你也是有誥命的人,豈能像她們一樣拋頭露面。就算你想做個女士,也該和蔡令史一般做學問,而不是策馬騎射,舞刀弄劍。”

  黃月英嘿嘿笑了兩聲,不置可否。

  雖然她覺得母親說得有理,她不應該去做女騎士,但這并不妨礙她覺得女騎士的服飾好看。

  原來女子穿武士服也這么好看。

  時間一晃,夕陽便落了山。

  天子劉協簡從而至。

  他沒有坐車,而是騎了一匹西涼青驄馬。沒穿禮服,也是一身輕便的窄袖常服,上下馬都很方便。當他從高大的青驄馬上一躍而下,穩穩落地時,黃承彥不由自主的贊了一聲。

  “好一個年輕有為的馬上天子。”

  “這位便是襄陽黃君?”劉協看了黃承彥一眼,對諸葛亮說道。

  諸葛亮點點頭,黃承彥趕上一步,躬身施禮。“草民襄陽黃承彥,攜婦蔡氏,女黃氏,見過陛下。”

  劉協雙手扶住黃承彥,不讓黃承彥拜下去。“黃君,今日不是朝見,不必拘禮。我今天來這里,一是為孔明撐撐門面,一是想看看黃君。你我雖是初見,卻早就是同道了。”

  “陛下,這……從何說起?”黃承彥不解其意。

  劉協哈哈一笑。“俗話說得好,有緣千里來相會,這緣又豈能只是姻緣?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同聲相應,同氣相求。同道之人,便是相隔千里,也終有相見之時。我為孔明之君,黃君為孔明之舅,我們算是平輩,若黃君不棄,愿為忘年之交。”

  黃承彥眉梢輕挑,也不禁露出一絲笑意。“之前聽孔明說,陛下雖年輕,卻有大氣象,不拘于俗禮。如今一見,果然如是。能與陛下為忘年之交,草民便是再走一千里路,也值了。”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