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657章 前程莫問

  曹操想過自己的未來,尤其是得知陳宮出任九江太守之后。

  陳宮曾是他器重的人,但陳宮后來背叛了他,與張邈一起,迎呂布入兗州,將他之前數年的辛苦毀于一旦。

  而他后來奪回兗州,屠雍丘,又使臧洪與袁紹反目。

  臧洪任雁門太守,是手握重兵的守邊重將。

  有這樣的恩怨在,再加上殺邊讓、屠彭城的劣跡,他在山東士林中的名聲已經無法挽回,在山東任州郡很難。

  推行度田的確是一種方式,卻不是最好的方式。

  理政不是他的強項,也不是他的興趣所在。

  他想統兵為將。

  他從小好兵,熟讀孫子兵法,又用兵多年,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即使是那些鄙視他的人,也不得不承認他的用兵能力。

  再者,手里有兵權,他才能安心。

  對袁術的建議,他笑而不語。

  不管袁術是真心的,還是想坑他,他都不在乎。

  他還沒到需要袁術給他建議的地步。

  兩個老朋友寒暄了一通,喝了一頓酒,聊了一些有的沒的的往事,拱手告別。

  送走袁術后,曹操召集曹仁、夏侯淵等人商議。

  大戰即將結束,袁紹很快就要撤回河北,我們是留在兗州,還是請詔,轉戰別處?

  曹操有一個基本判斷:袁紹不會甘心雌伏,但他什么時候起兵,又有多大規模,說不準。如果朝廷手段高明,運作得當,甚至有可能將袁紹鎖死在冀州,不能渡河一步。

  如果是這樣的話,那他留在兗州就是浪費時間。

  有并州、幽州環繞,居高臨下,兗州的任務可能就是封鎖大河,不會有什么作戰任務。

  他已經四十四歲,再不立功就老了。

  夏侯惇、曹洪不說話,曹仁、曹純、夏侯淵贊成曹操的意見。留在山東沒意思,不如請詔轉戰別處,抓緊時間立些戰功,然后以侯就國,安享晚年。

  但他們也想不出有更好的去處。

  無奈之下,曹操先后請來了毛玠、程昱,向他們請教。

  毛玠不想離開兗州,對曹操的問題含糊其辭,敷衍二字幾乎寫在臉上,讓曹操很不滿意。

  但他卻無可奈何。

  程昱卻態度鮮明的支持曹操的想法,并且為曹操規劃了一個去處,交州。

  交州這幾年很安靜,不怎么聽到消息。那只是因為中原大亂,自顧不暇,沒人關心交州。

  其實交州這幾十年一直不安定,有點類似涼州,夷人反叛的事不絕于耳。只是沒有涼州鬧得那么兇,影響那么大。

  上任交州刺史朱符就是被當地夷所殺。

  現任交州刺史張津不遵朝廷法度,而且背棄禮儀,崇奉邪道,朝廷一定不會容忍他。

  程昱這么一說,曹操恍然大悟。

  說起張津,他比程昱了解多了。

  張津是他的老朋友,曾經一起跟著袁紹奔走。在勸何進誅殺宦官時,張津就是袁紹的說客。比起他與袁紹的若即若離,張津更忠于袁紹。

  這也注定了朝廷不會容忍張津,遲早要將他調離交州。

  曹操反復思考后,親筆寫了一封奏疏,請求赴京見駕,面覲天顏。

  袁紹匆匆走進帳篷,還沒來得及說話,就被混雜著藥味、汗味以及體臭味薰得差點斷氣。

  他下意識地后退一步,在帳門外站了片刻,好讓自己緩過勁來。

  聽到聲音,守在張喜床邊的陳到趕了出來,見是袁紹,連忙躬身行禮。

  “張公……怎么了?”袁紹一手捂著鼻子,一手指指帳中臥在床上,人事不醒的張喜。

  “張公病了幾天了。”陳到輕聲說道:“他剛才醒了一下,說是想見使君。”

  “病了?怎么病的?”

  陳到猶豫了片刻。“憂心國事,操勞成疾。”

  袁紹眉頭微皺。

  張喜操勞成疾?他忙什么呢?他什么事也沒有啊。哦,明白了,又是想勸我入朝主政。

  袁紹很想調頭就走。

  張喜真是老糊涂了。

  他對入朝實在沒什么興趣。曾幾何時,他還堅持不肯承認劉協是先帝血脈,要另立宗室為帝。現在讓他向劉協稱臣,他已經很委屈了。還要入朝,天天對著劉協,他受不了。

  但他不能走。

  張喜是汝南前賢,是三公中唯一的山東人,而且是汝南人。他代表著山東士大夫。這次奉詔弭兵,張喜的影響很大。對張喜不敬,會讓山東士大夫不齒。

  袁紹深吸一口氣,走進了大帳,來到張喜的床邊。

  陳到搬來一只胡床。袁紹就坐,輕聲呼喚。

  “張公,張公?”

  “是……本初嗎?”張喜迷迷糊糊的說道,顫顫巍巍的伸出手。

  袁紹看了一眼那只皮膚松馳,布滿褐斑的手,莫名的一陣惡心。但他遲疑了片刻,還是將手伸了出去,握住了張喜的手。

  張喜的手很涼,濕漉漉的。

  張喜就像溺水的人抓住了一根稻草,緊緊地抓著袁紹的手,掙扎著要坐起來。

  陳到上前,一手扶起張喜,一手將一只枕頭塞在張喜背后。

  張喜喘了兩口氣。“叔至,你出去看著,別讓人進來。”

  陳到愣了一下,眼中閃過一絲失望,躬身行禮,退了出去,站在大帳門口,順手掩上了帳門。

  袁紹幾乎要窒息了。

  逢紀匆匆趕來,看見陳到,連忙停住腳步,伸手指了指帳門。陳到點點頭。逢紀會意,轉身站在一旁,凝神傾聽。

  大帳之中,張喜喘息著,渾濁的眼睛漸漸明亮起來,看得袁紹心里一陣陣發毛。

  “本初,我時間不多了。”

  “張公,千萬不要這么說,醫匠都說了,你只是偶染風寒,只要……”

  “本初,我時間不多了。”張喜用力拽了拽袁紹的手,聲音有些尖厲。

  袁紹嚇了一跳,下意識地閉上了嘴巴。他想抽回手,卻未能如愿。張喜的力氣大得出奇,握得他手掌生疼,一點不像一個風燭殘年的老人。

  “你聽我說。”張喜瞪著袁紹。“我時間不多了,怕是不能回朝了。朝中公卿,不是畏懼天子威嚴,不敢直言,就是年輕,急功好利,全然不知李元禮、范孟博為了什么不惜性命。荀文若本是山東士人中堅,最能理解黨人的苦心,但他現在也被名利蒙住了眼睛,忘了初心。”

  張喜的臉上泛起潮紅。“本初,你一定要入朝。只有入朝,才能阻止天子度田,才能阻止朝廷與民爭利。朝廷建書坊,已經毀了世家一半根基。如果再沒有了土地,世家就全完了。沒有世家,就沒有真正的士大夫,剩下的都有小人儒,沒有君子儒。你明白嗎?”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