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699章 農工醫商

  周忠出了殿,來到階下。

  孫策正與趙云說得熱鬧,周瑜也與魯肅在一旁閑聊,不時露出笑容。

  看到周忠出殿,他們立刻迎了上來。

  “出宮吧。”周忠使了個眼色。

  孫策、周瑜會意,轉身和趙云、魯肅告別,約定再見的時間,

  便隨周忠出宮去了。

  “伯符,你隨我去一趟太守府,拜見楊公。天子命我與楊公商量一下你的任職,后天朝會時會進行討論。”

  孫策有些忐忑。

  雖說天子許他南征,但他沒能戰勝趙云,這個承諾還有效嗎?

  周忠看在眼里,

  暗自嘆息。

  這還是那個無所畏懼的孫策嗎?他完全被天子壓制住了啊。不過想想虞翻的表現,他又釋然了。連虞翻這種恃才傲物的狂士都被天子折服,

  不自覺地收斂幾分,

  孫策又豈能抵抗天子的皇家威嚴。

  “放心吧,天子對你們年輕人總是很大度的。”周忠安慰道,心里卻多少有些羨慕。

  天子對老臣可算不上寬容。

  周忠領著孫策、周瑜,來到太尉府。楊彪早有準備,安排好公務,請周忠等人上堂,仔細打量了孫策、周瑜兩人幾眼,滿意的點點頭。

  “后生可畏。嘉謀,你當初就應該聽天子的,讓他們早些入朝。”

  周忠尷尬地笑笑。他也后悔,但后悔有什么用呢。

  “你在哪兒見的天子,太學還是講武堂?”

  “講武堂。”周忠把與天子相見的經過說了一遍,最后又說明來意。

  楊彪聽完,微微皺眉。

  “萬里海疆的事,

  以后再說,現在肯定談不起來。交州的事,

  朝廷已經派出使者,

  士燮兄弟會如何反應,

  現在還不好說,立刻派兵征討肯定是不合適的。如何安排,的確需要斟酌。”

  周忠覺得有理,不禁心中生疑。

  楊彪說奉詔出使,那天子必然清楚這件事,為何還答應孫策南征之事?

  “文先,依你看,天子莫非是另有安排?”

  楊彪看了周忠一眼,搖搖頭。“嘉謀,天子說的是東南,不是交州。交州定與不定,并不影響結果。”

  周忠愕然。“這么說,萬里海疆指的……真是大海?大海之中,最多只是幾個打魚的蠻夷而已,有何可征討的?”

  孫策也很失望。

  楊彪無聲地笑了。“雖然我還出過海,不知道東南的海中有什么,但我相信一件事,

  天子絕不會讓人才閑置,

  總會給你們用武之地。”

  “這倒也是。”周忠點頭贊同。

  “況且我聽胡商安東尼說過,

  西域的商人也有取道海上的,沿途有不少小國。他們的船遠遠沒有我們大漢的船大,所以常有傾覆之險。即使如此,因為利潤豐厚,還是有人愿意冒險。若是換上我們大漢的船,收益應該會更大。”

  楊彪突然頓住,轉頭對孫策說道:“樓船能出海嗎?”

  孫策連忙躬身說道:“能,只是怕風。一旦遇到大風大浪,來不及入港躲避,極易傾覆。”

  楊彪點點頭,轉身從案上翻出一篇公文,遞給周忠。

  “嘉謀,你仔細看看。”

  周忠接過,仔細一看,是一篇會議紀錄,其中提到幾件事,是天子安排的任務,要在太學之中新設幾個學科。

  排在第一的是農學,其次便是工學,后面還有醫學和商學。

  周忠不禁皺起了眉頭。“太學是為國家綸才之所,豈能設立這些百工…學問?”

  “你再細看。”楊彪不接周忠的話題。

  周忠耐著性子,往下細看。

  天子要求設立農學的理由倒很充足。

  農為國本,民以食為天。糧食畝產由戰國時的一石、一石半,到現在三石左右,用了四五百年的時間,發展太慢。要想解決土地不足的問題,除了開疆拓土之外,增加畝產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設立農學,就是希望有更多的讀書人去研究農學,提高產量,養活更多的人。

  工學也很容易理解。人對工具的需要無處不在,作戰需要兵器,耕種需要農具,居家需要房屋,出行需要車船。設立工學,就是要想能工巧匠們集結起來,并鼓勵讀書人加入,進行學術研究。

  在這其中,天子特意提到了兩項:一是橋,二是船。

  看到這里,周忠理解了楊彪讓他看這份記錄的意思。

  天子絕非一時心血來潮,他是很認真地考慮這件事,要在太學設立儒學以外的諸門學問。

  “文先,你們當時怎么說?”周忠一邊看一邊說道。

  “我覺得天子這個提議甚好。”楊彪說道。“你還記得天子要在西河上架橋的事嗎?”

  周忠想了想。“有點印象。怎么,有人做到了?”

  “雖然還沒成功,但已經有方案了。嘉謀,你是不知道,西河、上郡的百姓是多么希望能在大河之上架一座橋。有了這座橋,人們可以少走幾十甚至上百里路。如此關切到民生之學,為何不能入太學?”

  周忠沒有再說什么,只是晃了晃手中的會議記錄,問楊彪能不能讓周瑜、孫策看看。

  楊彪點頭同意了。這本來就是公開的,只是眼下還沒有條件公布而已。

  周瑜、孫策接過會議記錄,先后讀了一遍。

  孫策立刻興奮起來。

  他最關心的是戰船。天子設立工學的目的之一是造船,造大船,能適應不同環境的大船,其中就包括能在海上航行,抗風浪的大海船。

  有了這樣的船,他出海征伐的目標就有了實現的可能。

  “這個好。”孫策對周瑜說道。

  周瑜點頭附和,又補充了一句。“果真如此的話,只怕三萬太學生都不夠,難怪農學要排在第一位。沒有足夠的糧食,可養不起這么多人。”

  楊彪正和周忠說話,聽到周瑜的評論,來了興趣,轉頭對周瑜說道:“你贊成天子的建議?”

  周瑜有點意外,看了周忠一眼。

  他這個意見與周忠相左,所以聲音很低,近乎和孫策耳語,就是不想讓楊彪聽見,沒想到楊彪的耳力這么好。

  周忠沒聽清,但周瑜能得到楊彪的賞識,他求之不得。

  楊彪是太尉,主兵事,周瑜能得到他的賞識,將來前程就有了保障。

  “楊公問你話,你就直說。”

  “喏。”周瑜轉身,向楊彪行了一禮,將剛才的話又重復了一遍。

  楊彪哈哈大笑,指著周瑜說道:“嘉謀,你這個從子很有見識,難怪天子賞識他。這樣吧,他別到天子身邊為郎了,來了太尉府吧。”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