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1073章 推心置腹

  飲宴過后,荀或告辭,到驛舍住宿。

  劉協在荀文倩的房里坐了一會兒。

  荀文倩懷孕了,不能侍寢,只能說說話。

  在鳥鳥的茶香中,劉協與荀文倩說了幾句家常話,讓她這些天將手頭的事放一放,陪一陪父母。荀或這一年很辛苦,再加上西域那么的消息時好時壞,心理負擔也很重,身體狀況并不能讓人滿意。

  劉協對他寄予厚望,可不希望他英年早逝。

  南陽有本草堂,名醫、良藥都不缺,借著這個機會,讓荀或好好調養調養。

  荀文倩求之不得,一口答應。

  第二天,荀文倩先向皇后伏壽請安,順便請了假。

  伏壽之前已經收到劉協的通知,很爽快的答應了。

  伏壽生子之后,織坊的事就暫時放下了,主要由荀文倩負責。如今荀文倩也懷孕了,本來也負責不了太久,提前幾天卸任也沒什么問題,可以讓其他人先頂上。

  荀文倩隨即去驛舍和父母匯合,傳達了天子的恩詔。

  唐氏自然求之不得,連連感謝天子鴻恩。

  荀或要冷靜得多,謝恩之余,又問了荀文倩一些問題,看看天子有沒有說其他的事。

  昨天與天子討論河南戶口的時候,他其實只說了一半意思,并沒有說全。

  荀文倩莞爾一笑。“阿翁,你就別擔心了。天子何許人也?你的那點心思,他早就知道。就算你一句不提,他也有數的。”

  “那你說說,我的心思是什么?”

  “還能是什么,不就是看天子是否要還都洛陽,然后趁著洛陽戶口不足的機會,遷一部分汝潁人到河南?可是你又怕提得太早了,弄巧成拙,天子有所忌憚,索性不在洛陽立都,你白忙一場。”

  荀或很尷尬,撫著胡須,說不出話來。

  唐氏瞅瞅女兒,又看看丈夫,半晌才道:“原來你糾結了這一路,想的就是這件事?”

  荀或有些掛不住臉,沒好氣的說道:“這豈是我一個人的得失?這是涉及到汝潁無數人的利益……”

  荀文倩抬手示意荀或不要激動。“阿翁,說到汝潁人,現在有一個真正的麻煩。”

  《諸界第一因》

  “什么麻煩?”

  “你還記得陳逸嗎?”

  荀或的臉色有些難看。“陳太傅子,我豈能記不得。”

  “那他參與王芬謀逆之事,你知道嗎?”

  荀或眉頭緊蹙,沉默半晌,一聲嘆息。“我就知道,只要天子追究黨事,這件事就瞞不住,只是沒想到來得這么快。”

  “這么說,確有此事?”

  “有,參與其事的不僅有陳逸,還有不少黨人。”

  荀文倩有點不高興。“這就是你當初極力反對天子深究黨事的原因?”

  荀或一聲長嘆。“文倩,你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不知道當年黨人有多絕望。但凡有一點其他辦法,又何必出此下策?而且這也只是王芬等人的想法,支持他的人并不多,否則……”

  “否則這事也許就成了,對吧?”

  荀或看著面帶慍色的荀文倩,一時不知道該說什么才好。

  “王芬不能成事,袁紹呢?”荀文倩追問道:“他也不一樣一敗涂地?”

  荀或沉默良久,無奈地點點頭。“你說得對,就算王芬有干才,這事……也成不了。大漢天命未絕,是黨人自作聰明,一意孤行。”

  荀文倩面色稍緩。“事情已經過去了,天子也收到了不少線索,這事瞞是瞞不住的。如果天子再和你說起這件事,你還是實事求是,有一說一吧。天子以赤心待你,你不要辜負了他。”

  “好……的。”

  由荀文倩陪著,在宛城附近轉了幾天,荀或見識了南陽的新氣象,大為驚嘆。

  度田帶來的影響,他已經見識過,但南陽的變化之大,還是讓他大開眼界。

  他不禁想到河東。

  如果當初他在河東不是行綏靖政策,而是堅決的推行度田,河東會不會出現南陽這樣的盛況?

  可能性是存在的。

  要論推行度田的難度,河東遠遠不能和南陽相比。河東有大族,南陽卻多封君,而且是隨光武皇帝復興大漢的功臣之后,實力比河東大族強多了。

  但天子不像他那么糾結,一到南陽,就干凈利落的罷免了幾十個封君,掃除了度田最主要的障礙。

  如此雷厲風行,帶著一股壓抑已久的怨氣,而這怨氣有大半來自于他在河東的不堅決。

  河東本該成為第一個標桿,而他應該成為天子最堅決定的支持者。

  天子曾對他寄予厚望,主動要求結婚姻,并給了荀文倩除了皇后之位以外的最大恩寵。

  但他卻辜負了天子。

  荀或很慚愧。

  幾天之后,當天子召見,向他咨詢都城方案時,他提出了一個讓天子都有些意外的建議。

  以大漢疆域之廣,僅靠一地,恐怕難以覆蓋天下,有必要對都城制度進行一些改革。

  其中之一,就是東西京并列,長安為西京,洛陽為東京,不分高下主次。天子往來于兩京之間,居無定所。

  其次,在東西京之外,選擇重點城市立陪都,天子四時巡幸。

  比如太原、邯鄲、涿、臨淄、彭城、南昌、長沙、成都、金城等地,都可以作為備選地點。

  這些地點都是戰略要地,天子應每隔幾年就要巡幸一次,讓當地的臣民知曉天子的存在。

  天子巡幸四方,古已有之,只是一直沒能形成正式的制度。

  現在正是最合適的時候。

  當然,要將巡幸四方形成制度,就要對馳道進行修繕,這將涉及大量人力、物力的調配,不能急于求成,要從長計議。

  劉協聽荀或說完,沒有給出明確的答桉,只是答應可以討論一下。荀或可以先和三公通氣,看看有沒有這個可能,然后再提交朝會討論。

  然后,劉協拿出了一份文書,遞給荀或。

  荀或接過一看,正是荀文倩提及過的那件事:冀州刺史王芬意圖謀反,故太傅陳蕃子陳逸曾參與其事。

  “有這事嗎?”

  荀或放下文書。“有。臣知之甚悉,可為陛下陳其本末。”

  劉協笑了笑。“好,正要聽荀君高論。”

  “陳逸乃陳蕃子。陳蕃是黨人,位列三君之末。王芬亦為黨人,乃八廚之一。欲明原委,自然要從陳蕃說起。前后三十年,涉及人物甚多,還請陛下安坐,聽臣一一道來。”

  請:m.vipxs.la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