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1067章 主動請纓

  劉協聽完楊彪的請求,眉頭蹙起,沉吟了片刻,反問了一句。

  “楊公是希望我親自處理此事?”

  楊彪再拜。“此等瑣務,本不該勞煩陛下。只是蔡冒有些特殊,臣恐因小失大,影響了陛下的安排。”

  劉協搖搖頭。

  這本是民政,是司徒的份內之事,楊彪直接處理即可。召集酒坊主來討論,是他的建議,但也只是他的建議,具體事務依然由司徒府安排。

  楊彪來告狀,是望他出面壓制蔡冒,理由是諸葛亮、黃月英夫婦及黃承彥是大臣,聽起來合情合理,其實卻是一種無意識的區別對待。

  如果蔡冒是讀書人,楊彪絕不會這么做,他會盡可能將控制權掌握在手中,哪怕不是他負責的范圍。但蔡冒是商人,楊彪下意識地就想用強權壓制,只是礙于蔡冒的親戚關系,不得不通知他一聲。

  士農工商,商人排在四民之末,受到的歧視也最嚴重。

  他有理由相信,如果蔡冒沒有這樣的背景,楊彪會直接采取強制措施,所謂的討論也只是司徒府的單方面決定。

  楊彪是他信任的老臣,這些年的成績有目共睹,算是最能跟得上節奏的老臣。基于對楊彪人品的信任,他不覺得楊彪是有意為之。

  只能說,有些習氣根深蒂固,藏得比想象的更深。

  “楊公,當初士人反對度田,朕召他們齊聚太學論講,這件事還沒有結束呢,朕哪有時間管這些事?”劉協帶著溫和的笑容。“再者,還權三公,不是你們一直希望的么?朕輕易插手,不太合適吧?”

  楊彪略一思索,就明白了劉協的意思。

  這件事,天子不管,司徒府自己負責。

  其次,要像天子與士人討論度田之事一樣,只能辯論,不能強制。

  至于他擔心的諸葛亮等人,也沒必要擔心。天子不會因此干涉司徒府的決定。

  楊彪滿意而退。

  楊彪先召集司徒府的掾屬開會,說明了要限制釀酒的根本原因。

  糧食產量有限,不能將大量的糧食浪費在釀酒上,這是底線。

  其次,蔡冒釀的酒是高檔酒,普通百姓消費不志。但南陽有很多有錢人,這些人的消費必然帶動風氣,使普通百姓產生奢靡習氣,將有限的資金用于不必要的消費。

  所以,這些高檔酒必須限制,以提倡節儉,禁止奢侈。

  最后,既然是辯論,就只能以理服人,不能以勢壓人。

  總結起來一句話:要解決問題,還要講究手段,不能授人以柄。

  前兩點是統一思想,后一點是處理原則。

  眾人面面相覷,最后張松主動請纓,愿意作為司徒府的代表,與蔡冒等人先接觸。

  這么大的事,總不能由楊彪直接出面,與一群商人辯論,弄不好還要落下以勢逼人的口實。

  第一次會議開始的時候,蔡冒意氣風發,在眾人面前高談闊論,鼓舞士氣。

  你們不要怕,天子重商,我等都是遵循天子的詔書行事,沒什么好擔心的。

  我家外甥女婿諸葛亮去年又是冀州諸縣考功第一,憑的就是重視工商業。征收的工商稅是口賦的幾倍。大戰之后,人口劇減,陛下又仁慈,減免了十五歲以下的口錢,這么大的缺口,只有工商稅能夠填補。

  聽到諸葛亮的名字,眾人忐忑的心立刻平靜了許多。

  諸葛亮在襄陽的時候名聲不大,可是現在情況完全不同了,襄陽人都知道他的故事,恨不得將他的籍貫改成襄陽。

  有這樣的后盾,司徒府也沒那么可怕了。

  等張松進來,眾人差點笑出聲來。

  一個身材矮小、相貌幾乎可以用丑陋來形容的年輕人,就是司徒府的代表?

  可見司徒府那些真正的人才都知道這件事不可能成功,所以不肯出面,就推出這么一個玩意來敷衍了事,走個過場。

  面對眾人的輕蔑,張松也不在意。

  換作以前,他也許就暴跳如雷,要使出渾身解數,與這些人爭個高下,證明自己雖然外貌不佳,卻才高八斗。可是現在,他已經得到了天子的認可,不必在意這些有目無珠的庸人。

  他也不解釋,入座之后,宣布會議開始,請眾人依次發言,并命人記錄在桉。

  蔡冒首先出場,先表了個態,進行重視實學,重視工商,我建杜康堂,研究釀造技藝,就是響應朝廷的號召,理應得到司徒府的支持,而不是打壓。

  然后,他公布了今年已經上繳和即將上繳的稅額,表示釀得越多,交的稅也就越多。這是為朝廷做貢獻,是有功之人。理應得到嘉獎,而不是責罰。

  至于糧價,也許會受到一點影響,但糧價上漲并不是壞事,百姓也能跟著受益嘛。

  利國利民,簡直是兩全齊美。

  不得不說,蔡冒的發言很有欺騙性,聽起來蠻像一回事。

  張松也不急著反駁,讓其他人一一發言。

  那些人都附和蔡冒,理由也大致不出蔡冒劃定的范圍。

  張松聽完,才緩緩說道:“首先,司徒府召諸位來議事,就是要了解情況,權衡利弊,并沒有打壓的意思。你們過慮了。真要打壓你們,何必請你們來,一道文書直接發到郡縣。天子在南陽,難道你們還敢造反不成?”

  說完,張松環顧四周,眼中殺氣騰騰。

  蔡冒縮了縮脖子,沒敢說話。

  造反的罪名太大,沒人承擔得起。

  “其次,你們對糧價的估算不夠準確。”張松揚了揚手中的一張紙。“根據諸君剛才自報的規模和需要消耗的糧食進行估算,糧價的波動會比你們想象的更大。最保守的估計,也要翻一番。”

  “糧價漲了,百姓也能受益。”蔡冒堅持道。

  “沒錯,糧價適當上漲,百姓也能受益。但漲得太快,受益最多的人就不是他們的。”張松隨即開始了一連串的分析,對蔡冒的理由進行駁斥,并且給出了具體的數據。

  很顯然,在這方面,蔡冒根本不是張松的對手,被批得體完無膚。

  張松最后指出,糧價上漲,不僅會影響正常的秩序,還會讓人重新將土地的收益放在首位,度田的阻力也會更大。已經度田的會反復,沒有度田的會反對。

  這個責任,你們承擔得起嗎?

  “釀酒可以,影響到大局,不可以。”張松做總結呈詞。“只要你們有辦法不影響糧價,你們的規模再大,司徒府也不會反對,只會支持。”

  蔡冒等人傻眼了。

  釀酒需要糧食,不影響糧價是不可能的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